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发现规律汲取教训: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带来极端严寒

已有 1210 次阅读 2023-12-18 16: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发现规律汲取教训: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带来极端严寒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我们多次撰文指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带来极热事件,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带来极寒事件,在预测2014-2016年最热记录的同时,又预测2023-2025年极端冷事件。

        事实上,1951-1953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已经带来北京严重的低温冻害,气象专家忽视了这一科学规律,在2023年重导1953年的覆辙。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冰冻暴雪“三黄”预警、大风蓝色预警

新黄河

    大风预警


      中央气象台12月13日18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预计,12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宁夏、西藏西部、青海等地部分地区有5~6级、阵风7~8级的大风,其中,新疆山口地区、青海西部、西藏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7~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渤海、南海东北部部分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大风。

12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内蒙古中西部、宁夏、西藏西部、青海东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6级、阵风7~9级的大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西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渤海东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级、阵风10级。


    冰冻预警


       中央气象台12月13日18时继续发布冰冻黄色预警:

预计,12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湖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寒潮预警


      中央气象台12月13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预计,12月13日夜间至16日,一股强寒潮将自新疆开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随之下降8~12℃,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北部及江淮东部、江南、华南大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4℃以上。新疆山口地区有9~10级、阵风12~13级大风,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阵风9~10级大风。1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可南压至贵州南部和江南北部一带,-10℃线位于黄淮北部至秦岭一带。华北、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

其中,12月13日20时至12月15日20时,新疆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中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将出现8~12℃降温,甘肃、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局地降温可达14℃以上。


    暴雪预警


       中央气象台12月13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

预计12月13日20时至12月14日20时,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和中部以及秦岭东部、山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北京西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辽宁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其中,河南西部和陕西秦岭东部局地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30~35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5~10厘米,局地可达18厘米以上。

预计12月14日20时至12月15日20时,湖北西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辽宁东部、吉林东部等地有大雪,局地有暴雪(10~13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5~10厘米,局地可达15厘米以上。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7976579a2e266052


强寒潮持续发力 中东部大部地区开启速冻模式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强寒潮影响,今晨,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和北部、河北西北部等地出现6~10℃降温,局地降幅14~18℃;上述地区出现6~8级阵风,局地9~10级。预计明后两天,寒潮天气将持续发力席卷我国中东部,气温陡然下降,公众需及时关注气温变化做好保暖御寒措施。

  监测显示,昨日以来内蒙古中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大部、河南中北部等地出现降雪或雨夹雪、雨转雪,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河南中西部和山东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冻雨。预计今天开始,全国的雨雪天气范围减小,强度减弱,但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中央气象台今晨已解除暴雪预警。

  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15日08时至17日08时,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江淮大部、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等地气温将下降8~12℃,其中,辽宁东部、吉林东部、江淮东部、江南大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大部等地降温14~16℃,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贵州东部、江南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8℃。上述大部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9级,局地超过10级,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阵风9~10级大风。

  寒潮影响过后,1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可南压至贵州南部和江南北部一带,-10℃线位于黄淮北部至秦岭一带。华北、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极值。

  气象专家提醒,雨雪天气虽然已经趋于结束,但是后续影响还在,公众需防范道路积雪、路面结冰等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还需做好棚顶屋顶等除雪工作。未来几天冷空气将统治中东部,气温骤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公众需做好防风御寒及取暖工作,关注人体健康,及时增添衣物,适时减少室外活动。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84473157_6a5ce64502002t9sw.html?from=news&subch=onews

大范围严重偏冷形势确定,12月或一冷到底!网友:今年冬天不暖了?

中国气象爱好者

2023-12-15 17:03:40发布于重庆科学领域创作者

关注

      这两天,随着寒潮南下和暖湿气流正面碰撞,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已经在中东部地区展开。比如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昨日以来内蒙古中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大部、河南中北部等地出现降雪或雨夹雪、雨转雪,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河南中西部和山东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冻雨。

一、大范围严重偏冷形势确定

       由于暖湿气流特别充足,这次华北黄淮多地的雪下得还是很认真的。截至12月14日晚8点,山东、河北有6个县市积雪深度创下历史极值;另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5个站点雪深创下12月极值;北京达11厘米,是建国以来12月第二深的雪。 ​​​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12月15日开始,全国的雨雪天气范围减小,强度减弱,但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因此,中央气象台今晨已解除暴雪预警。

       虽然暴雪减弱,但寒潮的南下还在继续,今天下午寒潮正在翻越南岭-武夷山,今天山南山北温差达到20度,比如南岭以北的永州衡阳等地今天下午气温仅仅5度出头,但在南岭以南,清远韶关多地气温还在27~28度!但今晚寒潮就将冲破山脉阻拦,明早登陆海南岛,华南朋友要立即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指出,这次强寒潮将使我国中东部很多的气温普遍下降到冰点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低于-10度,甚至-20度,部分地区有可能接近历史新低。随着寒潮后还有补充冷空气不断南下,气温距平预报认为,未来10天,受强寒潮及补充冷空气影响,除青藏高原和云南等地气温偏高外,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度,其中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偏低6度以上,将呈现大范围的严重偏冷。

二、12月或一冷到底!

       这次寒潮大举南下后,西伯利亚还要清库存,12月18日、24日前后还有两股势力很强的冷空气补充南下,我国大部非常可能一直偏冷到12月底。比如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18-20日,还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4~8度,吉林、辽宁局部地区降温10度以上。

       那么,为什么12月冷空气会这么多,这么强呢?这和北极涡旋等因素都有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北极涡旋,它是一种环绕北极的强大的气旋,它的存在使得北极的冷空气难以南下,维持了北极和中纬度地区的温差。但是,当北极涡旋发生变化,比如减弱、分裂或移动时,它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冷空气,形成寒潮,影响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和天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极涡旋移位事件,它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

       而今年的北极涡旋事件,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根据分析数据,北极涛动在11月末-12月初出现异常变化,转为强负值,这意味着极地内的高压区迅速发展,北极涡旋开始变得不稳定。因此,今年的北极涡旋在12月初就开始出现异常,它的中心也有所偏移,导致北极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寒潮。从12月到现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两次寒潮过程,分别发生在12月9-11日,12月13-17日,目前南下的第二次寒潮的强度特别强劲,将影响我国的大部地区。

       接下来,西伯利亚地区的冷堆不断“开闸”,冷空气一波接一波的南下,12月这波偏冷可能会持续到月底。

三、今年冬天不暖了?

       可以说,接下来出现了大范围的严重偏冷的形势,12月或一冷到底,这与之前的一些预测相反,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不适。有些人甚至怀疑,今年的冬天还会不会暖和起来?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的人感叹今年的冬天太冷了,有的人抱怨今年的冬天太难熬了,有的人调侃今年的冬天不暖了,有的人祈祷今年的冬天快点过去了。

       那么,未来的天气会怎么样呢?根据之前气象预测,中国气象局认为,12月-2月我国冬季大部地区偏冷的可能性大,这种预测是基于厄尔尼诺发展的大背景,认为厄尔尼诺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往往偏弱,今年的冬天会更趋向于偏暖。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年东亚地区冬天会比平常暖。

       实际上,阶段性的偏冷并不和整体的偏暖冲突,暖冬毕竟看的是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2月上旬,大家已经见识到了今年冬季暖空气的威力,这个冬季的天气变化应该会是比较激烈的,可能会有强烈的大暖和大冷交替,因此,我们不能只看暖冬的预测,还要关注北极涡旋的变化,警惕阶段性的冷暖变化,及时调整过冬的应对措施。

https://new.qq.com/rain/a/20231215A0702Q00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022657c17b418452

  此轮寒潮过程中,北京的极端低温、持续低温时间会不会打破历史纪录?

  “本轮寒潮天气过程中,无论是极端低温值还是低温持续天数,虽然不能确切地说一定会破纪录,但是至少会进入历史前三名。”尹炤寅介绍。

  本轮寒潮的最低气温预计可以达到-16℃。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在12月中旬这段时间,从1951年至今一共只有3天最低气温低于-15℃,只有两天最低气温低于-16℃,而且基本上都发生在1952年。所以这次寒潮的“-16℃”,足以“跻身”历史同期低温排行榜前三名。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气温下降后,低温天气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从1951年至今,不仅单看12月,把全年的气温都统计进来,在整个气象观测历史上也只出现过一次‘最低气温低于-14℃日数超过6天’的情况。”尹炤寅表示,历史气象资料显示,北京类似持续严寒的天气,都是发生在距今几十年前。

  1951年1月9日到16日,北京持续8天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14℃;1953年,北京出现了持续6天最低气温低于-14℃的情况。“所以说,这次北京的持续低温天气,应该也至少能排进历史前三名。”尹炤寅说。

  此外,北京低温低于-14℃持续超过3天的情况,历史上一共只有10次,此次寒潮天气的威力可见一斑。

https://news.sina.com.cn/o/2023-12-15/doc-imzyaywv4573089.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25.html 

           我们多次撰文指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带来极热事件,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带来极寒事件,在预测2014-2016年最热记录的同时,又预测2023-2025年极端冷事件。

        事实上,1951-1953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已经带来北京严重的低温冻害,气象专家忽视了这一科学规律,在2023年重导1953年的覆辙。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2025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01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020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55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3823.html

       最新观测表明,2023-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和太阳风7-9天上升周期是厄尔尼诺快速发展和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结论

       2023年-2025年既是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极端冷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又是太阳黑子峰值时期(极端暖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具有冷暖极端事件和极端灾害交替发生的最有利条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44.html

          现在的问题是,被实践证实的科学预测为什么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回应?事前没有预测到极端寒潮不需要总结教训吗?


相关博文

2023年变冷:9年之约如期而至

已有 630 次阅读 2023-12-16 15:2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78.html

大范围严重偏冷形势确定,12月或一冷到底:冷暖因素的较量

已有 701 次阅读 2023-12-16 09:1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44.html

广州多区已挂出橙色寒冷预警,大幅降温前的广州有多热:冷暖急转动力

已有 237 次阅读 2023-12-16 05:5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29.html

强降雪结束、强寒潮来袭,七问北京罕见低温:七问两答

已有 221 次阅读 2023-12-16 00:5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025.html

[转载]强寒潮持续发力 中东部大部地区开启速冻模式

已有 417 次阅读 2023-12-15 13:49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3947.html

特҈大҈暴҈雪҈!剧烈降温或破历史同期极值:2023年真的变冷?

已有 354 次阅读 2023-12-14 14:5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3823.html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冰冻暴雪“三黄”预警、大风蓝色预警

已有 365 次阅读 2023-12-14 08:5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376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4346.html

上一篇:2023年12月18日晚报:太阳黑子增加和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3年12月18日夜报:强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停滞区间
收藏 IP: 221.9.102.*| 热度|

4 杨正瓴 宁利中 周少祥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