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广州遭3场大雨损失10亿和5年前的警告对比

已有 4631 次阅读 2010-5-31 14:4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暴雨, 城市内涝, 地下空间

广州遭3场大雨损失10亿 去年投9亿治排水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10:28  《小康》杂志
  9亿治水,10亿损失

  三场暴雨下的广州城考

  一个月内连遭三场大雨,使得广州这座现代化城市的脆弱一面显现无疑,据南方媒体报道称,这三场特大暴雨令广州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东报道

  广州,一夜之间成“泽国”。

  街道变“河流”,羊城变“水城”。道路水浸、交通瘫痪;商铺、学校水漫金山,地下车库变水库,小汽车成了“潜水艇”……

  5月14日,广州再遭暴雨冲击,此前的4月22日、5月7日的两场暴雨让广州人心有余悸,诸多市民提前预防,如临大敌。

  水浸羊城

  “再晚10秒,就全没了,” 位于广州大道北100号的金穗大厦的保安刘队长谈起还深感后怕,“我们是从车库里潜泳游出来的!每个人出来时脸都憋得青紫。”记者在现场看到,金穗大厦紧邻着沙河涌,整个地下两层停车场全部被淹没。

  “凌晨2点多,看到沙河涌的水涨得太快,而且溢出河堤往停车场猛灌,两名保安就立即到车库去关电闸,”刘队长说,“他们刚刚进去,河水一下子就把车库给装满了,把我们在上面的人吓坏了!”另外两名保安立即通过安全通道下去营救他们,但旋即被困。

  最后他们只能屏住呼吸潜泳逃生。

  5月7日凌晨的一场暴雨让广州交通大瘫痪,市民直呼“排水系统够差”。在一外企上班的小陈说,“当天公司超过80%的人迟到,10点钟老板来到公司看到空荡荡的办公室,干脆说上午上班不用打卡。”事实上,当天整个广州上班族大部分都“被迟到”了。

  广州的一些主干道如广州大道、广园路等,有的地方水深竟达3米,车辆、行人被困途中数小时,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被困,白云机场138个航班被延误。

  更严重的是,暴雨淹没了很多农田;诸多临街商铺被迫停业,一些商品被水浸湿后报废;广州多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遭遇“灭顶之灾”。广州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区三期车库遭水浸,三天后车库中积水抽干,地下停车库内的372辆小车早已面目全非。从9日凌晨开始,车主们陆续从车库内将爱车拖出。

  5月12日,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指挥、市水务局副局长欧阳明通报了广州的损失: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6人因洪涝次生灾害死亡。

  但外界对通气会上提供的“仅有1409台车辆受淹”这个数据表示了怀疑,据广东省保监局公布的数据,全省近日暴雨中车险报案数达18240件。来自广东省保监局和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的两个数字,虽然地域范围不一,但数据一个高达1.8万,一个只有1400出头。

  对此,欧阳明对《小康》记者表示,数据有出入有可能是统计口径的问题,1409台是各区三防办上报的数据汇总,而且仅仅是地下停车场的被淹车辆,不包括停在露天停车场以及在路上行驶的车辆。

  一周后,暴雨再降。

  这一次广州市提前发出警报,不少街道和车库都吸取了“5·7”暴雨的教训,在浸水黑点砌起了围墙,准备好了堵水的沙包。尽管如此,广州市还是有73个镇(街)受灾,受灾人口5209人,白云区三防办报告有1人失踪。中心城区接到内涝报告共99宗,据广州市水务局初步统计,经济损失4335万元。

  拥堵的血管

  “水浸街”不是一个新问题。

  倾盆大雨自然要寻找出口,上海世博会的德国馆里,柏林人正在试图利用管道把流进河里的雨水收集起来。但是广州现在最担心的则是,怎么能把雨水尽快流到河道里去。

  雨水从排水管道,汇集到河涌,再流入珠江,看起来是个非常简单的线路问题,但实际上广州的地下排水系统一直吃紧。2009年,广州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目前已完工187处。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广州历年的重灾区岗顶,验证了改造的部分成果。

  岗顶位于广州市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天河井中山大道线的要段。但这里地势较低,基本上是每年逢涝必浸。4月22日的那场暴雨中,岗顶新修建的一个460平方米的排水泵站发挥了作用。这是岗顶第一次没有被“水浸”。

  但是工程造价(含征地成本)近900万的排水泵并不是都能安排到,岗顶水浸街改善了,杨箕却“沦陷”了。杨箕村公路一片汪洋,公交车被困水中,地铁杨箕站一号线与五号线的换乘通道内,积水最深处一度超过1.5米。不少乘客郁闷地说:“在杨箕站坐地铁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发大水。”

  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有其适度的流量与限制。广州的排水系统是否跟得上城市的发展建设呢?

  广州市中心城区现有排水管网6000多公里,达到一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占总量的83%,达到两年一遇标准的排水管网仅占总数的9%,全市雨污分流任务仅完成9%,一旦发生强降雨就容易出现中心城区大面积水浸,迫切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提高排水标准。

  欧阳明说,除了管理不到位,还有一些未改造的区域,包括100多个城中村,其排水标准仍是农村时的排水标准,即使是一般性强降雨,这类区域低洼地段也容易水浸。

  举办亚运会给广州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过度密集的建设工程改变了地形地貌或排水设施现状,给城市排水也带来不少挑战。去年中山大道修BRT,施工单位把华师路段的地下排水管挖坏了,使得该段管网无法正常发挥排水功能。

  “这两年工地特别多,2000多个工地在开工,这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我们的排水负担。”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指出,最新一次检查发现,破坏排水设施的工地多达46处。

  “5月7日特大暴雨确实是个特例,它超出了排水设计范围。”广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说。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 “这样强度的暴雨,在任何城市都会引起城市积涝、水浸街等现象。”

  但彭澎同时指出,广州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浸问题,排水体系的瓶颈仍然存在。对此,欧阳明也不否认:由于目前水浸街改造是点的改造,不是面的改造,所以效果还是局部的,今后应从排水规划、建设、养护、监管等方面,管理好城市的雨水、污水。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不可能无限大,“在建设成本和风险之间,政府应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在可行的范围内,我认为未来将广州的城市排水标准逐步提高到3年一遇,部分重点灾区提高到5年一遇会比较合理。”彭澎说。

  广州的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换来的是越来越密集的楼群,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过去,土壤和水塘能够纳水;而现在,一下雨90%的雨水都要依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彭澎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广州市内数十个公园湖的作用,公园湖不仅仅是观赏休闲的功能,还能起到防洪减涝的作用。

  市长的考试

  5月6日傍晚,广州市民接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是“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但实际上却是全城超大暴雨,而且出现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仅仅提前一个小时,这也暴露了应急机制方面的漏洞。

  欧阳明说,城区内防灾减灾体系还没有落实到社区(居委会),当出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或红色预警信号时,不能将信息快速地通知到住户和居民,尤其是一些新楼盘,应急相应机制亟待完善,还有部分基层单位、市民及物业管理公司抵御自然灾害的意识不强。

  百年一遇的大雨,让新任广州市长万庆良遇上了。

  这位履新不足一月的市长在第一场暴雨的时候出现在了现场,4月22日他在查看受灾现场时对市民表示歉意,并坦言这凸显城市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万庆良在上海参加世博会活动后又匆匆赶回广州,数次前往广州三防总指挥部,要求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并明确表示要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应急能力成为万庆良必须面对的难题。

  “暴雨正好暴露出广州应急体系的不完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小鸿认为,虽然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而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部门如市政、交通、公安等也没有及时联动起来应对。“有关应急等级划分的问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果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划分应急等级,不同等级政府有相应水平的应急措施,就不至于在突发事件面前出现政府管理职能缺位的情况。”

  “我最担心的是天气问题”,在日前视察亚运工程的时候,万庆良不无担忧地说。 万庆良表示“5·7”特大暴雨提出了三大研究课题:一是研究提高防洪排涝标准,要进一步增强超前意识,在原有的防洪抗灾基础上,提高堤围、城市街道、地下空间等防洪排涝标准;二是研究提高应急联动水平;三是研究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有专家分析,广州暴雨成灾决不是预报滞后的单一原因所导致。甚至,暴雨浸街的现象也不是广州一个城市所独有的奇观,自5月份以来,湖南、江西数十个市县遭受水灾。事实证明,除了排水能力不足、垃圾堵塞下水道、地下停车场没有防范设施、排水泵站没有及时启用等技术性和主观性细节原因之外,更为要害和根本的制约因素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只见地上,不见地下”的普遍倾向。

  有专家称,广州应借鉴法国巴黎、芝加哥、新加坡等城市修建深隧道的做法。上海世博园区修建共同管道是国内的一个先例。该专家说,共同管道可以结束隔三差五道路被挖开的日子。

  欧阳明则认为广州市6000多公里的排水管道,倘若启动全系统改造,在地下管网空间整体狭窄的情况下,如何找到空间进行排水系统改造?这可能意味着别的管网也会受牵连不得不同步改造,共同管道工程浩大而复杂。

  “广州城市建设不存在重‘表’不重‘里’的问题,广州市的治水行动,将会在亚运前实现水环境的明显改善。” 欧阳明说,按照《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总投资达340.65亿元的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等581项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工。

  11月,广州亚运会将开幕,这是广州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月份,但是防水、治水仍是广州这座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日,重庆、湖南、广东、江西等10省市洪灾严重,致86人死16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58.8亿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31/102820379021.shtml

暴雨再次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2010年5月7日凌晨,广州城的上空惊雷不断,大雨滂沱。一场50年一遇的大雨,把这个即将举办亚运的“国际大都市”浇了一个透心凉。城市主干道水浸一度深达3米。“认真吸取‘57’灾害教训,反思排涝系统,严查薄弱环节。”履新不足一月的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措辞严厉,几乎下达了军令状。然而5月9日,广州又一场大雨。虽然广州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24小时待命,但暴雨再度成灾,一个又一个的地下停车场遭受灭顶之灾。一场大雨就把广州20年的城建打得原形毕露,再有100多天,广州将召开亚运会,这场暴雨背后,外界看到外表光鲜的广州城,地下排水系统更像一个绣花枕头[1]。

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东表示:“这场雨历史罕见,这在国内任何城市都会引起积涝。”他告诉记者,广州多个监测站都录得历史最高值的降雨量。而且,这场暴雨降水时间非常集中,普遍在不到6个小时内出现了超过100毫米的降水。而且这场暴雨几乎覆盖了广州全市,这让水务应急单位的排水车应接不暇。据统计,当天广州全市102个镇(街)受水浸之灾,109间房屋倒塌,24个停车场被淹,造成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1]。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近日广州连降暴雨,暴雨导致广州多处地方被水浸,广州的交通严重受阻,几近瘫痪。

5月14日暴雨再度侵袭广州,广州市区21条主干道瘫痪,车辆需绕道行驶。广州市已以当天17时20分启动防御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水务局下雨之前已派出有关人员到易发生水浸的地区布防,同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2]。

中广网柳州5月15日消息(记者)受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影响,5月13号到14号,柳州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昨天早上6点40分,柳州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据气象部门统计,5月13号晚上到14号下午的5点,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滚贝、香粉3个乡镇的降雨量都超过了110毫米,其中安陲乡降雨量最高,超过了120毫米,柳州市区和柳江、融安、三江等县都出现暴雨天气[3]。

中新广东网5月15日电 14日傍晚前后暴雨袭击广州市,羊城再度成为泽国。广州气象台更于23时55分启动红色暴雨预警信号,这是广州今年入汛以来第二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受大暴雨影响,白云机场40航班因此延误。而广州部分市区再次出现“水浸街”现象,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师大路段积水盖过人的膝盖。由于此前特大暴雨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的经验教训,广州市民对此次暴雨的到来做了防御措施。在杨箕地铁站,工作人员已事先准备好沙包等工作用以抗击积水。据悉,此次暴雨受低压槽影响,广东省粤西北、粤中、珠江三角洲先后出现了强降水。14日广东全省共有32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11个市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4]。

人民网讯 2010年5月13日,湖南省涟源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继5月6日至8日暴雨过程后,5月13日凌晨3时至晚上20时,涟源市再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袭击,全市21个雨量站点均超过100mm,降雨量最大的涟源城区站24小时内达到172.1毫米。涟水、孙水、白马水库水位均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20个乡镇告急。该市迅速启动Ⅲ级预警响应。据初步统计,此次暴雨洪灾中,全市47.8万人、20.1万亩农作物受灾,紧急转移人员人1.26万余人,房屋倒塌1710间,死亡大牲畜1160多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54亿元[5]。

我在2009年7月9日指出,进入7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状态继续保持,中国东北出现低温冷夏年趋势,流感大流行进一步发展,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2009年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关注低温冷夏的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农田管理,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尽快早熟。低温也会导致流感的更快发展[6]。

2009年9月的秋旱最终在2010年4月形成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我在2010年4月1日指出干旱原因的同时,再次提出“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的教训[7]。

这篇2005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7月17日,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34人在暴雨中遇难[12]。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2010年5-7事件和5-13事件再次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漏洞,忙于建设,疏于管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严重的损失将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认真读一下附件,你会有什么感想?

参考文献

1.  龙飞。暴雨之后:广州城建漏洞百出。2010年05月15日09:58中国经营报。http://finance.qq.com/a/20100515/001746.htm

2.  廖宴思。暴雨频繁侵袭广州 阻断夜人回家路。2010年05月15日 10:05    来源:广东新闻网。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05-15/2/44818.shtml

3.  张江元,柳州台,赵鑫婷。广西柳州昨天遭暴雨狂袭。2010年05月15日 12:29中广网。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515/2191985.shtml

4.  程景伟。广州再成泽国 夜里启动暴雨红色预警。2010年05月15日 18:23    来源:广东新闻网。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05-15/2/44777.shtml

5.  郭国权,易海和,刘厅。湖南涟源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雨 损失达2.54亿元。2010年05月15日09:49 人民视线。http://pic.people.com.cn/GB/165652/165654/11603761.html

6.  杨学祥。做好迎接厄尔尼诺事件的准备:严重秋旱可能发生。发表于 2009-7-9 9:11:14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7.  杨学祥。 又一份不合格的答卷:西南大旱和美国气候“秘密报告” 。发表于 2010-4-1 8:13:26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846

8.  杨学祥.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2007-7-30光明网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html

附件: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杨学祥

有人曾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说,中国人特别擅长干大事:城市的大街建得豪华、整洁、漂亮,小街就破烂、杂乱、简陋;长江上建起了大坝,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从东北盆地到西北沙漠,都建起了大油田,而小煤矿的频频矿难却无法遏制。干大事,有高度,有亮度,可以作为业绩显身扬名。其后果是全国的水利工程与污水横流同在,城市的金碧辉煌与能源短缺并存。城市的地下水道改造工程是小事吗?合理的设计就是一座大型有机肥料工厂,不仅解决了城市水污染,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退化。谁重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1]?

这篇2005年写的文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可能闻所未闻。官照样日复一日地升,日子照样一天一天地过。平静似水,似水平静。可谁能想到,由于地下排水不畅,顷刻汇聚的雨水一改往日的平静,变成杀人的利器,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7月17日,重庆受暴雨袭击,这场115年一遇的暴雨造成42人死亡,1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一天后,山东省会济南又遭厄运,34人在暴雨中遇难[2]。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何在?

暴雨中的济南洪水要么积在市区低洼处,要么流入北部小清河,“逢雨必淹”成了济南市民的常识。7月18日从下午5时开始,3小时内最大降水量180毫米,这个数据是济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银座购物广场北出口紧靠护城河,河水也倒灌了进去,银座购物广场成了泄洪的大坑。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水深达1.7米,积水直到20日才全部排完。事实上,今年除重庆和济南外,四川、湖北、江苏、陕西、辽宁、河南、安徽、云南、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也遭遇大暴雨,淮河、嘉陵江和长江的水位频繁冲击警戒线[1]。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像这样极端的气候现象,人们往往归因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实际上这并没有太多的依据。大暴雨属中短期气候现象,至于具体原因,目前还说不清楚。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濮培民也介绍以目前的科研水平,很难准确预测暴雨走向。何立富的大体判断是,我国南北方降雨呈“七下八上”的特点,五六月份集中在华南地区,六七月份在江淮一带,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逐步推移到华北地区。前些年,这种气候规律比较明显,近几年气候变化不再那么有规律,雨带波动较大,如去年长江流域雨带维持时间短,造成重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天气[1]。

暴雨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城市的地下水管道和排涝系统成为必需设防的安全保障。济南和重庆暴雨致灾,关键是城市排水系统没有达到安全标准。“逢雨必淹”的潜规则恰恰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无所作为和侥幸心态。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城市管理者是否熟记在心?

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在2005年8月29日经过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125人死亡,超过90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飓风“卡特里娜”的中心没有经过新奥尔良市,因此这座墨西哥湾港口城市的建筑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地势低于海平面,80%的城区被洪水淹没。当地时间8月31日中午,新奥尔良市官员和军方工程师说,由于市内的洪水水位和庞恰特雷恩湖的水位已基本持平,当前洪水已经停止上涨。但是,红褐色的洪水中充满了下水道的污水、汽油和垃圾,其危险性依然很大。遭洪水重创的新奥尔良市可能得好几个月才能恢复正常[3]。

美国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卡特里娜”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4州变成了人间地狱,布什总统已经亲临现场视察灾情。受灾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长黑利•巴伯8月31日说,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市长雷•纳金预计,飓风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在墨西哥湾,20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失踪,8家炼油厂关闭,美国政府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缓解危机。忽视海洋灾害将付出沉重的代价[4]。

对于美国遭遇飓风灾难,罗马尼亚哈尔吉塔县官员德努茨•阿法塞说:“大自然证明,不管你多么富有,经济多么发达,你都无法对抗它。”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8月31日指责说,布什这个“牛仔”没有处理好飓风危机,疏散民众不力。他在现场直播的内阁会议上说:“美国政府没有疏散计划,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世界第一大国插手伊拉克如此之深,却让自己的人民在水上漂来漂去。”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美军空投沙袋堵口失败……面对这些状况,荷兰专家特德•斯勒伊特深表惊讶,他说:“我不想显得过于挑剔,但很难想像这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看起来(美国)防范和疏散方案没有真正到位[5]。”

最近几年,关于海洋灾害的警告不绝于耳。据8月4日英国经济学家网站报道,英国的科学家们近期研究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飓风存在越来越强烈的趋势,飓风给沿海地区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未来人们有必要远离沿海地区居住。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学院的气候学家凯利•伊曼纽尔的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与之前相比大约都增加了50%。这种趋势和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升高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和这段时间全球大气平均温度的上升息息相关[6,7]。

2004年12月26日死亡近30万人的印度洋海啸让人们惊魂未定,联合国大学的报告又给沿海城市居民敲响警钟。置身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看看当地的地下空间利用状况,用“淋漓尽致”来形容绝不为过。地铁和购物中心等设施让人们在地下同样能感受到都市繁华。但联合国大学2005年1月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下空间更容易因海啸和暴雨而淹没,如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应采取更多相应保护措施[8,9]。

报告称,中国上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洛杉矶和尼日利亚拉各斯等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地下发展近乎“疯狂”,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却忽视了地下是洪水袭击潜在目标的事实。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可能上升,自然灾害也会更加频繁。紧急情况发生时,疏散位于地下的人群困难更大。联合国大学高级学术项目官员斯里莰萨•黑拉特说:“我们对地下建筑物过剩的后果了解不足。很多时候,建筑物会完全坍塌。”根据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准60年周期,我们预测海洋灾害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做战略上的转移[10],至今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科学界是唯《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马首是瞻的,《自然》杂志发表的伊曼纽尔观点,应该引起中国科学界、新闻界、工商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人口和经济中心应该逐渐向内陆转移[4]。

中国商界的科学素质是值得怀疑的:面对印尼地震海啸和美国新奥尔良市飓风灾难,中国商人的投资依然积聚在中国沿海;面对国际气象组织关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警告,中国沿海城市的房价却一路飙升。科学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文,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暴雨后银座地下购物广场全被淹没,这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的警告!

中国城市管理者被大批商人所包围,以至于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工作者的理智呼声被商业的喧嚣所掩盖[1,4,7-10]。重庆济南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科学的呼声不仅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挽救鲜活的无辜生命。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我国基础科学的尴尬。科技潮。2005,(9):23-26 http://www.bjkw.gov.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2247&mag_id=153&year=2005&issue=9

2.       重庆济南被暴雨重创 天灾人祸共酿死亡和伤痛。2007年07月25日 10时42分 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http://news.tom.com/2007-07-25/07AI/09739936.html

3.       王辉,康炘冬。美开始历史上最大搜救 受灾地区九成建筑消失(图)。2005年09月02日。来源:北京娱乐信报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83.html

4.       杨学祥。忽视海洋灾害的代价:飓风把美国南部沿岸4州变成了人间地狱。 2005-9-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04.htm

5.       布什乘“空军一号”空中视察灾区 直言“太可怕”。http://news.tom.com 2005年09月02日03时06分来源:新闻晨报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92-2437959.html

6.       祁仁。英国科学家预言飓风越来越强 人们应远离沿海居住。 发布时间:2005080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508/1_20050805_115994.html

7.       杨学祥,杨冬红。英国科学家:人们应远离沿海居住。 2005-8-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078

8.       杨学祥,杨冬红。印尼海啸敲响了沿海大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警钟。2005-1-16光明网博客。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6726.html

9.       城市地下建筑太多暗藏危机。2005年01月15日 21:06:00 中财网,来源:广州日报。 http://cfi.net.cn/(m5les545sbn4ki454p0ywr55)/newspage.aspx?id=20050115000587

10.    杨学祥。沿海城市的沉没与沿海经济。 2006-3-2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6/10997.html 

网址:杨学祥. 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暴雨为城市管理者亮出黄牌警告. 2007-7-30光明网博客。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7/14757.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93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30595.html

上一篇:月亮赤纬角为什么会引发潮汐南北震荡
下一篇:5月31日海温异常
收藏 IP: .*| 热度|

3 钟炳 毛克彪 金小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