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越南遭遇冰冻天气致7人死亡 2万余头牲畜冻死:正在证实中的极寒

已有 2498 次阅读 2011-1-22 15: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极寒, 拉马德雷

越南遭遇冰冻天气致7人死亡 2万余头牲畜冻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2日09:56  新华网
  越南官员21日说,过去三周当地遭遇冰冻天气,致使至少7人身亡、2万多头牲畜冻死。
  按牲畜饲养部门负责人黄金教(音译)的说法,北方地区遭遇严寒,大量牲畜冻死,其中70%为牛犊。
  《越南新闻报》当天报道,连日冰冻天气致死7人。有人冻死,有人生炉子取暖时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不少人在寒冷天气中感染呼吸道疾病。一些医院接收大量病人,其中老人和孩童居多。
  越南近期温度低至摄氏零下3.6度,而往年这段时期气温在摄氏15度左右。
  气象部门预计,这轮冷空气将持续至少两周。(新华社专电)
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1800和55年周期
2010-10-9 08: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千年极寒,潮汐周期,冷冬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1,2】。

全球低温严寒证据正在接踵而来。据扬子晚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3】。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3】。

                1800年小冰期周期与潮汐变化有关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8】。潮汐还有2.2、11、22、55年周期变化。

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发预测
 

2008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50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50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在20-30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50年前的1954年12月至1955年12月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2000-2035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53年。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根据中国北方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8-2009年、2011年、2015年、2018-2019年是预测的厄尔尼诺年,因而是可能的北方严重低温冷害年。

依照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1977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为5次,即平均5年发生一次;而1985-2007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综合考虑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数据,上次冷位相期间中国平均每4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为共7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9年。

1946-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1955年到1984年,开始时间后延了9年,结束时间后延了8年;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2008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30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7】。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010年9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黑子的磁场在过去20年内呈稳步下降趋势。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将变得了无踪迹,并将维持至少数十年。此一现象上次发生时,正是17世纪地球的长时间低温期。在1645年至1715年间,太阳黑子一直呈“失踪”状态,这一时期被称为“蒙德极小值”。而该现象发生时,整个欧洲正在经历持续了数十年的低温“小冰河期”【9】。

我在2004年5月27日指出,正当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而来之际,地球变冷的信息悄然而至。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地球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预示一场类似20世纪50-70年代的变冷过程正在到来。2010-2011年冬季的严寒与2008年以来太阳黑子谷年的异常低值有关。

2008年初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2009-2010年冬季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010年北半球高温和南半球低温,都表明全球气候冷暖的变迁不是单向的,异常变暖之后,会有异常变冷出现。
 
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50年内上升7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9】。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今年9至10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事件。发表于 2010-5-25 8:00:3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10
2.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3.  宋世锋。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图)。2010-10-07 03:11: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http://news.163.com/10/1007/03/6IC3METU00014AED.html
4.  杨学祥。防灾不能心存侥幸: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频发。2008-02-24 14:42科学网论坛。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6764.aspx
5.  杨冬红,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国低温冻害频发. 上传日期:2008-2-28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34.htm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8.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9.  杨学祥. 2016年太阳黑子将消失 气候变冷学说风靡全球. 发表于 2010-9-21 2:55:06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14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6833.html

上一篇:2030年前全球灾害会比较频繁:证实中的预测
下一篇:古罗马帝国兴衰或与气候变化有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