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检测“楼薄薄” 结果两周内公布 (转载)

已有 3558 次阅读 2009-12-1 07:49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楼歪歪, 地震法, 高房价

专家检测“楼薄薄” 结果两周内公布
2009-12-01 06:42:58   杭州网
 

 

 

 

 有业主取样测量,楼板厚度只有9厘米。

 

 

 

看着被打穿的天花板,业主盼着“楼薄薄”早日有说法。

桐乡“楼薄薄”事件,进展如何?

昨天傍晚,桐乡市规划建设局党委副书记陈伟健向本报记者确认,检测结果将在两个星期内公布。

事件回顾

桐乡出了“楼薄薄”

汇宇都市花园,是由浙江汇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

该公司桐乡分公司总经理王海炎曾宣称:“我们是全国知名商号,是全国民营五百强。”

今年8月,有

真有业主这么干了——他们在当地找了相关部门检测,发现设计12厘米厚的楼板,只有7厘米多,最厚处也只有10厘米。

之后,不少业主发现,铺地板一不小心就会打穿楼板,隔着楼板能听见楼上楼下邻居说话。

此事曝光后,有20多户业主“开膛验房”,把自己装修完好的地板打穿,自己用尺量取,截面厚度在8至11厘米间,均不合格。

不过,业主们打洞测量的结果,开发商并不认可。所以,桐乡建设局提出了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浙江省建科院对房屋的楼板进行检测。

事件进展

20户业主已告上法院 开发商账户被冻结

截至昨天,汇宇都市花园已有20户业主,以商品房销售系列合同纠纷为案由,将汇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桐乡分公司、汇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告到了桐乡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已予以受理。

这些业主,有的要求开发商承担修复责任,也有的要求赔偿损失甚至退房,总计争议标的720万元。

同时,桐乡法院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诉讼保全措施,以最大限度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案件承办人员在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的同时,根据当事人财产保全的申请,目前已冻结了汇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桐乡分公司在农行桐乡支行的存款22.8万元。同时,他们查封了其价值500万元,尚未销售的700多平方米的商铺。

此外,案件承办人员还赶到了位于萧山的汇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摸清情况,为进一步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作好准备。鉴于案情比较复杂,社会关注度高,今后桐乡法院将组成合议庭审理该系列案件。

检测是如何进行的?

省建科院的检测结果还未公布,但可以让业主放心的是,检测并不危及房屋安全。

1.测楼板厚度

“这次检测的那两户人家,都还没有装修。”测楼板厚度时,业主沈汉良就在现场。

“用的应该是红外线装置。”他说,专家先在楼板上放了一台有显示仪的装置,而楼下另一位专家则手持移动仪器——该仪器在移动过程中,楼上的显示仪会不断刷新数据——专家记下了最小的那串数据,“听专家说这就是楼板厚度,可惜我看不懂。”

在那两户人家家里,专家对客厅和卧室各选取三四个地方作了检测。

2.测承受力

楼板的承受力有多大,来自于专家对现浇板的静载荷做的检测实验。

按设计图纸要求,该小区住宅每平方米楼板核载的重量为200公斤,而此次检测实验,就是按每平方米200公斤的核载,跃层堆放沙袋,然后用百分表(一种仪器)在楼板下进行检测。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检测时他们同时也选取了多个点——共分5个点进行,中间1个,四周各1个。

专家说,此次检测,主要是拿到现浇板挠度和裂缝的指标,从而再计算出楼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受力。用他们的话来说,现场堆放沙袋的方式,检测楼板的承受力最为直观,“结果也最为准确。”

为什么“楼薄薄”设计标准是12厘米?不达标会带来什么后果?检测结果显示房屋确实有问题,将如何补救?对此,记者专门咨询了一名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

1.为什么会有12厘米设计标准一说?

这是设计时,根据楼板的荷重和楼高等相关因素计算出来的。

浙江建住宅,以前设计时给出的标准,6厘米也有过,但现在都不会小于11厘米——这一厚度主要是依靠混凝土以及钢筋的数量、大小和间隙来构成的。

其实,不管是6厘米还是11厘米,就目前的情况看,一般家庭都足够了,哪怕待的人多点也没问题。

但之所以要有“不小于11厘米”这样的硬性规定,这是自唐山地震后,有关部门特别强调并出台的,这是一个抗震要求。

不小于11厘米是什么概念?它可以在发生小于7级地震时,楼依然不倒。

2.厚度、承受力不够怎么补救?

如果承受力达标,但厚度不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可以由建科院、质检站以及危房评估中心进行评估。这两项只要一项未达到设计标准,业主都可以向开发商索要经济赔偿。

作为开发商,检测结果一旦被认定承受力不达标,且已影响房屋结构,目前比较常见的补救措施,便是用碳纤维进行结构增加楼板强度——碳纤维跟布一样,能贴在地板或天花板上。

这种办法,旧房改造时用得比较多,但它价格比较昂贵,目前每平方米在一两百元左右。

不到12厘米意味着什么?

■媒体声音

“楼薄薄”的罪魁祸首自然是房地产商,但最该责问的却是监管部门。要想保证房子的质量,也惟有靠监督机制。

本来,消费者根本用不着担心房子会有质量问题,因为作为纳税人,我们已经雇用了监管部门。可是当我们掀开“楼薄薄”时却发现,监管更是“楼薄薄”,薄得让你我都感受不到。

监督的机制也不是没有,但在房地产商的一手“把持下”,都成为一种摆设,都成为一种“走程序”,那么出现“楼薄薄”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通讯员 赵旭升 记者 叶建良    编辑:易晔

http://news.hangzhou.com.cn/zjnews/content/2009-12/01/content_2933162.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5240.html

上一篇:中国气象局: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备选事件(转载)
下一篇: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北方七省区因降雪受灾达755.2万人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