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严重旱灾来袭 长江中下游94.5%地区受灾:忽视警告

已有 3098 次阅读 2011-5-29 13: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干旱, 拉马德雷, 长江中下游

严重旱灾来袭 长江中下游94.5%地区受灾(图)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1年05月29日00:07
 
湖北随州旱情严重,随州消防支队官兵为学生送水
  羊城晚报讯 今年入春以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94.5%地区先后遭受干旱,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范围最广的一年,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27日,中国拉响国家级干旱预警。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仍然偏少,气象干旱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降水:仅为常年同期一半
  专家指出,此次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等特点。
  今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同期最少。国家气候中心分析数据表明,今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5省平均降水量均为近60年历史同期最少。3月1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无降水日数为58天,创历史之最,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11天,为近45年来历史同期最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日数为近10年来最多。
  影响:受灾面积3705千公顷
  记者27日从民政部救灾司获悉,据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7日,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423.6万人发生饮水困难,506.5万人需救助;饮水困难大小牲畜107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其中,湖北、湖南两省受灾较为严重。
  据介绍,此次旱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二是农作物、养殖业损失严重。三是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因水源枯竭,部分丘陵岗地和山区的群众已完全靠送水或需远距离取水解决饮水困难。由于水库供水能力不足,城镇居民生活供水形势十分严峻。
  救灾:中央下达资金19.6亿元
  面对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水利部先后派出13个工作组深入旱区协助指导地方抗旱救灾。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5月18日和19日,紧急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调拨80台(套)大流量水泵、50台(套)潜水泵、195个运水罐以及汽油和柴油发电机组等配套设备运抵湖北、湖南投入抗旱。
  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湖北、湖南两省严重旱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
  5月26日,财政部、民政部紧急下拨55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其中,湖北省3000万元、湖南省2500万元,用于帮助两省重旱区解决受灾群众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目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均及时启动旱灾救灾三级响应,安徽省启动四级响应。湖北省下拨省级救灾资金1000万元,湖南省下拨省级救灾资金310万元。

 

  江苏
  小龙虾“自相残杀”
  作为最不缺水的“水乡”,江苏省因连月降雨较少,部分地区旱情已达60年来最严重程度。
  在位于洪泽湖南岸的盱眙县,往年十分忙碌的淮河航道显得冷冷清清。而作为著名的“龙虾城”,盱眙一些养殖龙虾的水塘也出现完全干涸情况。
  盱眙全县养殖龙虾的水塘共计20万余亩,现在水塘水面缩小一半。江苏盱眙龙虾协会秘书长赵建明曾透露,今年盱眙小龙虾产区干旱严重,估计产量较往年至少下降3成。
  在一处位于盱眙洪泽湖沿岸附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不少用于养殖小龙虾的水塘严重缺水,个别水塘内更是一滴水都没有,可以在塘内行走,塘底的一些淤泥也干出裂缝。有媒体报道称,因为缺氧,很多龙虾将会死在泥里。养殖户张开田介绍,小龙虾为了争夺有限的水源,彼此间还会经常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
  安徽
  200余座小水库已干涸
  江河水位低于历史典型干旱年,长江沿岸湖泊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8成,200余座小型水库已经干涸……50年来罕见的干旱正考验着中国中部产粮大省安徽。
  截至5月26日,安徽省全省平均降雨量1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较典型干旱年1978年和1994年分别偏少3成和5成。
  受持续降雨偏少影响,安徽省江河水位明显偏低,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蔡正中介绍,目前全省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为112.64亿立方米,淮河以南库塘蓄水为60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平均偏少3成,其中中型水库9.47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到4成,小型水库、塘坝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
  而在长江,沿江干支流水位过低,目前泵站已经取水困难。沿江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升金湖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少8成。当涂县石臼湖和222座小型水库已干涸。
  目前,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旱情仍在持续发展。据统计,全省有近2000万亩在地农作物和水田缺水受旱,个别地方发生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
  湖南
  洞庭湖成为“大草原”
  通过气象遥感卫星监测到5月17日洞庭湖水体面积仅为382平方公里,经过降水和三峡水库放水,5月27日,洞庭湖水体面积增加到577平方公里,但仍处于低值范围。
  据介绍,洞庭湖区5月同期水面平均值为900平方公里,冬天枯水期平均为500多平方公里。而今年的春夏连旱,使得湖区水面锐减,与历年同期平均面积比较偏小六成,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洪水时期面积可达2800—3900平方公里。据介绍,往年洞庭湖的鱼喜欢将卵产在水草和芦苇丛中,幼苗孵化后,就有充足的饵料供幼苗生长。但现在因为干旱缺水,阻断了鱼类洄游路线,导致鱼类不能正常产卵,估计今年洞庭湖鱼类数量会锐减。一些渔民准备上岸打工。
  专家指出,如果6月汛期来临较慢,雨量不大水位上涨缓慢,会给湖区田鼠提供充足由洲滩向内垸迁移的时间,那么6月底到7月还可能爆发鼠害。
  浙江
  25万人饮水困难
  持续的干旱使得浙江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旱情,海岛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25万人饮水困难,一些山区山地、“靠天田”旱情开始露头。浙江今年出现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降水量最少的情形,比常年同期偏少50%以上。
  江西
  鄱阳湖仍处历史低水位
  据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监测显示,27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1531平方公里,较5月18日水面增加205平方公里,江西前期干旱较为严重的鄱阳湖滨湖地区旱情得到一定缓解。
  据了解,5月21日至23日鄱赣大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为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增大带来了有利条件。降水经过几天缓慢汇集到鄱阳湖,加之三峡水库放水的作用显现,鄱阳湖由湖口至星子段水面较前期有明显增大,但与历年同期相比,仍处于历史低位。
  根据5月18日卫星对鄱阳湖水面的遥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1326平方公里,只是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为有卫星遥感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小水面。
  干旱原因
  天灾
  大气环流系统异常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介绍,通过初步分析,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影响我国东部的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目前,西太平洋(行情,资讯)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多年平均状况偏北、偏强,西脊点偏西。在对流层中低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因此,造成无降水天气出现、长时间降水偏少,从而形成旱情。而往年,江南一带在春季由于副热带环流系统的影响,会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春季连阴雨。
  其次,水汽输送条件不足,水汽通道未能有效建立。在春夏季节转换期间,随着热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影响我国水汽的通道通常有三个索马里越赤道西南气流、孟加拉湾以南越赤道西南气流和来自南海及其以东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南侧转向的西南气流,但目前三个通道的水汽输送总体偏弱。
  第三,今年以来,冷空气活动显著且势力强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形成冷暖交汇的局面。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冷空气监测结果显示,今年1―4月,影响我国东部的冷空气均为全国型,其势力强大,不利于热带系统向北推进。
  人祸
  小水电站制约调度
  此外,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大旱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砂,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的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
  三峡调节库容
  两周内将放完
  据新华社电今年以来,三峡水库已累计为下游补水约190亿立方米。尤其是自5月7日启动抗旱调度以来,水库持续加大下泄支持长江中下游抗旱,湖南城陵矶、湖北汉口、江西九江等水文观测站点水位因此上涨2米左右。
  5月28日18时,长江上游每秒来水流量约为0.8万立方米,三峡水库每秒约下泄1.2万立方米。因“入不敷出”,水库水位降至150.9米,较年初最高水位下降了约24米。
  目前三峡水库调节库容还剩30多亿立方米,按照6月10日消落至145米汛限水位的调度计划,剩下的调节库容将在未来13天内释放完毕。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公布的数据,三峡水库自5月7日启动抗旱应急调度20多天以来,长江中下游水位出现明显上涨。
  全力投入抗旱
  防洪不能放松
  持续干旱,是否意味着今年长江防洪形势会有所缓和?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认为,从气候意义上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在梅雨期里会表现出多次暴雨过程,带来大量雨水。目前,离气候意义上的入梅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这段时间表现出干旱迹象,但梅汛期年际变率大。因此,全力投入抗旱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防汛不能麻痹大意。
  周兵介绍,未来长江的防汛抗旱形势,可能同时表现出旱、涝两方面情况,长江流域的伏旱和高温热浪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密切关注环流形势的变化和转型,一旦其变成稳定的有利于降水或梅汛期形势的大气环流系统,降水就可能迅速增多。
  寰球同此凉热
  欧美今春干旱少雨
  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引发对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担忧
  今年以来,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遭遇连续几个月的干旱,美国的多个州今年春天同样干热少雨,大西洋(行情,资讯)两岸的农业,特别是小麦产量面临不可避免的损失,国际市场近期小麦价格上涨,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食品价格上涨将引发更多政治危机。
  欧洲农作物将明显减产
  今春以来,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普遍预计今年欧洲的农作物将明显减产,农产品(行情,资讯)原料价格将继续上涨。
  根据德国气象台近日发布的信息,德国从2月份开始持续干旱,4月份成为1881年以来德国历史上最干旱的月份之一,5月虽有几次降雨,但对总体旱情缓解有限。
  德国气象专家于尔根·拉普认为,此次气候反常是因为北大西洋的低气压未能像往常一样如期形成,因此东欧地区的干燥空气向欧洲中部侵袭。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目前在欧洲地区的反常气候“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价指数为265点,比2008年粮价危机时的指数超出30点。德国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商巴瓦公司董事长克劳斯·约瑟夫·鲁茨认为,旱灾及投机等原因已使世界小麦及油料价格两周内上涨了8个百分点。
  美国小麦产量或创5年新低
  有气象专家指出,今年美国遭遇了过去50年间最为严重的旱情。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旱情不会缓解,甚至可能加剧。干旱将导致更多山林大火,影响供水和灌溉系统,导致粮食减产。
  研究人员认为,此轮干旱由拉尼娜现象所致。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往往伴随全球性气候异常,在美国中部和南部主要表现为气温高于以往和降雨减少。
  非洲840万人需要救援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大部分时间本应为雨季的东部非洲地区一直干旱少雨,索马里2/3地区降雨量少于正常年份的75%。目前,肯尼亚部分地区、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乌干达东部已经出现粮食危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表示,该地区约有84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有证据表明,非洲的干旱越来越频繁,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东非地区的干旱已经从过去的约每10年一次发展到目前的每年一次。科学家认为,今年东非地区严重的干旱很大程度上是拉尼娜现象所致。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roll.sohu.com/20110529/n308815784.shtml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2011-1-31 04: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灾害链,拉尼娜,拉马德雷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杨学祥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2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7,8]。
    早在1998年,当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向即将来临的全球变暖灾难开战的同时,科学界本身对此问题还没有达到一致。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2900—2200年,1800—1250年,700—60年,公元600—1280年,1820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3400—2900年,2200—1800年 ,1275—700年,60—公元600年,1280—1820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7,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729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804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9205.html

上一篇:美国为何龙卷风灾害频发和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对比
下一篇:我国拉响国家级干旱预警:验证南旱北涝转变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鲍得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