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气象学家:不认识“厄尔尼诺”的“母亲”

已有 7208 次阅读 2009-11-19 04:36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低温冻害, 拉马德雷

           一年前的评论:2008年初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发生了,近30年还将频繁发生[40]。但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的研究至今没有引起相关领域权威的关注。如果说项目申请能否被选中考核了项目申请人能否赢得评审权威“芳心”的能力,那么,在浩瀚的申请书中“沙中选金”,也是对评审权威和评审机构的考核: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考核了谁?

    一年后的评论:2009年11月50年一遇暴雪灾害又考核了谁?

气象学家只认识“坏女孩”不认识其“母亲”
杨学祥 刊发时间:2008-02-22 11:24:27 光明网-光明观察

  在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研讨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估业务将是今后的重点攻关科研项目。郑国光在发言时坦承,就目前天气预报水平和能力来看,超过一个星期以后的天气预报难度极大。在这场灾害发生之初,中国气象局并没有预料到这场罕见的灾害性天气持续时间超过20天

,也没有对这场灾害给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生产等造成重大影响做出预评估。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表示,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应对措施做得不够细,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估非常必要[1]。

  晨报讯 昨天(21日),中国气象局联合中科院、北大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交通部的专家对今冬我国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进行研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明确表示,目前的工作重心是探索如何建立10至30天延伸预报业务。郑国光表示,目前短期的天气预报,即3天至5天的天气预报基本上是准确的,但针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建立更长时间的预报服务极为关键。昨天,南京大学专家杨修群用国外数据资料进行展示,认为提前7天进行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有一定可能。由于此次湖南、贵州地区的冻雨影响,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极大损害。据了解,此次电网大面积瘫痪,主要是因为覆冰大大超过了供电线路的设防标准。专家建议,气象部门和电力企业应进行防风防冰的专项研究,提供各个地区详尽的观冰资料,以便为以后设定电线覆冰量提供准确的依据[2]。

  准确的天气预报不仅依靠数值预报模式和经验,而且需要对气候自然变化规律的整体把握[3,4]。这次研讨会应重视自然规律研究,开展更大范围的科学讨论。到目前为止,气象学家只注意到大气环流和拉尼娜事件对冰雪冻灾的影响,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现象”被忽视。在理论研究上,国内外气象学界的主流派要落后十年。

  今年的拉尼娜为什么如此猖狂?我们必须在灾害中学习灾害,研究灾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灾害预防提前做好精神准备和物资准备。全球变暖是一个渐变过程,寒流袭击是一个突发事件。突变的产生有渐变的大背景,更为重要的是其本身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是我们能预防突变灾害的主要依据[5]。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ODP)。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ODP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有专家认为,现在进入了“冷位相”时期。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8年预测为强厄尔尼诺年,历史记录表明,在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年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都出现了严重的低温冷害[6]。

  哥斯达黎加气象协会气象分析预报部主任加沃纳·斯托茨指出,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7]。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2/content_737984.htm


寒流提前半月拖厦门入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8日17:54  厦门网-厦门晚报

  本报讯(文/杜世成 小郑)“春寒皮,冬寒骨”。这一波寒流比上一波还厉害,白天夜晚几乎一样冷。手冷脚冻,毛衣上身,市民真正开始体验冬天了。

  北风呼啸,冷空气大举过境,气温刷刷下降。从昨天中午开始,我市气温明显下降,到今天凌晨,最低温度仅10℃,岛外局部8℃,为我市30年以来同期最低温。我市曾在1979年11月中旬出现7℃多的低温。

  我市一般在12月份进入初冬,当月平均气温为15℃,近几日的气温已达我市冬天的标准。

  气象部门预计,今明两天,冷空气将继续从中西路补充南下。受此影响,我市天气还将阴冷几日。气温11℃-15℃。市民要及时添衣保暖。同时,风力加大,台湾海峡风力7-8级,阵风9级,沿海风力6级,阵风7-8级,海上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明天主要受低层偏东气流影响,我市湿度仍然较大,维持阴雨天气。气温略有回升,为13℃-18℃。

  【释疑解惑】

  天气为何暴冷

  今年为何这么阴冷?气象专家说,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调整与厄尔尼诺事件,整个北半球都提前入冬。

  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以后开始调整,冷空气活动明显加强,从全球范围来看,首先是北美、大西洋、欧洲西部,10月中旬后不断出现强降温和雨雪天气。10月下旬以后,冷空气活动中心东移,引发了我国的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

  同时,海温异常,已经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半球的这种寒流天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自今年6月份开始的海水水温偏高现象,仍然处于稳定发展、缓慢上升阶段,丰富的海上水汽北上,与冷空气结合,对北半球秋末至冬季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如雨雪次数增多。

  全球变暖依然是大背景,总体上,寒潮冷空气事件减少,但极端强冷空气也会突然发生。在气候变暖时,大气的低层空气明显变暖,空气更加活跃,不稳定,极端灾害天气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且难以预测。

  气象部门说,近期人们感觉特别寒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冷暖转换太快。上一波寒流之前,我市连续数月气温偏高,从炎夏和暖秋,一下子步入冬天,直接“从短袖到毛衣”,有些无法适应。

  

寒流提前半月拖厦门入冬
 

 

  气温骤降,人们换上了冬衣。张淇辉 摄

http://news.sina.com.cn/o/2009-11-18/175416629194s.s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8-3-23 5:54:34

 
尽信权威不如不信权威: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考核了谁?

由“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推广到尽信科学不如不信科学。书中的内容有对有错,上升为科学的知识就必须剔除不正确的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错误的判断不能称其为科学,即使是科学权威得出的结论。建国初期,国外权威说中国贫油,这不是科学结论,李四光、黄汲清等中国专家不信外国权威的结论,在中国找到了石油。1976728唐山地震后,国外权威说地震不可预测,近年来准确预测地震的实例不断出现[1]。“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现代准确表述应该为:尽信权威不如不信权威。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4说,当前技术水平难对一周以后的天气作出肯定的预报,对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郑国光昨天在国新办通报了近期的大范围、持续性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情况。他说,“虽然气象部门比较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大范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但限于当前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我们对一周以后的天气、对冬季我国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还难以作出肯定的预报。”郑国光坦承,这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气象部门也没有事先料到,以至于对前两场,也就是110-16号,18-22号这两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以后,没有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有足够的估计。他解释,“每一场天气过程我们都准确预报了,都是对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预报,所以后面连续那么多的过程,这对于我们目前的预报水平来说还达不到,我想其他国家的气象部门也很难达到[2]。”

 

110以来,我国发生自建国以来罕见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坦言:“暴雪预报是世界各国天气预报的难题。暴雪是指10毫米以上的降雪,它的降水量相当于中雨的量级。对暴雪的预报牵扯到许多问题,其中降下来的是不是雪以及量级是否能够达到10毫米以上,是现有气象技术难以精确监测出来的,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对暴雪预报的准确率大约在30%左右,而对冬季的冷空气和寒潮的预报准确率则高一些。相对而言,北京下暴雪的预报准确率要高一点。”天气预报为什么会有偏差,气象卫星会为预报员提供怎样的帮助?杨贵名解释道:“大气运动是混沌现象,在数值计算过程中,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会影响最终的预报结果。另外,我国目前天气预报仍处于理论加经验阶段,预报员经验非常重要[3]。”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他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降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4]。”“我在中央气象台工作了26年,这种天气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谈及近期影响全国的雨雪天气时,冷静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杨贵名说:近期的极端雨雪天气是建国以来罕见的现象,我翻遍了手里的历史资料,也几乎没有看到有这样的极端天气过程。科学家有一个观点,认为全球变暖会使得极端天气增多。像这次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冻雨天气过程,就是一个极端天气事件。按照上述观点解释,全球增暖可能是造成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从全球大气平均状况来看是在升温,但不是平均升温。由于全球大气能量基本守恒,而大气在不断流动,有些地方温度特别高,那么另一些地方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温度非常低,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极端性天气事件是全球变暖造成的[5]

 

据《新华网》213报道:中国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12,自今年110日以来的冰雪灾害共造成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铁路停运、停水停电、公路堵塞、企业停产、合同延误、环保代价等由此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冰雪灾难,虽然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人们很少听到气象部门官方的声音,只是一些气象专家学者从这次冰雪形成的原因方面给予讨论:如有的说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有的说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也有的认为与“拉尼娜事件”有关等。李季平指出,我们丝毫不怀疑学者们观点的正确性,可是,这毕竟是在“灾难”发生后的解释,我们不明白的是:既然专家们解释的如此权威、专业,那么,如此严重的、50多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天气,难道在发生前没有预兆吗?怎么就没有在110发布本国几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性气象预报呢?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家气象部门反思[6]

 

事实上,110日前后,冰雪冻灾的预警已经多次发出,只是没有被相关部门采纳,没有被大多数公众所关注。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采集渠道需要大幅度的提升和公开透明。

 

我在200791指出,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秋季,我国北方降水可能偏多。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可能造成阶段性的严寒冻害。20079-12月为强潮汐时期,强潮汐会加强冷空气活动,使200712月份的初冬更加寒冷,增大了低温冻害的可能性。20072008年是否是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化,是流感能否爆发的关键,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正按照历史程序先后出现,我们必须密切关注。2007年拉尼娜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秋汛和冻害,还有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如果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2008年再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冷害,世界流感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忽视预防流感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7]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8-10]

 

我在1225635指出,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12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11]

 

  我在1221指出,1222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上,太阳潮南北震荡最强,与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1222为月亮近地潮,2008134日为地球近日点,1224为日月大潮,最强的月亮潮与最强的太阳潮叠加,形成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12]200712月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增强了这一趋势。预防12月下旬强震迫在眉睫。中央气象台预报,20071226-200813,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这就证实了我的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12]

 

1230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22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11]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规律[1314],我在20079月指出,拉尼娜将带来秋汛、冻害、流感[7]。我在2008111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1516]

 

如果上述预警被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对冻灾的有效预防将赢得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17]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找不到50年一遇的南方冰雪冻灾资料;中国气象学家只认识拉尼娜,不认识其母亲“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PDO[18];气象基金竟然不考虑支持50年一遇的气象灾害研究;2008年初中国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考核了谁?

 

据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网站200779报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气候气候变化可能是战争冲突的根源。据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他们的研究已经发表在施普林格的《人类生态学》杂志网络版上,其重点在于,温度的波动和农业产量的降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1920]

 

近期有人提出,将厄尔尼诺,拉尼诺,低温灾害,太阳活动,禽流感,地震,甚至世界经济增长等等都连系在一起,统一考虑为“灾害群”,并认为有群发机制,这不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在全世界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在选取上有极大的任意性。即使相关系数达到100%,也难以说明某两种现象之间一定存在物理机制的联系,例如小孩和树木都在长个,能够说明他们有物理联系吗?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更谈不上用来预报自然灾害了。其实,科学研究已论证了强潮汐、厄尔尼诺、拉尼娜转换与强震频发的关系,强潮汐、强震与低温及流感爆发的关系,强潮汐、太阳活动与地震、海温、气温的关系,有人视而不见,可能是其研究领域过于狭窄[21]。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存在相关性的现象之间不一定存在物理机制联系,但存在物理机制联系的现象之间一定具有相关性。因此,发现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难道有人从互不相关的现象之间去寻找它们之间的物理机制关系吗?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反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一个不能肯定的命题否定一个基本事实,这是科学上的“莫须有”罪名!

 

认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相关机制的第一步,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莫不如此。魏格纳就是通过大陆形状的吻合,研究大陆漂移的。而著名物理学家杰弗瑞斯关于大陆不能漂移的物理机制证明却是错误的。杰弗瑞斯认为大陆之下为固体而不是塑性体,是不能相对移动的,以此压制大陆漂移学说50余年。偏见使著名物理学家远离真理。80多年的科学实践验证了大陆漂移理论。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也是这样。

 

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1000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899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20]

 

有人说,即使相关系数达到100%,也难以说明某两种现象之间一定存在物理机制的联系,例如小孩和树木都在长个,能够说明他们有物理联系吗?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说明了继续研究相关机制的必要性;后一句话就错得有点离谱,难道小孩长个不需要外部条件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或许这个小孩的家庭就靠这片树林维持生活,树是这个家庭衣、食、住、行的主要物质来源和经济来源,为什么就不存在相关的物理机制?

 

事实上,人和树的相关关系渊源久远。类人猿在热带雨林能够繁衍生息,当冰期来临,热带雨林消失后,类人猿不得不从树上走下来,用脚走路,腾出双手使用武器,与凶猛的野兽搏斗,完成类人猿向人的转变。人类的诞生与树没有物理机制吗?人类的发展同样与树息息相关。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沙漠化,根源就在于全球森林面积的大规模减少,干旱少雨和人类破坏是沙漠化的原因。

 

恩格斯的如下论述,至今仍是指导环境科学的至理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全球荒漠化的现实和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再一次证明了基础理论科学的光辉!

 

无论从宏观到微观,大到人类生存,小到小孩生长发育,树与人都息息相关。农村退田还林,城市绿化造林,就是为了营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完全不了解人与树的相关关系,囿于自己的一孔之见,一己之利,把偏见当真理,把无知当特权,只能起到真理杀手的作用[19]

 

将厄尔尼诺,拉尼诺,低温灾害,太阳活动,禽流感,地震,甚至世界经济增长等等都连系在一起,统一考虑为“灾害群”,并认为有群发机制,这是科学创新,需要进一步研究。想否定它,要拿出科学依据,想证明它,也要拿出科学依据。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证实了我们气候变冷的预测。

 

大量事实证明,近两年是灾害频发期,8.5级以上强震、飓风增强、严重低温冷害和禽流感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相关机制也存在于许多相关文献[22-34]。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呈报相关部门,对即将到来的灾害有所准备[21]

 

6年前,魏松林指出,黑龙江省夏季温度存在30年左右的冷暖转换周期。在暖期中,出现厄尔尼诺的同时对黑龙江省发生夏季温度影响较弱,仅出现个别月份的阶段性低温(19871991年),不会造成全省大范围的持续性低温冷害;在冷期中,厄尔尼诺同期黑龙江省气温偏低或出现冷夏年[30]。这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的统计是完全一致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7219691976年发生了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888-189019001918-19191957-19581968-19691977发生了全球流感爆发,两者有必然的相关关系。这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有大量文献作依据。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33]

 

如果说农牧业原始经济制约于自然灾害,现代大工业生产似乎与气候变化无关,社会发展的自然周期曾一度受到质疑。最近的全球变暖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越演越烈,资源、能源、环境和海平面上升,限制了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短缺和争夺不可避免,冷战的阴云又布满世界的上空,军备竞赛持续升温。

 

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现代的战争原因是石油,未来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许靖华的历史研究、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罗勇的“气候安全论”,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理解。如果科学无法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持强凌弱的战争就可能提前结束第5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33-39]

 

2008年初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发生了,近30年还将频繁发生[40]。但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的研究至今没有引起相关领域权威的关注。如果说项目申请能否被选中考核了项目申请人能否赢得评审权威“芳心”的能力,那么,在浩瀚的申请书中“沙中选金”,也是对评审权威和评审机构的考核: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考核了谁?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此称为和氏璧。以古论今,权威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现在,人们都在申请书上下功夫取悦评审人,或在关系渠道联络评审人,其实申请书并不是科研成果,过分包装和苛求,无异于舍珠求椟。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兴盛,取决于国家资源、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合理使用,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事前无预防研究,事后无深刻反省,至今众说纷纭难成定论,2008年初50年一遇冻灾考核了谁?

 

 

参考文献

 

1.  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地球物理模型及临阵信号。《中国工程科学》20077 月第9卷第 77-16 页。

2.  虞伟。中国气象局局长称事先对雪灾估计不足。2008020503:41 人民网。来源:南方都市报。http://news.sina.com.cn/c/2008-02-05/034114904582.shtml

3.  暴雪预报是世界难题 我国预报水平居于前列。2008013101:22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http://news.sohu.com/20080131/n254981098.shtml

4.  姚润丰,李柯勇,于文静。专家解析雪灾主因 5省降雪持续时间超百年一遇。20080130 0726分 新华网。http://news.tom.com/2008-01-30/OK3H/84372160.html

5.  责任编辑:刘旭。中央气象台专家: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有关。2008012900:39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http://news.sohu.com/20080129/n254934537.shtml

6.  李季平。缺乏预报的冰雪灾难值得气象部门反思。刊发时间:2008-02-14 16:23:59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4/content_734250.htm

7.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9-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215

8.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9.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0.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1.              杨学祥. 1222-24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2007-12-2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12.              杨学祥. 200712月中旬强震频发:下旬强震要积极预防. 2007-12-2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85.htm

13.              杨学祥.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流感世界大流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程序. 2007-2-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098.htm

14.              杨学祥. 不断增大的风险:强震、海啸、低温、沙尘暴和禽流感. 2007-09-16 光明观察. 随笔·杂谈。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16/content_671723.htm

15.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28.htm

16.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之后B组合继续使全球变冷. 2008-1-12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31.htm

17.              杨学祥. 被忽略了的冰雪冻灾警报. 刊发时间:2008-02-15 15:07:58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15/content_734758.htm

18.              杨学祥. 气象学家只认识“坏女孩”不认识其“母亲”. 2008-02-22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2/content_737984.htm

19.              杨学祥.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 发布时间:2007-07-23.中国企事业网。消息来源:《凤凰网》。http://chinaerprise.com/NewsShow.aspx?id=454

20.              压龙。研究暗示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文)。发布时间:20070710来源: http://www.springer-sbm.com/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707/1_20070710_157896.html

21.              杨学祥. 人与树的关系:偏见和无知是真理的杀手. 2006-11-1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950

22.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23.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J].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2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2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6.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27.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28.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29.              曲维政. 邓声贵. 黄菲. 张鑫. 张微. 深海温度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第四纪研究    2004243):285-292

30.              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3): 79-86.

31.              周智翔.高度重视天气气候对禽流感的触发作用[EB/OL]. 2006-3-20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http://www.jbzyw.com/view.php?id=4992

32.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3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1998284):366-384

34.              杨学祥,杨冬红。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 2004-8-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98

35.              杨学祥. 关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 2007-3-2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137

36.              杨学祥. 地球供养不起资本主义. 2007-3-2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00

37.              杨学祥. 全球变暖争论与国家经济安全. 2007-3-12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895

38.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3-20 8:19:37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12

39.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2004-7-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18

40.              杨学祥. 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刊发时间:2008-02-27 11:35:28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27/content_740049.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914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2062.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天气可能持续到2010年初(转载及点评)
下一篇:广东进入防御低温冰冻灾害实战状态(转载及点评)
收藏 IP: .*| 热度|

2 丁裕国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