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南方8省将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低温冻害总被忽视

已有 1865 次阅读 2011-1-18 06: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潮汐组合, 雨雪冰冻, 拉马德雷

南方8省将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春运将受影响
2011-01-17 16:3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未来四天,中国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广西8省区将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此次雨雪过程将给春运带来不利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17日开始,中国南方地区将自西向东再次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未来四天,中国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广西8省区将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象专家表示,此次雨雪过程将给春运带来不利影响,中央气象台已经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冰冻Ⅳ级应急响应。
监测显示,前期冷空气影响持续至16日早晨,中国北京、沈阳、济南、上海、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的最低气温创入冬以来新低。
 
从17日起,西南地区的雨雪天气将迅速向东扩张,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遭遇雨雪的滋扰。17日,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贵州西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雪,局地有大到暴雪,贵州中西部、湖南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17日至21日,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云贵部分地区、江汉南部、江淮南部、江南大部有中到大雨雪,局部暴雪。同时,贵州、云南东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冻雨。

专家表示,此次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8日至20日,西藏东南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局地、贵州大部、湖北南部、湖南大部、安徽南部、江南北部、浙江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将有中雪,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预计,此次冰冻范围和强度将超过1日至5日贵州、湖南等地出现的雨雪冰冻。
 
此外,22日至24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地区北部仍有小到中雨雪,局部地区有大雪,贵州、湖南等地的局部地区仍有冻雨或冰冻,25日之后降水开始明显减弱。
 
中央气象台17日继续发布冰冻黄色预警。预计,17日至19日,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部等地将出现冰冻天气,其中,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冻雨。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阮煜琳)
http://news.163.com/11/0117/16/6QK6MDI700014JB6.html
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
[ 2010/5/14 6:21:00 | By: 杨学祥 ]
 
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 
                 杨学祥
    北京德润林5月1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从历史角度来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40%。目前太平洋海面下的状况显示水温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说明海面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冬末或春季形成。气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SOI)显示,截止到5月10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0,相比之下,截止到4月26日 的30天里,SOI值为16[1]。
    我们在2010年4月7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2009年6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没有消失,表明其能量没有释放完毕,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2]。
    继续监测表明,直至4月22日,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增温阶段,但是,到5月3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开始下降,5月6日持续下降,5月10日迅速下降[3-6]。
    根据2010年4月29日和5月13日海温异常(矩平)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持续下降[7]。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1]。
    夏至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实际上,厄尔尼诺的消失表明其持续能量已完全释放;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今年日食-厄尔尼诺-拉尼娜系数为-1,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8-11]。由于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因而有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拉尼娜事件往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转换期间,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容易引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12-14]。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全球强震频发,与厄尔尼诺的高潮和消失相关。
    有气象专家认为,2009-2010年的“假厄尔尼诺”导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15]。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
    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现象可能发展。日期:2010-05-13 13:46 作者: 来源:李磊工作室。 http://www.agri.gov.cn/gjdt/t20100513_1485018.htm
2.  杨学祥,杨冬红。厄尔尼诺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发表于 2010-4-7 4:13:1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9597
3.  杨学祥。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迅速下降 。发表于 2010-5-12 13:10:2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3250
4.  杨学祥。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继续降低。发表于 2010-5-8 4:18:4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1303
5.  杨学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下降。发表于 2010-5-5 9:28:56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9960
6.  杨学祥。 厄尔尼诺进展。发表于 2010-4-23 4:20:0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5135
7.  杨学祥。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现象可能发展。 发表于 2010-5-14 4:38:2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083
8.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9.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0.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1.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12.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3.杨学祥,杨冬红. 2007年下半年地震趋强拉尼娜可能出现(修改稿). 2007-7-2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envir.online.sh.cn/forum/2007/200711652.htm
14.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71.htm
15.气象局研究员称严寒天气难改气候变暖趋势。2010年01月26日03:34  21世纪经济报道。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6/033419544905.shtml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10/173978.html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098
潮汐组合A:2011年1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24124度,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25度,12日为上弦,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
潮汐组合C:1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22070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2度,20日为日月大潮,2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4.18109度,26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两者弱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南北震荡较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216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5376.html

上一篇:新版科学网有待改进:博文丢失
下一篇:日本部分地区大雪创纪录:变冷带来更严重的灾害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