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上海检出XBB毒株,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波感染高峰? 关注太阳黑子峰值的抑制作用

已有 2726 次阅读 2023-1-5 17:1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上海检出XBB毒株,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波感染高峰? 关注太阳黑子峰值的抑制作用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XBB和BQ.1成为目前全球免疫逃逸性最强毒株,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仅XBB.1.5毒株就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近日,我国上海也在境外人员中检测出XBB毒株,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即将面临新一轮的感染高峰?

  新加坡是最早受XBB毒株影响的国家之一,自9月初发现后,迅速成为新加坡的优势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XBB毒株就占新加坡确诊感染人数的60%。但新加坡政府报告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XBB的重症率比先前的毒株要高,事实上,根据10月份的数据,XBB病例的住院率甚至比BA.5毒株要低30%。

       香港也是去年最早检测到XBB和BQ.1毒株的地区,大概在10月份之前,但到现在为止,这两种毒株并没有在香港地区成为优势毒株,BA.5和BA.4毒株,依然占香港现有病例的一半以上。

  以美国为例,年初BA.2席卷全球的时候,美国日均感染人数最高峰在80万左右,随后感染新增感染人数曲线一直趋于平缓,即使在去年夏天,BA.5横空出世成为彼时免疫逃逸性最强毒株,日均感染人数最高峰也只是在13万左右,而在XBB和BQ.1毒株横行的12月,美国日均感染高峰值则在7万左右。毋庸置疑,免疫逃逸性更强的毒株会引起小感染高峰,但和群体初次大感染的规模相比,再感染人数总体一直呈下降趋势。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本刊,在德国,从去年11月份起,XBB毒株确诊病例出现上升,但增长速度依旧有限。“实际上,在德国,我们已经不再统计所有新冠感染者人数,只统计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情况。因新冠去呼吸道感染就医的人数,已经在5%以下,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流感和合胞病毒对人们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新冠病毒造成就医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低了。”

https://news.sina.com.cn/c/2023-01-05/doc-imxzcerm8982793.shtml

     中国疾控中心: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XBB是奥密克戎BA.2衍生的2个变异株BJ.1和BM.1.1.1的重组毒株,主要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流行。新的变异分支,在美国新冠病例占比迅速上升,上周达到40%。近三个月以来,我国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但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

       专家介绍,本土病例方面,2022年10月至12月,报告发现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仅1例。

       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XBB.1.5致病力增加,也无感染者住院比例和病死比例增加的报道,也未见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的差异。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950EK00514R9OJ.html

       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峰值抑制了XBB系列变异株

       从全球病例数可以看出:从2021年2月底到4月底,全球病例数上升,然后到6月底有所下降,到8月底再次上升,此后一直在下降。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也很明显(见图1)。

mini.xnnews.com.cn/r/da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这完全符合全球疫情的发展过程(见图1)

blog.sciencenet.cn/blog

blog.sciencenet.cn/blog

blog.sciencenet.cn/blog

       2019年太阳黑子最小值已经过去,2025年太阳黑子最大值就要到来。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天生惧怕太阳黑子。印度发现240种变种病毒,应对和适应太阳黑子不断增强,这是新冠病毒继续生存的必然结果。

blog.sciencenet.cn/blog

       我们在2021年10月31日指出,病毒变异的一般趋势:适应性增强,毒性变弱,最后消失。

blog.sciencenet.cn/blo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103.html

       2022年10月至12月,报告发现中国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仅1例。

       2022年11月太阳黑子异常谷值加速了XBB系列变异株在中国的发展,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异常峰值抑制了XBB系列变异株在中国的发展(见图2)。

       如果2023年1月太阳黑子继续增加,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相关图表

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数.png

图1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06.html


2022年1月至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png

图2  2022年1月至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异常峰值,太阳风暴已经不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086.html

https://news.sina.com.cn/c/2023-01-01/doc-imxysqvc242769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13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132.html


      美国异常天气降低了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峰值灭杀病毒作用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美国疫情也在告别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面临新头号毒株XBB.1.5。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一周,XBB.1.5占美国新冠病例的比例为40.5%,较前一周的21.7%几乎翻了一番。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迅速取代BQ.1.1、BQ.1毒株,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重灾区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新泽西和纽约,美国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上升的10个州中有7个位于东北部。美国CDC估计有75%的新冠病例都是XBB.1.5造成的。截至2022年11月初,全球数据库中的大多数XBB.1.5的最早期感染病例都是在纽约和马萨诸塞州附近进行测序的。

https://news.sina.com.cn/w/2023-01-02/doc-imxyuyam604352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258.html

       中新社旧金山12月13日电 近日,暴风雪等严重冬季风暴持续袭击美国多地,给民众生活造成影响。

  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山脉从10日开始遭遇强降雪,部分高速路段被迫关闭。同时,附近低海拔地区出现强降雨,导致加州和内华达州多地发布洪水预警。在远离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州,气候科学家布莱恩·布雷特施奈德12日说,安克雷奇的积雪深度已达31英寸(79厘米),创下2012年3月27日以来的新纪录。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2/12-13/9914207.shtml

https://international.dbw.cn/system/2022/12/14/059036661.shtml

       2022年12月23 日,美国受到史上罕见的猛烈冬季风暴侵袭,目前已酿成13死、150万户断电、5200余架航班停飞。

       美国受到史上罕见的猛烈冬季风暴侵袭,中西部地区纷纷出现极端暴风雪天气,境内高达2.4亿人收到气候警报,目前已知全美有13人因大雪而死,另有150万户断电、5200余架航班停飞。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23日在蒙大拿州北部小镇哈佛测到的全美最低温为摄氏零下39度,严寒天候已从蒙大拿州蔓延到德州,现在及未来预测会受到影响的地区,将成为冬季天气警报有史以来的最大范围之一。


       美国大雪所造成的死亡案例主要是车祸事故,例如肯塔基州交通意外2死、奥克拉荷马州车祸3死、俄亥俄州连环撞4死、密苏里州和威斯康辛州车祸各1死、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各有1人因天寒丧命。


       此外,美国能源系统因供热需求增加、暴风雪造成线路损坏而陷入危机,23日有多达150万户和企业断电。强风和大雪同时也影响到了交通,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资料显示,全美23日有5200多趟航班取消。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72860704&ver=4268&signature=XYA5Odkpl1ZRYS8s*imyFloG102MbRZ4YG-DAJIy9dW8*MKFXFjF0VK-CoHvS9ADF7ESTT8dGP-kSR-M8m7B8lm6C5hetoJdamPdgFPlkzPRDbWirKS-YfgUoyOs4rGy&new=1

          美国罕见的暴风雪降低了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峰值对病毒的灭杀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600.html


相关报道

上海检出XBB毒株,我们即将面临新一波感染高峰?

2023年01月05日 12:05 新浪新闻综合

  XBB和BQ.1成为目前全球免疫逃逸性最强毒株,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仅XBB.1.5毒株就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近日,我国上海也在境外人员中检测出XBB毒株,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即将面临新一轮的感染高峰?

  致病力未增强的超级毒株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检测出了奥密克戎XBB和BQ.1毒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对我国境内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种类进行了分析。该团队在2022年秋冬期间在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了378例样本进行基因检测,最终获取了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其中有112例BQ.1毒株和25例XBB毒株,不过,这些毒株主要来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成员袁政安表示,BQ.1和XBB毒株尚未在社会面造成本土传播。

上海地区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上海地区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XBB和BQ.1毒株都属于奥密克戎家族的亚分支毒株,之所以引起公众关注,是因为它们是目前流行度最高的两个突变株家族,尤其是XBB.1.5毒株,作为奥密克戎BA.2后代突变毒株的重组毒株(奥密克戎亚变体BA.2.10.1 和BA.2.75的组合),有着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这些新变异株的崛起,主要由于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新冠病毒逃逸新冠疫苗和自然感染诱导的中和性抗体。与BA.2相比,BQ.1.1有6个RBD突变,比BQ.1多了一个关键突变,而XBB的RBD突变有7个。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31号,XBB.1.5占美国确诊感染者的40.5%,一周前这一数字为21.7%,短短一周的时间,XBB.1.5的感染人数占比就翻了一倍。不止美国,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

  不过,相比于在传染力和免疫逃逸方面的突飞猛进,BQ.1和XBB毒株的毒性并没有增强。卫家聪是香港大学急诊医学系临床助理教授,他告诉本刊,目前在国外的文献当中,对于BQ.1和XBB毒株的报告显示,这两种毒株的致病力和我国现流行的BA.5.2和BF.7相比并没有增加,所引发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也没有增加。

  新加坡是最早受XBB毒株影响的国家之一,自9月初发现后,迅速成为新加坡的优势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XBB毒株就占新加坡确诊感染人数的60%。但新加坡政府报告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XBB的重症率比先前的毒株要高,实上,根据10月份的数据,XBB病例的住院率甚至比BA.5毒株要低30%。

2023年1月1日,上海中山医院急诊大楼内的病患者。(图|视觉中国)2023年1月1日,上海中山医院急诊大楼内的病患者。(图|视觉中国)

  此外,关于XBB毒株,有不少传言认为此毒株还会主攻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因此,治疗腹泻的蒙脱石散,在不少城市一度脱销。对此,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说新冠病毒攻击心脑血管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事,完全是谣言。但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确实会有约一两成左右的人会出现腹泻,而且大部分症状都是非常轻的,这是新冠病毒在消化系统中产生了复制。但即便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腹泻也是属于可自愈且自限性的疾病,不需要额外的药物干预。而且根据过往经验来看,出现腹泻的人愈后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回到XBB.1.5这个毒株来看,也没有证据表明它在感染者中,能引起更多的腹泻症状。

  新毒株会掀起新一轮感染高峰吗?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知要求,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且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和集中隔离。面对更加宽松的出入境管理形势,不少民众担心,XBB和BQ.1毒株即将取代我国现流行的BA.5.2和BF.7毒株而成为优势株。对此,金冬雁告诉本刊,即便BQ.1和XBB毒株在我国社会面流行开来,也不见得会成为优势毒株。

  一个毒株能否在一个地区占优势,主要看毒株的传染特性和该地区群众免疫能力。XBB和BQ.1毒株依然属于奥密克戎,对于感染过奥密克戎其他毒株的人来说,尤其是有症状感染者,在6个月内,依然会有很好的交叉保护。“香港本身就是一个例子,香港也是去年最早检测到XBB和BQ.1毒株的地区,大概在10月份之前,但到现在为止,这两种毒株并没有在香港地区成为优势毒株,BA.5和BA.4毒株,依然占香港现有病例的一半以上。”金冬雁说道。

  事实上,XBB和BQ.1作为奥密克戎亚分支的变异株,它的传染性有所增强,但幅度依旧还是在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的基准线上浮动的,并没有一个大幅的变化。金冬雁指出,以XBB.1.5毒株在美国的传播为例,它的Rt值大概是1.8,其他毒株则更低。Rt值代表在采取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干预措施后,在某一事件节点计算的每个感染者平均可传染的人数。即使XBB.1.5未来在美国成为优势毒株,但也并不代表,它造成的病例感染数大幅增加,更不代表所有先前感染过的人会再次感染。因此,BQ.1和XBB毒株即便传到我国,也并不意味着会带来第二波感染高峰。

2023年1月3日,上海市华山医院急诊大厅内挤满了输液的患者,走廊两侧也躺满了病人。(图|视觉中国)  2023年1月3日,上海市华山医院急诊大厅内挤满了输液的患者,走廊两侧也躺满了病人。(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奥密克戎自2021年11月被发现以来,其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演变出了709个分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奥密克戎就会进化出免疫逃逸性更强的毒株,未来也是这个趋势。金冬雁告诉本刊,依据现实世界的经验事实,凡是在2022年初发生过感染大海啸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再出现过跟第一次一模一样的第二次大海啸。

  以美国为例,年初BA.2席卷全球的时候,美国日均感染人数最高峰在80万左右,随后感染新增感染人数曲线一直趋于平缓,即使在去年夏天,BA.5横空出世成为彼时免疫逃逸性最强毒株,日均感染人数最高峰也只是在13万左右,而在XBB和BQ.1毒株横行的12月,美国日均感染高峰值则在7万左右。毋庸置疑,免疫逃逸性更强的毒株会引起小感染高峰,但和群体初次大感染的规模相比,再感染人数总体一直呈下降趋势。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本刊,在德国,从去年11月份起,XBB毒株确诊病例出现上升,但增长速度依旧有限。“实际上,在德国,我们已经不再统计所有新冠感染者人数,只统计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情况。因新冠去呼吸道感染就医的人数,已经在5%以下,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流感和合胞病毒对人们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新冠病毒造成就医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低了。

  新毒株在不同地区传播情况可能不同

  此前,在2022年12月2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早在2022年12月18日,我国在9个省49例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例本土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根据2022年10月-12月的报告,共发现本土XBB病例16例,暂未检测到XBB.1.5本土病例。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绝对优势毒株。但许文波也表示,在未来,BQ.1和XBB毒株的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在卫家聪看来,BQ.1和XBB毒株,在我国不同地区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传播速度。总体来看,对于已经经历过BA.5.2和BF.7毒株感染高峰的地区,短时间内再次被新毒株感染的概率很低。而对于还未经历过BA.5.2和BF.7毒株感染高峰的地区,被BQ.1和XBB毒株侵染的可能性会更高,例如较为偏远的山区、农村等地。

  不过,卫家聪也表示,BQ.1和XBB传入我国的主要渠道,可能是我国一线城市。随着我国放宽出入境政策,我们国各大一线城市会率先恢复国际航班交通往来,而我国北京、广州等主要一线城市已经经历过了感染高峰,所以,BQ.1和XBB在我国一线城市再来一轮感染高峰的可能性就很低了。但如果BQ.1和XBB毒株,通过我国未经历过感染高峰的边境地区传入我国,则可能在本地造成大规模感染。

图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图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杨占秋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在他看来,BQ.1和XBB毒株短时间内在我国再次感染群众和造成感染高峰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们应该注意即将到来的春运,可能对病毒传染带来的影响。杨占秋告诉本刊:“春运带来的人流聚集,可能带来感染人数的增加,聚集性增强的话,意味着病毒有传播的环境和条件。”

  但杨占秋认为疫情整体趋势依然是朝着趋于平稳的方向发展的。他告诉本刊“过去一年里,所有免疫逃逸更强的毒株也依然局限于奥密克戎这个大家族。只是它的分支在不断地变化,我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在放缓,这是因为病毒对人群和环境的适应性在增强。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一个人找工作一样,如果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寻求新的地方,找到一个很满意很安逸的工作的话,就不会再寻求改变。

https://news.sina.com.cn/c/2023-01-05/doc-imxzcerm898279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642.html

上一篇:2023年1月5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赤道太平洋地震对应
下一篇:2023年1月6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赤道太平洋地震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