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地震活跃期的判定:关键在精细的区别标准

已有 3781 次阅读 2010-3-10 10:2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 潮汐, 拉马德雷

1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空错,2010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0-9.9

1

1

0

1

2

1

2

4

0

1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2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9.0-9.9

 

 

 

 

1

 

 

 

 

 

 

8.0-8.9

1

1

0

1

1

1

2

4

0

1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3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9.0-9.9

 

 

 

 

1

 

 

 

 

 

 

8.5-8.9

 

 

 

 

 

1

 

1

 

 

1

8.0-8.4

1

1

0

1

1

 

2

3

0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地震活跃期的判定:关键在精细的区别标准

                              杨学祥,杨冬红

 

空错博士最近指出,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下来每天有1万多个,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统计,全球6级以上的强震平均每年近200次,7级以上的平均每年近20次,8级以上的平均每年近3次。地震级数越大,数量就越少。看看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所做的20002009年全球5级以上地震数量统计可知,每年的大地震数目没有规律,但大致来说2007年倒可以算是其间地震较为频繁的年份。2010年以来的地震数量并未显示出数量上有异常,即使数目上有小差异,也不过是地震的随机性所致[1]

 

1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空错,2010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0-9.9

1

1

0

1

2

1

2

4

0

1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由于地震相差一级,其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所以大震级的地震次数增多是地震活动增强的重要指标。200420062007年地震活动相对最强,其原因在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潮汐南北摆动幅度最大(由18.6度变为28.6度),导致地壳强烈的起伏震荡,对地震有激发作用。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报告说,他们的测算显示,日月引力强度相当于引发地震的能量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如果在大地震前地壳的褶皱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日月引力就可能成为触发大地震的导火索[2]。国内外都有类似的研究[3-7]。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地震网数据,2月末,学者侯振宇对所查询数据的分析表明,1970年以来全球地震最活跃时间是2004年——2007年,2008年与2009年的全球地震活动的活跃度是低于197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而且2009年的全球地震活动的活跃度是低于2008年(个人通信)。可见该结论可重复检验,比较可靠。

 

1 对地震级别的划分有一个缺点,第一行级差为2,其余行级差为1,从而模糊了地震强度的显示。表2作了相应调整。提高了精度的表2显示,2004年是2000-2010年间地震强度最强的年份。

 

2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9.0-9.9

 

 

 

 

1

 

 

 

 

 

 

8.0-8.9

1

1

0

1

1

1

2

4

0

1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如果把每行的地震级差缩短为0.5,精度的显示会更高。由于工作量太大,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只把8级地震细分(见表3)。表3显示,2004200520072010年地震活动相对活跃。

 

3 2000-2010USGS对各年份地震频度的统计

震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9.0-9.9

 

 

 

 

1

 

 

 

 

 

 

8.5-8.9

 

 

 

 

 

1

 

1

 

 

1

8.0-8.4

1

1

0

1

1

 

2

3

0

1

 

7.0-7.9

14

15

13

14

14

10

9

14

12

16

3

6.0-6.9

146

121

127

140

141

140

142

178

168

142

23

5.0-5.9

1344

1224

1201

1203

1515

1693

1712

2074

1768

1700

268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8-12]

 

4  拉马德雷、低温、飓风、全球性流感、地震等对比[10-12]

(杨冬红等,2006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增暖

低温

增暖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和流感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2009

2011?

2015?

2018?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谷年

2011峰年?

2018谷年?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1?

2015? 2018?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1956-1970

1985~1999

2000-2006

中国沙尘暴

 

 

频繁年代

稀少年代

增多

       

1889-1924

1925-1945

1946-1977

1978-2003

2004-2005

8.5级以上地震

   6(2)

  1(1)

11(7)

   0(0)

   3

       

 

1926-1970

1970-1994

1995-2020年?

       

 

高活动期

低活动期

高活动期

中国

气温

时期

1903-1918

1919-1953

1954-1986

1987-2003

(引自李明志等人)

冷暖

低温期

高温期

低温期

高温期

登陆中国台风每年超过10

1893-1898年内有3

1899-1951年内没有

1952-1981年内有9

无资料

(引自张家诚等人)

                     

注:1889-1978年的地震数据取自文献[8]1900-2000年的地震资料取自国外金森博雄修订的数据,标在括号内[9]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

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13]

 

“根据1900年至今100多年间的地震发生数据,可以得出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的结论。”孙士軦(鋐?)研究员表示。可对比的重要数据是:

  1900年至1964年期间,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地震7次;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后到2004年间,全球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

  2004年至今,短短6年内发生了印尼两次震级分别为87级和85级的地震,以及今年智利88级地震共385级以上强震[14]

 

  “地震活动的频率高低也是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的,综合百年间各阶段的数据,无论从地震频率还是地震强度上看,都可以说现在全球进入了地震多发期。”孙士軦(鋐?)说[14]

 

参考文献

 

1.  空错。专家释疑地震是否变频繁:全球每年约500万次。http://www.sina.com.cn  20100309 09:28  新京报。http://tech.sina.com.cn/d/2010-03-09/09283919048.shtml

2.  日月引力是大地震的导火索?新华。内蒙古日报 2010-3-1 10:17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0-03/01/content_375027.htm

3.  李家林, 张元东.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J]. 地震, 1993, (3): 32-37.

4.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5.  , 赵洪声, 和宏伟.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J].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4): 49-55.

6.  Cochran E S, Vidale J E, Tanaka S.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J].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7.  杨学祥, 韩延本, ,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8.  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83, 186-188, 404.

9.  范洪顺. 1900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01, (1): 13-18.

10.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1.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2.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3.              专家解析:目前是否为地震高发期。2010030219:17   央视《环球视线》。http://news.sina.com.cn/w/2010-03-02/191719772755.shtml

14.              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 灾害科普应更深入。2010030903:50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http://news.qq.com/a/20100309/00021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01555.html

上一篇:法国南部降暴雪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严寒中升温的“全球变暖”怀疑论
收藏 IP: .*| 热度|

6 陈儒军 钟炳 杨正瓴 赵宇 高绪仁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