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与12月8-12日强潮汐组合精准对应
关键提示: 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这在图1-2中都有明显的表现。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 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见图1)。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见图1)。
NASA的SABER卫星首次观测到因周期性的高速太阳风而产生的地球上层大气层的“呼吸”——一种膨胀和收缩的活动。根据美国最新的卫星观测结果,地球大气层正在有序地扩大和收缩,平均每九天就有一个周期!地球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地球每天都在波动,在0.5到0.8米的范围内波动。
随着太阳的27天的自转周期,这些太阳风通常以9天为周期冲击地球。高速太阳风有时候显示出的是七天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87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12月5日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152,12月5日赤道太平洋6.7级、5.8级和5.5级强震起主要作用。
图1 2022年12月08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00,比2022年12月08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13,增速0.013,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与12月8-12日强潮汐组合对应。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2022年10月厄尔尼诺指数远离9月最低值,潮汐组合预测得到精准证实:10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减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变化以上升为主,强潮汐组合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挡(明显滞后)。2023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可能完成由三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换,2023年流感和新冠叠加可能发生。根据潮汐组合,拉尼娜高潮至少持续到2022年11月,12月开始减弱,2023年2月前结束(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11月5-8日强潮汐组合没有阻止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但使其上升速度减慢直至停止,下降的时间不会太长(在11日前后)(这一预测得到精准证实)。在11月12-16日弱潮汐组合期间,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将加速厄尔尼诺指数上升;11月20-23日强潮汐组合也无法扭转厄尔尼诺指数的上升趋势,除非再次出现地震干预。11月23-26日最强潮汐和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共同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
12月6日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200,12月5-6日赤道太平洋6.7级、5.8级、5.5级和5.9级强震起主要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图2 2022年12月08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82,比2022年12月08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00,增速0.018,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与12月8-12日强潮汐组合对应。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2022年10月厄尔尼诺指数远离9月最低值,潮汐组合预测得到精准证实:10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减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变化以上升为主,强潮汐组合也无能为力,无法阻挡(明显滞后)。2023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可能完成由三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转换,2023年流感和新冠叠加可能发生。根据潮汐组合,拉尼娜高潮至少持续到2022年11月,12月开始减弱,2023年2月前结束(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极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11月5-8日强潮汐组合没有阻止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但使其上升速度减慢直至停止,下降的时间不会太长(在11日前后)(这一预测得到精准证实)。在11月12-16日弱潮汐组合期间,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将加速厄尔尼诺指数上升;11月20-23日强潮汐组合也无法扭转厄尔尼诺指数的上升趋势,除非再次出现地震干预。11月23-26日最强潮汐和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共同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
12月6日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200,12月5-6日赤道太平洋6.7级、5.8级、5.5级和5.9级强震起主要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精准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11月23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将进入下降区间与太平洋低纬度强震对应。
11月23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停滞区间与太平洋低纬度强震对应。
11月23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进入波动区间与太平洋低纬度强震对应。
11月23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太平洋低纬度强震对应。
11月2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11月23-26日潮汐组合对应。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6 | 2022-11-25 21:46:53 | -9.85 | 159.90 | 20 | 所罗门群岛 |
11月25日21时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上升速度。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5 | 2022-11-26 14:05:35 | 18.70 | 146.80 | 20 | 马里亚纳群岛 |
11月26日14时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上升速度。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4 | 2022-11-28 17:30:23 | -21.10 | -173.95 | 20 | 汤加群岛 |
11月28日17时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上升速度,加速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已证实)。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3 | 2022-11-30 08:55:55 | 56.05 | -116.60 | 10 | 加拿大 |
5.6 | 2022-11-30 07:50:39 | 53.95 | -35.15 | 10 | 雷克雅内斯海岭 |
11月30日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12月1日证实)。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9 | 2022-12-03 17:49:41 | -7.55 | 107.55 | 110 | 印尼爪哇岛 |
12月03日17时5.9级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注意下次预报的证实:12月03日18时减速变慢停止,12月04日00时减速变慢继续,,12月04日06时减速变快)。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6 | 2022-12-04 17:53:13 | -1.00 | 10.20 | 20 | 加蓬 |
12月04日17时5.6级地震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注意下次预报的结果:不在太平洋,无影响)。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8 | 2022-12-05 13:35:10 | -11.30 | 166.05 | 100 | 圣克鲁斯群岛 |
6.7 | 2022-12-05 03:24:13 | -15.45 | -173.00 | 40 | 汤加群岛 |
12月05日03时6.7级地震和13时5.8级地震都在赤道太平洋,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注意下2次预报的结果:12月05日06时减速变快,归功于12月05日3时6.7级地震的“深海巨震调温效应”,出现本年度最低谷值-1.131;12月05日12时出现今年最低谷值-1.141;18时还将持续的预测得到证实:12月5日18时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152)。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
5.5 | 2022-12-05 22:21:21 | -15.15 | -174.25 | 100 | 汤加群岛 |
12月05日22时5.5级地震在赤道太平洋,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结果:12月6日00时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164,12月5日3-22时赤道太平洋6.7级、5.8级和5.5级三次强震起主要作用。)。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9 | 2022-12-06 14:07:48 | -10.75 | 113.45 | 10 | 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
12月06日14时5.9级地震发生在印度洋和赤道太平洋交界,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两次结果:12月6日12时出现今年厄尔尼诺指数最低谷值-1.188;18时的最低谷值为-1.200)。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1 | 2022-12-08 00:54:27 | 23.77 | 121.71 | 30 | 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 |
12月08日00时5.1级地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8日00时地震影响低于潮汐组合)。
震级(M) | 发震时刻(UTC+8) | 纬度(°) | 经度(°) | 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
5.8 | 2022-12-08 08:50:55 | -7.20 | 107.05 | 110 | 印尼爪哇岛 |
12月08日08时5.8级地震发生在印度洋和赤道太平洋交界,可能影响厄尔尼诺指数下降速度(关注下次预报:8日08时地震影响低于潮汐组合)。
2022年12月8-12日强潮汐组合影响大于地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上升期。
“深海巨震降温说”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7]。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和1964年的4次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特大地震和海啸拉开了新一轮9级地震的序幕,2005、2007、2012年又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2011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50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1960.html
图3 厄尔尼诺3区2022-12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2022年5-8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从7月15日开始,厄尔尼诺指数高于-0.5,拉尼娜事件结束。本预测提前被证实。
我们在8月14日特别指出,7月29日拉尼娜卷土重来,证明南极半岛海冰正在异常增加。8月12-15日强潮汐组合时期是起始点:此后,拉尼娜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潮汐组合类型和南极海冰增加有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末达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