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预估与结果对照

已有 3001 次阅读 2011-1-23 07: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千年极寒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预估与结果对照
             杨学祥
     我在2010年5月曾撰文称,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真的发生,那么2009年~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
   根据我多年的分析,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为2011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2年等,而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为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等,据此,2010年等都是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年份。
 
附件: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 03:0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庆长假后,我国北方和中东部也迎来入秋来最大规模降温。全球今年将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甚嚣尘上。资本市场上,煤炭股和燃气股更是借此蹿火。究竟,“千年极寒”会否出现?“拉尼娜”现象又会对今冬我国天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
   国庆长假甫一结束,我国北方地区和中东部地区遭受到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大规模降温,最高降幅达到20摄氏度,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内蒙古锡林郭勒等地,迎来了今年的头场降雪。
   与此同时,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气象预报专家纷纷指出,今年冬天将会出现罕见的低温,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到2月或才能结束。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始作俑者是拉尼娜现象。
   有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等地今年的低温天气不可避免,同时将波及亚洲地区,一时间,“千年极寒”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现 “千年极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目前没有可靠的手段去做这方面的预报。
  千年极寒或难出现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但进入三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要比往年偏低。
   英国独立气候预报机构称,今年会出现猛烈暴风雪,可能会持续到明年2月份,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测得的零下22摄氏度的记录。而俄罗斯气象水文中心的预测表明,当地最低温度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将出现零下25摄氏度的气温。
   气象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受到拉尼娜的影响,具体指赤道太平洋(10.88,0.30,2.84%)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席卷中国大部的高温干旱也主要受此影响。
   昨天下午,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向本报称,“千年极寒”的说法出来之后,国家气候中心专门在10月9日、10日对此进行了讨论,最后的一致意见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认为,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预报手段,现在对于平均状态的预报技术相对成熟,而对极端天气的预报,全球都没有可靠的手段去做。另外拉尼娜现象将会直接影响热带的太平洋地区,而对欧洲的信号不是太强。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也于近日指出,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学者的预测理由并不能站住脚。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任福民在 《拉尼娜事件期间2007/2008年冬季全球平均气温与常年值差分布》中指出,受2008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中国在1月至2月出现了冰冻雨雪灾害,而彼时,欧洲等地的气温反而升高了1~4摄氏度,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今冬东北地区明显偏冷
   今年被称为拉尼娜年。有专家指出,该现象可能于今年10月出现,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着紧密的关系,该现象常会带来反常的干旱、洪涝、暴雪等。
   宋连春表示,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处于发展状态,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
   谈及今年冬天我国的气候情况,任福民指出,拉尼娜现象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经过分析,今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气温较往年明显偏冷。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此前曾撰文称,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真的发生,那么2009年~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
   根据杨多年的分析,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为2011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2年等,而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为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等,据此,2010年等都是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年份。
  千年极寒
  ◎进入三季度后,北半球气温开始骤降,比往年偏低◎英国独立气候预报机构称,今年会出现猛烈暴风雪,可能持续到明年2月◎俄罗斯气象水文中心预测,当地2011年1月将出现零下25摄氏度的气温◎国庆长假后,我国北方和中东部遭受入秋来最大规模降温
山东旱情总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3日02:38  舜网-济南日报
山东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村民在给麦田灌溉。(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济南1月22日电(记者 娄辰)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2日通报,全省旱情仍在持续加剧,总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抗旱形势日趋严峻,人畜临时饮水出现困难。
  记者从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相比一周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和重旱面积均有所扩大。目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已达3016万亩,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5.9%,比一周前增加110多万亩。小麦重旱面积已达543万亩,比一周前增加60万亩。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山前水源的枯竭,目前全省仍有24万人、10.7万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由于各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目前还没有发生群众喝不上水的情况。
  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已投入资金6.8亿元、抗旱劳力211万人,动用泵站4466处、机动抗旱设备77万台套,抗旱浇灌农田3196多万亩,及时解决了38万人、32.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吃水困难。
  新闻背景
  旱情“60年一遇”并非“60年只有一次”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尹长文22日解释说,所谓“多少年一遇”是水文学用“频率”来反映干旱程度的一种表述方式。“多少年一遇”的干旱并非多少年内一定只出现一次,是平均每多少年出现一次。
  尹长文说:“如果某段时期气候异常,有可能多少年内出现多次,当然也有可能多少年内一次也不出现。这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反映干旱的程度当量。”
  据介绍,频率具有抽象的数学意义。如果某事件的发生与否事先无法预知,只有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估算出现几率,在水文计算中称“频率”。为了通俗起见,往往用“重现期”来替代“频率”,它表示在许多次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7013.html

上一篇:古罗马帝国兴衰或与气候变化有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下一篇:我国南冻北旱现极端天气 :拉尼娜预测得到证实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