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外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变化导致大震发生(修改稿)

已有 2569 次阅读 2022-10-8 21:5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外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变化导致大震发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来自美国蒙大拿大学地球物理学家Bendick和科罗拉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Bilham在著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研究结果,称发现了某些地震群和地球自转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奇怪相关性。他们认为, 通过研究历史地震记录和监测这些波动,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Bendick和Bilham对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地震记录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每隔30年左右, 地球就会经历一次大的地震爆发。尽管它们发生在地球不同区域,但似乎某种力量导致地震与之同步。

       Bendick和Bilham试图解释地震爆发的本质原因。他们研究了在同一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全球现象: 地幔中熔岩的运动、海洋环流的变化、地核和岩石圈之间的动量传递,发现最可能的因素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微小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速度每隔30年左右就会衰减,然后大约五年后,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地震在全球爆发。

       当地球自转速率发生变化时,地球的形状就会改变。随着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的质量中心就会向两极处移动。虽然这一累积影响非常微小,只有1mm的差异,但是,如果这些能量集中在一些断层上,就足以引爆地震。

       Bendick指出,地球目前正处于自转速度放缓时期,预测地震爆发正是从此而来。Bendick和Bilham希望这种模型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不可预知的地壳运动。如果灾难来临前预知了地震的发生,就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好防备措施。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H7BSAC054812PA.html

       在以前的学者们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大家发现,大约每隔32年的时间,大地震的次数就会增多。而据资料显示,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以线性平均的方式在减慢,而是每隔25年到3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减慢的现象。但在近几年,专家们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频率并不再是之前的25-30年左右,而变成了3-4年一次。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FFDLTI0552E2LQ.html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准确周期

       研究表明,地球自转确实存在30年、60年、90年和198年周期,与太阳黑子、潮汐变化、行星轨道相关。中国的这项研究比外国早45年。

观测和理论分析表明,潮汐中、短周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在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中也有很好的表现,成为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证据[1] 

根据罗时芳等人(1974)和任振球等人(1990)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11.169年对应11.2年太阳黑子周期、12.15年对应12.01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18.6年对应月亮赤纬角的变化周期、19.855年对应19.858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22.337年对应22.2年太阳磁周、29.783年对应29.46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59.555年周期对应5960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显示地球自转与行星潮汐的对应关系(见表1[2, 3]

198.72年是太阳黑子长周期和九大行星会聚(九星连珠)周期,被一些专家认定为灾害周期发生的天文原因[3]。学者wsg最近发来四星连珠的天象图,针对网友关于四星连珠的提问,现将四星连珠的图示转载两幅(见图1和图2 

1  地球自转变化的长周期

(据罗时芳[2]1977;任振球[3]1990;杨学祥[4]1998;杨冬红修改,2009

地球自转周期(年)

    

(毫秒)

           对应天文周期(年)

 

178.698

89.348

59.555

 

 45.0

 

34.503


29.783

 

22.337


19.855


18.6

12.15


11.169


9.2

0.385

0.803

1.239

 

 0.304

 

0.215


0.521

 

0.434


0.189


0.521

0.141


0.162


0.184

198.72,太阳黑子长周期;九大行星会聚周期

89.757,太阳黑子长周期;89.36,九星会聚之半

57.119,太阳黑子长周期;59.573,木星、土星会合周期;5960,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59.88,潮汐混合周期*

45.39,土星、天王星会合周期;44.548,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4*

35.88,土星、海王星会合周期;37.22,月亮交点进动双周;

33.4,近点月与日月大潮合成周期*

29.46,土星公转周期;30.02,土星相似会合周期;29.95,潮汐合成周期*

22.2,太阳磁周;22.014,朔望周期与交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22.274,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22.0879,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19.858,木星、土星会合周期;19.99,水星相似会合周期;19.96,交点月周期、近点月周期、朔望周期两两合成周期(2.05332.20142.2087)的会合周期*

18.61,月亮交点进动周期,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9.9-13.035,太阳黑子周期;12.01,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1.2,太阳黑子周期;11.007,朔望周期与月亮交点周期的合成周期*11.137,朔望周期与近点月周期的合成周期*11.0439,月亮视赤纬角月变化周期与朔望周期的合成周期*

8.9-9.4,太阳黑子周期;9.2多项潮汐合成周期*

注:带*号者为杨冬红计算得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983.html

        50-60年拉马德雷周期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平均周期为55年左右。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

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 

哥斯达黎加气象协会气象分析预报部主任加沃纳·斯托茨指出,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20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606.html 

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的拉马德雷周期

事实上,地球自转减慢导致大震发生并非完全正确,地球自转加快也对应大震发生(见表1-3)。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为极小值,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所以2018年处于地球自转变慢时期;由于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目前地球即将进入自转变快时期。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事实上,我们早在2005年就发现了这一重要规律,并在20052006200720082011年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全球大于等于8.5级地震的拉马德雷周期及其形成机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长期预测。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2  1890年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持续时间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35年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21年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32年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22年

2000-2035

66

0

2

2000-2035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36年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赤纬角极值对应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3)。

 

表3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地球自转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变快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变快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小值

变慢


2023-2025

2032-2035年

2041-2044年

发生概率增大

发生概率增大

发生概率变小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变快


变慢

变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07996.html

     地球自转与特大地震和最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1.       特大地震的准四年周期

俄科学家新的“M 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研究人员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特大地震与低温期同时发生。 

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9级地震的准四年周期再次出现,并伴随全球低温期。 

2.       地球自转的准四年周期

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

1  地球自转转四年周期(据傅承义,1976) 

3.       最强潮汐组合的准四年周期

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17(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4年变化周期(见表4),与四次特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4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2009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震级

             农历   日食  月食         w  s   拉尼那年(L

                                                                                 

1946-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26   20.1    30                12   27    ss     E,特大地震 9.0

1953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7    6.3    17                 1   16     ss    E,特大地震 9.1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1960   26   17.8    28                14   28      s    特大地震 9.5

1961   17    7.0    1                  2   17     sss  

1962  1  08   21.9    3                  6   21      s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26    9.3    12    14          15   29       0  E-L特大地震 9.2

1965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sss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ss相差两天为强潮汐s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0相差四天为弱潮汐w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ww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www。特大地震为当年最强潮汐附近发生9级以上地震。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06, 21(3): 1023~1072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a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22:359-374.

6.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2007a,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a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9.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10.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64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91.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07996.html

11.  罗时芳梁世光叶叔华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J]. 天文学报, 1974, 15(1): 79-84.

12.  任振球全球变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60-77.

13.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9016.html 


相关报道

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变慢将导致大地震时期到来,人类需警惕

2021-10-29 09:36:12 来源: 你好科普  

提起地震,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还是会想起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将近5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遭受到严重破坏,69227人在这场大灾难中离世。地震的灾害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更加严重。

汶川地震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变慢,而这会导致大地震时期来临。如果真如科学家所预测,那么这是人类不得不警惕的事情。

地球自转变慢

众所周知,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自转。由于地球存在自转,所以人们的生活存在着黑夜与白昼之分。在发现地球自转变慢后,有专家统计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每一百年的时间大约会减慢1.8毫秒。这个减慢的速度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感受不出来的,所以大家并不会觉得一天的时间有所增长。

地球一直在自转

之所以会出现自转变慢的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阳对地球的潮汐锁定。潮汐锁定指的是,当某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旋转时,该物体自转一周的同时也会公转一周。最为典型的例子则是地球对于月球的潮汐锁定,使月球失去自转能力,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它的正面,相当于地球有一根绳子捆住了月球。而地球现在也受到了太阳的潮汐锁定,只是因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不过地球也因此自转速度变慢。

地月潮汐锁定

而影响自转速度变慢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月球对于地球的引力。地球对于月球形成一个作用力的时候,月球也会对地球有着一个作用力。而这个作用力会导致地球的自转势能降低。目前,据消息显示,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当它远离地球到了一定的距离后,地球受到的作用力则会消失,二者之间则会形成一个新的相互公转关系。

地球自转减慢或导致大地震时期来临

地球自转减慢的速度虽然很缓慢,但是仍然会对地球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地地震灾害频发,有关学者对于地震的情况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在以前的学者们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大家发现,大约每隔32年的时间,大地震的次数就会增多。而据资料显示,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以线性平均的方式在减慢,而是每隔25年到3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减慢的现象。但在近几年,专家们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频率并不再是之前的25-30年左右,而变成了3-4年一次

地球自转变慢

那地球自转变慢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当自转速度在某一个时点突然减慢后,地球的地壳所受的力就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地壳运动则会变得更加剧烈。而地壳运动又会导致地震灾害发生,所以当自转速度出现减慢的情况,就会导致地震来临。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地震都是因为地壳的活动而导致的,而且这一类地震会更严重。也就是说每过三到四年之后,地球的大地震次数便会增加,特别是在7级以上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的影响

相信经历过或了解过地震的人都清楚,7级以上的地震对于当地的人民以及财产足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而随着太阳对地球的潮汐锁定现象越来越强烈,未来无论是地球自转速度减速的幅度还是地壳的活动都会增强,最终地球极有可能步入一个大地震的时期。

人类该如何面对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远比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更加恐怖,而且不确定性也更高。现如今,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频率也加快了,想要在面对大地震时轻松一点,就必须要提高现如今人类的自身实力。

地震引发海啸

当然,想要能够更好地应对大地震时期的来临,科技的发展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能成为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就是依靠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在几十年前,人类对地震毫无办法。而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预知地震的来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由此可见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有科学家设想,在未来通过科技的发展,可以创造出加速地球自转的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自转减慢现象形成一个缓冲。

运用科技加速地球自转

当然未来也可以做好撤退的准备。且现如今,火星被大家视为最有可能移居的星球,想要移居也需要经过大量的科技发展。虽然现如今已经有火箭能够将人类送到外太空,但想要将地球上所有的人都移居去其他星球,凭借现如今的科技发展是完全无法实现的,所以科技仍需继续发展。

太空移民

除了为全人类做好撤退的准备之外,在减缓地震灾害强度方面也需要不断努力。专家在研究之后发现,“大地震”更容易发生在人类生活密集的地区,由此可见,环境的改变对地震发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减少环境的恶化,或许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能够减缓地震的强度。

房屋抗震性

为了避免在地震中更多的人受伤,对于房屋的防震性能也需要提高。现如今,高楼林立已成现状,当地震来临时,身处高楼的人基本来不及逃生,所以提高房屋的防震性能也是迫在眉睫。房屋是人们的避风港,但当地震来临时却成为了夺命的利器,只有增强房屋的稳定性和防震性,才能够保证在地震来临时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结语

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与太阳对地球的潮汐锁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地球真的出现潮汐锁定之后,完全停止自转后,或许地球就来到了被毁灭的那天。

地球被太阳完全锁定潮汐

被太阳完全潮汐锁定的金星和水星就是一个例子,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现如今科技的发展可谓是迫在眉睫,只有能够找到移居的星球,尽早移居去其他星球,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地球被太阳完全潮汐锁定是很遥远的事情,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降低大地震时期带来的威胁。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FFDLTI0552E2LQ.html

为什么美国科学家可以预测地震?9级强震预警,依据其实很简单!

2022-10-07 07:08:27 来源: 一枝花的小幸福 广东  

   科学的眼光观世界 富有的思维察明理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连年递减, 有传言称明年地球将会受此冲击,甚至美国地质局也公开预测了“9.0级毁灭性大地震”将重创加州。然而,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已知的准确预测地震的方法,那美国研究人员又是如何对西海岸的地壳运动进行推演预知的呢?

来自美国蒙大拿大学地球物理学家Bendick和科罗拉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Bilham在著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研究结果,称发现了某些地震群和地球自转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奇怪相关性。他们认为, 通过研究历史地震记录和监测这些波动,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Bendick和Bilham对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地震记录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每隔30年左右, 地球就会经历一次大的地震爆发。尽管它们发生在地球不同区域,但似乎某种力量导致地震与之同步。

Bendick和Bilham试图解释地震爆发的本质原因。他们研究了在同一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全球现象: 地幔中熔岩的运动、海洋环流的变化、地核和岩石圈之间的动量传递,发现最可能的因素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微小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速度每隔30年左右就会衰减,然后大约五年后,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地震在全球爆发。

当地球自转速率发生变化时,地球的形状就会改变。随着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球的质量中心就会向两极处移动。虽然这一累积影响非常微小,只有1mm的差异,但是,如果这些能量集中在一些断层上,就足以引爆地震。

Bendick指出,地球目前正处于自转速度放缓时期,预测地震爆发正是从此而来。Bendick和Bilham希望这种模型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不可预知的地壳运动。如果灾难来临前预知了地震的发生,就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好防备措施。

不过,这并不一定意味着2018年将是毁灭性的一年。Bendick和Bilham的研究是关于地震发生概率的预测,而不是对地震是否发生预测。地球自转减速并不意味着近期会爆发大规模地震,只是发生可能性会上升。

事实上,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并没有办法预测单一地震。当沿断层储备的潜在能量被释放时,地震就会发生。科学家正是知道这些断层的位置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破坏,所以可以对某一地区的总体威胁进行宏观预测。但是, 促成这一能量积聚并释放的力量是全球性和复杂的,根本无法确切地预知。

近期,一些科学家提出的9.0级大地震的预测,引起了全世界人的注意。对此,一些评论家指出这些预测只是哗众取宠,地震爆发和地球自转波动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更多科学家的证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担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IUK4PLM0553BF20.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2个月前美专家预测9级强震将冲击北美,引发海啸波及日本列岛

2019-04-24 10:32:16 来源: 尉迟祺杰侃侃情感  

去年底,曾有传言称2018年地球将会受到毁灭性冲击,甚至美国地质局(USGS)也公开预测“9.0级大地震”将重创加州。而今天,进入2018年仅仅23天,美国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就爆发了8.2级强震,虽然此次并未发生在预测的加利福尼亚州,但或许针对地震的预测并非无稽之谈…

去年,来自美国蒙大拿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Bendick和Bilham发现了一些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活动的周期性存在奇妙的关系。在对历史长达一个世纪的地震进行仔细研究后,数据显示每隔30年左右,地球就会经历一系列大规模地震的爆发,而其间最可能的因素就是地球自转速度。

当地球自转速度发生改变时,由于离心力的变化地球的形状也会产生微小的差异(大约1mm形变量)。虽然这一力量极其微弱,但一旦集中爆发在比较大的断层上,就会引发地壳震动。地球自转速度每隔30年就会发生一次跳跃性的衰减,而在5年之后,全球各地开始涌现一系列大型地震。科学家认为,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做到对地球地震的粗略预测。

根据这一规律,2018年正处于地球自转速度放缓的时期,虽然Bendick和Bilham的研究并非是对地震发生概率的准确预测,但依旧可以为地震的预防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H7BSAC054812PA.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578.html

上一篇:10月08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9月29日-10月5日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10月09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9月29日-10月5日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4 郑永军 周少祥 尤明庆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