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气温直逼冰点北海道地震避难者寒夜难眠:关注深海巨震降温效应

已有 4051 次阅读 2018-9-13 08:3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地震,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深海巨震降温说

气温直逼冰点北海道地震避难者寒夜难眠:关注深海巨震降温效应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7]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日本北海道地震重灾区2018911最低气温骤降至5.4摄氏度,直逼冰点。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值得关注。

 

相关报道

 

气温直逼冰点 北海道地震避难者寒夜难眠

2018091307:48  来源:新华网

  日本北海道地震重灾区11日最低气温骤降至5.4摄氏度,直逼冰点。居住在临时避难所中的灾民寒冷难耐,一些人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当地时间6日凌晨308分,北海道发生6.7级强震,多地发生建筑物倒塌和山体滑坡,出现大范围停水停电及交通瘫痪。根据北海道政府发布的数据,当地现有大约2000人居住在临时避难所,大约6000户家庭停水。

  连日来,重灾区厚真町气温大幅下降,当地居民生活雪上加霜。札幌气象部门说,地震发生时,厚真町气温大约为20摄氏度,而11日早晨骤降至5.4摄氏度

  在厚真町政府附近一处临时避难所,一些灾民11日洗完手后搓手取暖。现年43岁的女性避难者粉屋直美(音译)说:“昨晚,我穿着一件羊毛衫,借来一床毛毯。但天气实在太冷,我根本睡不着。”

  共同社报道,地震发生后,这处避难所的灾民一直把毯子直接铺在冰冷的地面上睡觉。直到10日,他们才拿到用硬纸板制成的简易床。

  根据北海道政府发布的数据,截至11日中午,这场地震已造成41人死亡、683人受伤。这与中央政府所述44人死亡有出入。官房长官菅义伟说,死亡人数最终将以北海道政府发布的数据为准。

  41名遇难者中,36人来自厚真町,其中多数为老年人。一名60多岁的女性居民说,地震时她正在家中二楼睡觉,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夺走了婆婆的性命。她说:“一楼直接被冲垮了,二楼被甩到大约30以外的地方,我没能救出睡在一楼的婆婆。”

  受地震影响,当地一些学校和幼儿园停课。心理学家建议,政府部门和家长应关注灾后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学家本真博秋(音译)说:“不久后,一些异常迹象可能出现。想要关注每件事情非常困难,但我希望成年人能问问孩子,他们能否入睡、胃口如何。”(张旌)(新华社专特稿)

(责编:谷妍、邓楠)

http://sn.people.com.cn/n2/2018/0913/c378286-32048712.html

 

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6.9级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2018年09月06日 02:38 中国地震局网站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

视频:日本北海道6.9级地震 街区路面开裂沉降

  原标题:9月6日2时8分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6.9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9月6日2时8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北纬42.65度,东经142.00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

  相关报道 

  原标题: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6.9级强震 约290万户停电

日本TBS电视台报道日本TBS电视台报道

  海外网9月6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北京时间9月6日2点8分,日本北海道胆振地区(北纬46.35度,东经142.00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40公里。震中距离北海道主要机场的所在地千岁市仅25公里。

  综合日媒报道,此次地震造成日本北海道约295万户家庭停电。人员伤亡以及其他损失还不详。

http://news.sina.com.cn/o/2018-09-06/doc-ifxeuwwr4169624.shtml

 

高温之后的自然调节:验证深海巨震调温假说

已有 659 次阅读 2018-8-2 18:59

 高温之后的自然调节:验证深海巨震调温假说

                                 杨学祥,杨冬红

                                  (吉林大学)

   

      2015-2018年高温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望继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之后,成为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四热的一年。最高的一年是2016年,其次是2015年和2017年。相关分析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充满地球大气层。人类工业化加剧了这一现象,海洋及陆地上的热能无法释放,整个地球在升温。

http://news.ifeng.com/a/20180730/59500802_0.shtml

事实上,这一分析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温室气体一直在增加,2017年和2018年应该有比2016年更高的温度才能证明单一的温室增温理论。

我们在2008年撰文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我在2012522指出,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我们在2015-8-3 10:33指出,2014年最热,2015年更热,2016年刷新。

我们在2014326指出,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全球最冷年。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

事实上,2017年比2016年和2015年冷,2018年比20162015年和2017年冷。

决定2016年最热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室气体的增加,而是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长期作用。

我们的预测已经被事实证明。

我们不否认温室气体的作用,但自然的因素不能忽视,特别是逐渐变冷的趋势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855.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最大值)在18.6-28.6度之间变动,周期为18.6年。当太阳和月亮最大限度的远离赤道,地球自转形成的半日潮将使高潮区在南北半球大幅度周期震荡,不仅导致地球流体的大规模流动,而且产生各固体圈层容积变化,激发冷空气活动和构造运动。2009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4-2016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8级强震多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2454.html

 

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

赤纬角

地球

自转

气温

变化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

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7

1952-11-04

俄罗斯堪

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10

1963-10-13

俄罗斯

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

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

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15

2007-09-12

印尼苏

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变冷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

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最小值

变慢

变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1的统计表明,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有很好的对应性: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开始,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结束。

 


1 1880-2015年全球气温变化

 

    高温之后的自然调节:海平面上升导致深海巨震频发降低气温

 

从表1中可以看到,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2004122620053292007912,印尼苏门答腊分别发生38.5级以上特大地震。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7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地震和潮汐对气候的影响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7]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1964年的4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8]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特大地震和海啸拉开了新一轮9级地震的序幕,200520072012年又连续发生38.5级以上地震,2011227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311日本发生9级地震。

 

警告: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高温之后是特大地震的降温过程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8级强震多发。表1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8.5级以上强震(见表3),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2016-2018年爆发8.5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410阿富汗71级地震、413缅甸72级地震、416日本九州73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漠视地震前兆的自然预警,会误导公众和政府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危险的准备和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24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7253.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06, 21(3): 1023~1072

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22:359-374.

6.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2007a,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a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9.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10.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11.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2.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M].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146-158.

13.  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4501.html

上一篇:9月12日厄尔尼诺指数接近峰值:2018年9月12日晚报
下一篇:新疆雨雪大风沙尘 乌鲁木齐今明降温近10℃:关注8-11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58.244.168.*| 热度|

5 钟炳 周少祥 尤明庆 杨文祥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