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1年和1999年相似性预测得到证实

已有 4077 次阅读 2011-9-29 08: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低温冻害, 地震, 潮汐周期, 风雹, 旱涝周期

2011年和1999年相似性预测得到证实

——关注潮汐周期的预警作用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1,2]。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1998年中国大洪水就与19974-19986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86-20008月持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有关。

 

1998年下半年形成的拉尼娜现象1999年还在捣乱,令世界不少地方出现严寒、冬暖、风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美国国家气象局的科学家报告,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美国阿拉斯加州19991月和2月初的气温下降到零下23摄氏度,而美国西部地区却遭受洪水和大雪的袭击。另外,从南美洲到亚洲的广大区域都受到了由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极端气候影响。美国国家气象局的科学家约翰·雅诺维亚克说,最近地球上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气候异常,这大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以美国为例,一方面是阿拉斯加地区遭受严寒的袭击,另一方面是美国其余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部地区出现罕见的暖冬气候。拉尼娜现象使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北加州受到风暴、大雨和山雪的袭击,结果1999年西部许多州总降雨量是本世纪以来最多的年份之一,而西南地区却又遭受干旱。从世界范围来看,拉尼娜现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风雨和洪灾,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起干旱,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酿成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是异常的潮湿天气。看来拉尼娜这个“圣女”在“故意”搅乱世界气候。美国科学家告诫说,这次的拉尼娜现象不可小视、它已发展成为50年来最严重的气候异常现象之一。

 

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合会1999624发表的关于世界自然灾害的报告说,1998年全球自然灾害的规模史无前例,而且由于地球变暖和环境恶化,今后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数量还可能有所增加。报告说,1998年的自然灾害共造成6万人死亡,250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900亿美元,其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的灾害导致2.1万人死亡,“米奇”飓风造成l万人死亡和70亿美元的物质损失。报告还谈到去年中国遭受了特大水灾,而印度后西亚则经历了50年来最大的干旱。

 

1999年上半年我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书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据统计,1999年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准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3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一、干旱

    1999年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黄淮、江淮和南方部分地区,尤以华北地区夏伏秋连旱为重。据统计,全国农作物最大受旱面积4.5亿多亩,其中成灾2.4亿多亩,绝收5800多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亿多亩、1.7亿多亩和4400万亩。

    1998年秋季至1999年春季前期,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和华南、西南的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较高,其中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3,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冬春连旱。造成华北、西北等地旱地麦出现缺苗断垄、死苗现象,返青期苗情不如冬前,冬小麦绝收面积达1000万亩左右,致使华北、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夏粮减产。

    夏季至秋季前期,北方持续高温少雨,土壤蒸发量大,失墒严重,旱情迅速发展。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部分地区或部分时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偏少59成,出现汛期无汛的情况。尤其是6月下旬至7月初和7月下旬,北方地区的两次长达59天的持续高温酷热(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9度、4042度)无雨天气,更加重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旱情。长时间的夏、伏、秋季连续严重干旱,发生在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生育关键期,致使农作物生长量不足,生育进程推迟,抽雄、开花、授粉、结实、灌浆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形成不利,造成北方地区秋粮严重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旱损失粮食500多亿斤。

    同时,大范围持续干旱造成北方地区农田缺墒,河道来水偏少,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秋冬种造墒播种面积加大,播种进度缓慢,对作物出苗、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二、洪涝

    1999年洪涝以内涝和山洪为主,突发性灾害较多,长江及各支流、湖泊地区仍是主要受灾地区。据统计,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3亿多亩,其中成灾7600万亩,绝收2500多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1.9亿多亩、1.3亿亩和5400万亩。

    进入主汛期后,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频繁。尤其6月中旬至7月初,连续20多天的强降雨,致使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及长江中下游的部分支流和江河湖库水位迅速上涨,太湖出现近50年来的罕见汛情,杭嘉湖地区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苏南、皖南、浙北及上海、湖北、湖南、广西、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今年因洪涝灾害损失粮食近100亿斤、棉花16万吨。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造成大田土壤过湿,渍涝成灾,机械无法下地,影响了秋冬种进度。致使部分地区晚播作物面积较大,农作物苗小、苗弱,分蘖不足,抗寒能力下降,影响作物安全越冬。

    三、低温冻害

    1999年春季低温冻害、南方“凉夏”、东北早霜和冬季东南沿海的冻害较为明显,对种植业生产影响较大。据统计,全国低温冻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900多万亩,其中成灾4000万亩,绝收900多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3000万亩、减少600万亩和减少100多万亩。

    1999年春季,受冷空气影响,黄淮、江淮、江汉部分地区进入拔节后的冬小麦和处于花期的油菜发生冻害,不利于小麦穗分化,影响结实率,对油菜开花授粉造成一定影响。4月下旬,新疆遭受强寒潮袭击,气温下降幅度大,使春播作物受到严重冻害,造成部分地区玉米、棉花、春麦毁种。同时,春季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土壤解冻速度缓慢,播种层土壤湿度大,严重影响春播进度,大部分地区播期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

    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偏低12,尤其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气温偏低24,而且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显著偏少,出现明显“凉夏”天气。由于持续低温,热量不足,影响早稻孕穗、抽穗、灌浆,早稻成熟推迟,造成晚稻秧苗素质差,苗数不足,移栽推迟,超秧龄移栽面积较大,农作物长势较弱。

    9月中旬,东北出现早霜冻,比正常年份提早48天,造成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特别是越区种植的玉米、大豆等不能正常成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2月中下旬,受冷空气的影响,全国大部地区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造成华南、西南、江南等地的小麦、油菜籽、蔬菜、甘蔗、水果、茶叶、花卉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冻,特别是甘蔗、南方果树、露地蔬菜等损失较重。

    四、风雹

    春、夏季,部分地区遭受大风或龙卷风、冰雹灾害袭击,但影响范围小,局部地区农作物受灾程度较重。据统计,全国风雹(含台风)灾造成62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3500多万亩,绝收800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1100多万亩、减少1300多万亩和减少400多万亩。

    1999年,台风登陆时间比常年偏早近20天,第一个在我国登陆的台风9903号是66登陆。但登陆次数少,影响范围小,仅有5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对浙江、福建、广东等局部地区种植业生产影响较大,部分地区农业损失较重。

五、地震

据网上资料,台湾9·21大地震,是20世纪末期台湾最大的地震,发生时间为1999921日凌晨1:47:12.6,震中在北纬23.87度、东经120.78度、即在日月潭西偏南方9.2千米处,也就是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车笼埔断层上面。规模高达里氏7.3级。震源深度8千米,里氏震级达7.6,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得地震矩震级定为7.6。此次地震是因车笼埔断层的错动,并在地表造成长达105千米的破裂带。全岛均感受到严重摇晃。共持续102秒,常见称呼为九二一大地震或集集大地震。

由于台湾的台中县、南投县为主震央区域,受灾特别严重。地震发生隔日政府统计,死亡人数已逾2000人,伤者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亦有严重灾情。三周后,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死亡(含失踪)人数为2378人,死亡人数最多为台中县1138人,次多为南投县928人,有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半倒。

 

              潮汐周期预警:2011年和1999年相似性

 

我在2010218指出,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1, 2]

 

                        2011年灾害记录

 

    2011年已经是巨灾保险损失第二惨重的一年。瑞士再保险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保险业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保险损失总额估计达到7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10年前6个月损失额290亿美元的两倍多。2011年上半年,仅自然灾害理赔额就达到67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70亿美元。上半年发生灾害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保险和未保险)接近2780亿美元。2011年前6个月,巨灾导致约2.6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在日本地震(2011311)中遇难。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显示,这已经使得今年成为历史上损失惨重程度排名第二的一年。这个数字仅低于2005年水平,当年的巨灾理赔总额为1200亿美元,其中飓风卡特里娜、威尔玛和丽塔造成的理赔额达到900多亿美元[3]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2011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2011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9亿人次受灾,449人死亡(含森林火灾死亡41人),100人失踪,29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552.6万公顷,其中绝收193.2万公顷;房屋倒塌27.4万间,损坏11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20.3亿元。

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接近近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水旱灾害损失重,旱涝急转明显。上半年,我国遭受两次大范围旱灾。冬麦主产区发生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出现春夏连旱,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入汛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近4成受旱县出现明显的旱涝急转,给救灾准备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上半年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总损失的36%34%

二是地震灾害活动频繁,台风登陆相对集中。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7次,其中3次发生在西南地区,震级最大的浅源地震为310云南省盈江县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亡,17万间房屋倒损。6月份有3个热带风暴在我国大陆集中登陆,为近60年同期最多,但损失较轻,并有效缓解前期的高温天气,增加库塘蓄水。

三是低温冷冻灾害损失重大,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年初,南方地区10余省份先后遭遇4次明显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发生低温冷冻灾害,对电力、交通系统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其中贵州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冻雨日数超过10天。风雹灾害集中发生于第二季度,总体损失与近年同期相比损失偏轻,但广东、河北、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受灾较重。

四是重复受灾严重,人员伤亡集中。上半年,全国2100余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近7成受灾县(市、区)先后遭受两次以上灾害影响,近半数遭受3次以上灾害影响。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死亡和失踪发生区域和时间相对集中。从发生区域看,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5省因灾死亡和失踪总数达324人,占全国总数的近6成;从发生时间看,6月份的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占总数的7成左右。

五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受灾突出。上半年,我国气候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时有发生。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15月,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降水量为近60年来同期最少;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创50年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受短时强降雨影响,6月份,北京、武汉、长沙等大城市一度遭受严重内涝,交通大范围受阻,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628以来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50万余人受灾。

    628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其中华南、西南地区部分省份遭受强降雨袭击,导致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6省(自治区)68个县(市、区)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7215时,此次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造成150.1万人受灾,5人因灾死亡,5.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7.7亿元。其中广西3人因灾死亡,紧急转移安置2.7万人;四川和云南各有1人因灾死亡[4]

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5日14时,6月份以来风雹灾害共造成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3个市(地区、自治州)268个县(市、区)和兵团部分团场248.5万人次受灾,16人死亡(其中15人因雷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8亿元。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受灾较为严重[5]

2011中国秋季洪涝灾害2011年川陕豫洪涝灾害)是指20118月下旬特别是9月以来因连续阴雨与强降雨天气,发生于川陕豫及其毗连省市洪涝灾害以及以及伴生的地质灾害。进入8月下旬特别是9月份以来,由于持续阴雨天气,四川中东部、陕西中南部、河南大部、甘肃南部和东部、山西南部、山东中西部,以及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局部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长;与往年同期相比,降雨量普遍增大增多,局部地区降雨量甚至达到430500毫米。长江流域的渠江、乌江下游、汉江上游部分支流以及黄河流域渭河中游等1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截止9208时,三峡大坝水位涨至161.63,超过汛限水位16.63;丹江口水库水位涨至155.96,超过汛限水位3.46。陕西渭河洪水已过临潼,2012时华县水位涨至342.43,超过警戒水位1.93。持续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四川出现多处山体滑坡,陕西西安灞桥山体滑坡伤亡超过30多人。这次灾害已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省市310个县市区受灾,截至92115时,因灾死亡90人,失踪22人。倒塌房屋10.2万间,紧急转移150.7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4.5亿元。

  连日来,强降雨导致我国多条河流发生较大或特大洪水,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91以来,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出现三次强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

  据统计,此轮暴雨洪水过程共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107个县922个乡()61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1人,倒塌房屋10.2万间,紧急转移150.7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4.5亿元。

目前,受上游干支流来水影响,两江一河防秋汛形势极为严峻。208时,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61.63,超过汛限16.63,预计21日凌晨出现48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入库洪峰;丹江口水库水位涨至155.96,超汛限3.46;渭河干流洪水已过临潼,正向下游推进,2012时华县水位涨至342.43,超过警戒水位1.93

当前汛情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多,时空高度集中。三场降雨过程集中在9418日发生,且强降雨区域较集中。

  二是降雨偏多明显,局部降雨强度大。与多年同期相比,汉江和山陕区间、泾洛渭、三花区间偏多24倍,嘉陵江上游偏多三至八成。

  三是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历史罕见918203天内,长江流域的渠江、汉江,黄河流域的渭河、伊洛河等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洪水。

  四是影响范围广,洪水量级大。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上游渠江干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汉江发生今年以来最大洪水。渭河临潼站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6]

  中新社北京913(记者 阮煜琳)由于中国西南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峻旱情。中国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气象干旱区大部将多阴雨天气,有利于缓和旱情,但大部地区雨水较弱,各地仍需继续抗旱。

  据统计,从今年1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降水量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从气温来看,5月份以来,西南地区的平均气温22.4,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其中,贵州的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四川为次高值。

  8月以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截至目前,四川南部、重庆西南部、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和广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至重度气象干旱。

  9711日,西南旱区迎来了弱降水。监测显示,四川南部、重庆、贵州南部和东北部、云南大部、广西北部等气象干旱区降雨量普遍超过30毫米,部分地区60100毫米。这次降水过程对缓和西南地区旱情有一定作用,但受降水少、气温高等因素影响,旱情依然严峻。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88个市区县均不同程度受灾,31个县特旱,39个县重旱。这是贵州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旱灾影响面、受灾程度、灾害损失最大的一年。广西109个市区县中有78个区县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6个,重旱7个,中旱31个。此外,高温少雨还造成贵州、云南、湖南等地部分河流断流,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影响秋收作物后期用水和秋播生产。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98,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西南5省区耕地受旱面积合计5118万亩,有1264万人、61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5%87%67%。为应对目前的旱情,国家防总8日紧急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强化西南地区抗旱工作[7]

中广网呼和浩特928消息 (中央台记者刘源源 呼伦贝尔台记者刘波)今天,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迎来了入秋后的第一场大雪,大兴安岭林区下了中到大雪,呼伦贝尔草原普降小到中雪。降雪比往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气温也首次突破0,最低气温骤降到了零下15℃。记者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出行的人们都换上了棉衣。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道路结冰蓝色和黄色预警。在大兴安岭北部的阿龙山地区,地面上的雪已经没了脚踝。截止记者发稿时为止,局部地区大雪依然在下。降雪造成呼伦贝尔部分公路 车行缓慢,交通受阻。也影响尚未收割的玉米和油葵;部分牧民来不及将牲畜的过冬饲草运回。驻守在新巴尔虎右旗的边防官兵正在全力以赴帮助牧民抢运牧草,加固圈舍[8]

气象资料显示,918,武汉最高温破百年同期最低,前日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气温均再创同期历史最低纪录。湖北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邓先瑞教授认为,对比分析历史数据,今年冬天较往年更冷的可能性较大,但未必极寒[9]

入秋后,我国北方的气温随冷空气的入侵而明显降低,加之天气晴好,部分地区提前出现初霜冻。上周的较强冷空气导致内蒙古91619日清晨连续出现霜冻;黑龙江西北部1719日出现霜或霜冻;吉林北部和东部局部地区1719日先后出现霜冻。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的初霜冻日期较常年提前约25[10]。最近几天,全国各地都大幅降温,山西甚至都下雪了[11]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890-1924年、1947-1876年和2000-2030年),中国东北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如1957年、1969年、1972年和1975年;中国南方严重的低温冻害发生在拉尼娜年(195519641977年)和厄尔尼诺年(1957196919721977年)。

2011年的低温已经得到部分证实。如果拉尼娜事件在2011年形成,干旱和低温冻害将成为主要危险。干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水力发电;低温不仅会形成农业灾害,而且会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用电需求、煤炭需求产生重要影响[12]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2.  杨学祥。19981999年和20102011年对比:气温暴起暴落。发表于 2010-12-7 7:58:0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079

3.  瑞士再保险:2011年将是地震保险损失最高一年。第一财经日报。20110927 来源:人民网。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109/27/t20110927_16647483.shtml

4.  2011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9亿人次受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0709 来源:民政部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1-07/09/content_1902763.htm

5.  国家减灾委:6月份以来全国21个省份遭受风雹灾害。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0625 来源:新华社。http://www.gov.cn/jrzg/2011-06/25/content_1892672.htm

6.  陈仁泽。我国多条江河发生历史罕见秋汛。2011092105:34  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sina.com.cn/c/2011-09-21/053423189952.shtml

7.  阮煜琳。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局部出现严峻旱情。2011091400:47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11-09-14/004723149817.shtml

8.  刘源源,刘波。内蒙古呼伦贝尔迎来入秋首场大雪 提前近一个月。2011-09-28 18:31:08   来源: 中国广播网。http://www.weather.com.cn/news/1502689.shtml

9.  武汉或现百年一遇寒冬 专家:偏冷未必极寒。来源:楚天都市报 2011092110:00http://wh.focus.cn/news/2011-09-21/1495250.html

10.              龚萍。拉尼娜可能重现。2011092107:25  来源:期货日报。http://futures.hexun.com/2011-09-21/133569955.html

11.              陈海飞。今年冬天到底有多冷?20110921 02:30来源:现代快报。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10921/4633788.shtml

12.              杨学祥。冬天里的一把火:拉尼娜会给中国带来什么?2011-9-22 04:07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90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1584.html

上一篇:强台风“纳沙”登陆在即:关注26-28日强潮汐组合
下一篇:山湖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毛克彪 许培扬 钟炳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