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李小龙----和学者孟津
国弱斩枭雄,人妒毁精英。
相煎论高下,何堪手足情。
国强重民生,才高惜鬼雄。
苟能兴伟业,安问仇与名!
学者孟津原玉:
初秋拜偈李小龙墓 |
路过西雅图,有半天闲时间。旅游指南上建议半天时间可以去太空针(Space Needle)观光塔上观景,我不喜欢。爬过山的人,大概都不喜欢到一个城市旅游时去登高观景,一览众楼低,而且还要交费。无理。我决定去拜偈李小龙的墓,它在城东北郊区的湖景公墓。上了出租车,司机听说去湖景公墓,就说Bruce Lee的墓在那里。司机是个明白人。湖景公墓建于1872年,相当的大。有人运气不好,曾经几次去墓园找李小龙的墓未遂。我们到时,刚好有两个墓园工人开了辆电瓶车到我们跟前。出租车司机摇下窗户,还没有开口问路,工人就说:找Bruce Lee吧,掉头跟我们走。跟着他们的车绕了几个弯后,工人向有几个人站在那里的墓一指,示意那就是李小龙的墓了。要自己找,真还得花时间一墓一墓的瞧,从1872年到1973年,一百年的墓,够找。 李小龙的墓和他儿子李国豪的墓排在一起。墓看上去很简单,碑是绛红色的花岗岩刻制,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 Lee,中文名李振藩,生卒年月,以及截拳道创始人的字样。墓碑前是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石雕,一本翻开的书,左页刻着一黑白太极图,两边有竖写的两句: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墓前有别人留的花,酒瓶子,钱币等,还有就是头天的雨水。我没有带花去,因为担心不一定能找到他的墓。现在见到了,人在那里默思一会,也是一种心意。我在那里的一、二十分钟时间里,来了好几拨人。举目四望,当时偌大一个墓园中,李小龙的墓是唯一有人探的,也是唯一摆放着鲜花的。看着他的生卒年月,提醒我李小龙称得上是三十而立,只可惜三十二岁就去世。留在人们印象中的他,也因此总是年轻的,就像墓碑上他那张照片的模样,有一种很特别的眼神和嘴角线,不是好欺负的样子。 夏天在北京的时候,偶尔有机会在电视上看两眼正在播放的《李小龙传奇》。我看到的片段加起来不超过10分钟,但觉得陈国坤演的李小龙挺不错,型似神似。李小龙的电影,我只看过《龙争虎斗》一部,那是他的代表作,大概是在上大学时看到的,当时觉得很精彩,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很难说是李小龙的粉丝,但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没有其它功夫片能超越他的电影。特技镜头下飞来飞去的招数,和真功夫是不能比的。李小龙的故事很多,不用我来讲。他是把中国“功夫”带给全世界的人,并因此改变了很多人眼中的华人、亚洲人刻板形象。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演员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上比他更有建树。今年五月美国历史频道还播放过一个关于李小龙的记录片“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片中说到:李小龙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明星,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虽然李小龙以功夫成名,但他对哲学也很有研究,是个有想法的人。这个好像和现在的文艺界明星有点差别。他的功夫中,贯穿了他的哲学思想。他是个怕水的人,却把水的无形和可以塑造成任何型看成功夫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他墓前没有塑一付双节棍做为功夫的象征,而是摆了一本颇有哲理的书本雕塑,似乎在说李小龙其实是一位哲学家,思想比功夫更重要。拜偈了他的墓之后,觉得不虚此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情,可能是觉得李小龙的墓和他的影响比起来显得小了点,简陋了点。但有这么多的人来看他,使他不寂寞,也让我觉得竖一高碑建一大墓,不如民间传说留在人心中。 湖景影秋容,残花细凤踪。 咏春情未淡,讲手气还浓。 勾漏曾擒虎,截拳本属龙。 功夫无法在,有道世人从。 (第一张照片来自往上)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071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