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雨雪不止,道路封闭,机场关闭,菜价飞涨……新一轮雨雪冰冻天气正在江西、湖南等南方省份肆虐。刚刚告别灾难频发的2010年,今年初又接连发生大面积极端天气事件。
南方“千里冰封”,北方“干旱少雪”——“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频发,是谁惹的祸?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生活难题”?当前“南冻北旱”形势对农产品供应和价格影响几何?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深入南方冰冻和华北干旱灾区进行追踪采访。
“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为何频发?
“上半年干得冒烟,年中遭受大洪灾,现在又来了雨雪冰冻!”1月11日,正在冰路上艰难行走的广西乐业县花坪乡苗族老人何强济对记者说,“我活了60多年,从没见过老天这么多变!”
站在花坪乡的冰路上眺望,只见冰雪茫茫,南国群山一片“北国风光”。受强冷空气和低温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月3日起这里遭遇冰冻雨雪灾害。
此时,华北干旱正在肆虐。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的干旱程度达到50年一遇。去年9月23日至今,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全省先后有6095万亩农田受旱,目前仍有53%的麦田受旱。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2008年初,我国出现过“北旱南冻”异常现象,时隔两年再次发生。去年是近十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
不仅中国。眼下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正洪水滔天,一些欧美国家也遭遇雪灾。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阿斯拉尔说,该机构电脑模拟研究预测,世界正进入“极端天气频发时代”。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等专家认为,北半球气候异常源自北极冷风,而南半球目前则主要受海面温度偏冷的拉尼娜现象困扰。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同期既没有明显的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也没有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水汽,所以中国华北、黄淮难以形成降水,导致大面积干旱。
极端天气下的“生活难题”如何应对?
最近几天,暴雪突袭江西,路面积雪结冰导致九江长江大桥、昌九高速多个路段拥堵,最长达到20多公里,时长达20多个小时。新一轮暴雪冰冻灾害来袭,正给南方多省的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相比两年前损失巨大的南方冰冻灾害,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此次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更有经验。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吃菜难、出行难、上学难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我家已经好久没有吃青菜了,到乡里购买的粮食也要省着吃。”前期旱灾曾使广西隆林农民罗阿莎家玉米地减产六成。如今冰冻雨雪灾害来袭,生活雪上加霜。
路面覆冰超过两指厚,装上防滑链的采访车走在上面嘎吱作响,让记者心惊胆战。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因为冰冻断水断电,植物全被冰块包裹,人们外出购买米菜异常艰难。
瑶族老人蒋祖德告诉记者,家里的米只够吃5天,菜没有了,只能把屋后种的一点萝卜硬是从冰里掏出来,给正在坐月子的儿媳妇吃。
“冰灾来后,我们家主要靠盐水和辣椒下饭,孩子受不了啊”。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段顺生说。
灾区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1月6日起,全州县迎来新一轮冷空气,许多乡镇一片冰封,电力和交通中断,中小学普遍放假、缓考。
大源村完全小学是没有在冰冻灾害中放假的学校之一。校长凤江全说:“从2日至今,我们学校所有的3名老师,每天都会去两条路上接孩子们安全到校。”
大源村小学坐落在山坡上,山路每天都会在17时到次日10时被冰层覆盖,无法攀爬。每天,在孩子们到校之前,老师和一些家长都会提前拿着锄头,将路上的冰面挖开。二年级教师凤山鸣说:“这几天,为了送孩子,为了开通通往学校的山路,我踩坏了两双鞋子。”
“气候极端化,应对常态化”。中国农科院防灾减灾专家李茂松说,极端天气频发,政府应该学会“常态化”地应对,逐渐改变只注重灾害应急管理的做法,更多地做好事前防范。百姓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身体上和物资储备上未雨绸缪。
农产品价格何时告别“逢灾必涨”?
南方冰灾来临,市场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应声而涨。在蕉江瑶族乡,胡萝卜3元500克,白菜2元500克。“冰冻灾害发生前,胡萝卜只卖1元一斤,白菜价格现在也涨了一倍。”农民段顺生无奈地说,“这个涨法,吃不起呀!”
北方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市场担心因旱减产导致后市粮价上涨。今年以来,小麦期货价格已大幅飙升,郑州强麦主力1109合约14日低开于2705元/吨,但很快就涨到2785元/吨,三天后,郑州强麦期货1205合约又高开于2960元/吨。
但专家认为,目前断言小麦将因旱大幅减产、粮价将持续攀升还为时尚早。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解洪起说,山东十年九旱,产量如何还要看后市气候的发展和抗灾救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专家表示,天气对物价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我国粮食连续七年丰收,而且库存充裕,为2011年稳定物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农产品价格‘逢灾必涨’,说明我国农业的抗灾能力仍然薄弱。”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应对极端天气频发态势,必须尽快摸索出新的气候变化规律,通过工程防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和制度救灾,变事后被动抵抗为事前主动避防,把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降至最低。(执笔:林艳兴,参与:王志伟、潘林青、娄辰、杨金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