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家:以往地震空白区域和多年没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值得重点关注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孙士鋐: 相较于巴颜喀拉地块,我更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像汶川地震这种8级左右的大地震,因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头几年,都发生过几次8级以上地震。但具体在哪儿发生,目前还很难预测。我认为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
https://www.sohu.com/a/583137463_220095?edtsign=B972BC4B39671F95EC0CA3CEAE8BEE6FAFF4E1E1&edtcode=ZXZIga8TCtoUBnjChyFSEw%3D%3D
相近观点 :在地球温暖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西部和中国台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3015.html
2013 年发表的云南大旱分析:云南发生 7级地震的条件基本成熟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 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指出云南 7级以上强震具有 18.6年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和 11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预测 2007年云南发生 7级以上地震(见表 1)。地球自转的 18.6年周期振幅最大,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这是关于潮汐激发地震的最经典的论述。
最新研究发现,在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叠加年份是云南地震的多发年,如 1913、 1976、 1988、 1995、 1996年,所以, 2013-2014年云南发生 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很大。根据太阳黑子 11年周期,天文学家预测 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年,事实上,由于太阳黑子周期延长,太阳黑子谷值在 2008年 12月形成,这是 2007年云南 7级地震没有发生的原因之一。自 2009年 9月开始,云南连续干旱到 2012年 4月,根据旱震理论和天文周期,我们在 2013年预测, 2013-2014年云南发生 7级地震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是,7级地震未发生,只发生了2次6.5级和6.4级地震。
下次机会在2023-2025年。
表4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 2003 ,杨冬红等修改, 2008 , 2010,2013 )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 大于 7 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15
1922-
1924
1913
1923
1917
1928
第 1 活跃期
1913 峨山 7.0 , 1925 大理凤仪 7.0
1932-
1934
1941-
1943
1933
1944
1937
1940
第 2 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 7.0 , 1941 勐海 7.0
1950-
1952
1959-
1960
1954
1965
1957
1968
1950 勐海 7.0
1968-
1970
1977-
1979
1964
1976
1968
1979
第 3 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 7.7 , 1974 昭通大关 7.1 , 1976 龙陵 7.3 , 1976 龙陵 7.4
1986-
1988
1995-
1997
1986
1996
1989
2000
第 4 活跃期
1988 澜沧 7.6 , 1988 耿马 7.2 ,
1995 孟连 7.3 , 1996 丽江 7.0
2005-
2007
2014-
2016
2008
2020
2011
2024
( 2007 普洱 6.4 , 2008 盈江 5.9 )
(2014鲁甸6.5,2021年漾濞 6.4 )
7 级地震空区 2005-2021 ?
2023 -
2025
2032-
2034
2030
2041
2024
2036
第 5 活跃期?
7 级地震空区 2023-2025 ?
注:在原文献表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太阳黑子活动和白赤交角最小值等数据。
事实上, 2014年 8月 3日 16时 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 27.1度,东经 103.3度)发生 6.5级地震,震源深度 12千米。截至 8月 8日 15时,地震造成 108.84万人受灾, 617人死亡, 112人失踪。
北京时间 2021 年 05 月 21 日 21 时 48 分 34 秒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之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截至 5 月 21 日 23 时 50 分,“ 5 · 21 ”漾濞 6.4 级地震造成 2 人死亡、 9 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456.html
云南7级地震与拉尼娜事件的关联值得关注。
自1913年到1996年云南地震活跃期在白赤交角(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和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叠加之时有非常好的对应性,但是,从2005-2022年出现了长达17年的7级地震空白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异常事件,表明能量正在异常积累。
我们在2022年5月4-6日指出,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两者叠加,机遇难得,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相关报道
泸定地震已致74人遇难,地震专家:未来应关注以往地震空白区 2022-09-07 13:42
泸定地震已致74人遇难,地震专家:未来应关注以往地震空白区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为泸定县磨西镇附近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地震发生后与外界通讯一度中断,此外,受地震影响,震中及附近部分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全力组织人员搜救。据官方通报,截至9月6日21时,地震已造成74人遇难。其中,甘孜州40人遇难、14人失联、170人受伤;雅安市34人遇难、12人失联、89人受伤。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截至9月7日7时0分,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13次,目前最大余震为4.5级,发生于7日2时42分,发生地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震源深度11千米。
关于本次地震成因、所处断裂带情况,如何看待中国西部地区近几年频发的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浅源地震破坏性强
与芦山地震有时空相关性
中国新闻周刊: 与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同级地震相比,本次四川泸定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较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 本次地震震中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震源深度为16公里,属于浅源地震,破坏性较强。一般来说,对震中地区破坏性最强的地震发生在地面以下10公里左右,随着震源深度加深,破坏性会不断衰减。另一方面,震源深度越深,地震波的传播范围就越广,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公里,因此对距离震中48公里的雅安市石棉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地震波的影响范围较大,远处的震感强烈。一些报道显示,一些地区高楼出现明显晃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传播到这里时,其振幅恰好与建筑自身的振幅相同,于是形成了共振。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未来必须要加强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地震发生后,泸定县冷碛镇瓦斯营盘公路路段出现落石。(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国新闻周刊: 此次震中处于的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青藏高原东部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900年以来,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近期较大一次地震是发生于2013年4月的雅安芦山7.0级地震,本次地震是否属于芦山地震的余震?
孙士鋐: 2013年芦山地震后,近几年,该区域经常发生5、6级左右的地震,但学术界对是否能将这些地震称为芦山地震的余震仍有争议。这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只能说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和芦山地震有一定相关性,两场地震震中相距只有100多公里,但对两次地震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还需结合地震波、地震序列类型等资料进一步研究。
另外,为何该地区地震活动这么活跃?因为这一带属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等多个断裂带交汇处,地质构造较复杂,应力积累比较强,应力状态也相对复杂。这种地区发生6级、7级地震后,地震能量的释放周期可能较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不同地震的发生机理、破裂方式等。而且,要将近1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放到一起,进行整体研究,不能孤立去看。比如2013年芦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都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处于同一应力状态下。
中国新闻周刊: 你提到的几场地震,都和巴颜喀拉块体有关。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主体地区北部,是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自有历史记录以来,该块体边界断裂带上就强震不断。实际上,此次泸定地震是今年以来四川省内发生的第3次6级及以上地震,前两次地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6.1级地震、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的6.0级地震。这几次地震也都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边界或者内部。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处于活跃期,这是否意味着这一块体附近将是西南地震多发地带?
孙士鋐: 从2001年的昆仑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都和巴颜喀拉地块加剧活动有关,但根据近10多年对该地区地震活动的监测来看,我认为,巴颜喀拉块体目前正处于一个活跃期的末尾,能量已经释放地差不多了。近年来,监测发现,该地区发生的地震等级在明显衰减,从8级逐渐降到7级、6级,今年以来四川省内的几场地震,可以理解为该地块活动正处于一个调整阶段。
相较于巴颜喀拉地块,我更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像汶川地震这种8级左右的大地震,因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头几年,都发生过几次8级以上地震。但具体在哪儿发生,目前还很难预测。我认为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
泸定县磨西古镇震后的第一夜。(图片来源:中新网)
未来几年全球或再度发生9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 从全球尺度来看,今年地震活动的水平如何?是否能对未来进行一些预测?
孙士鋐: 全球尺度来说,今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比往年偏低,到目前为止,全球只发生了三次7级以上地震,而通常来说每年平均会发生18次左右,这是很不正常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今年1月的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9.3级地震,而一个9级地震就相当于32个8级地震。这些能量来自地壳内部100多公里深的地方,必然导致与地震相关的能量释放相对减弱一些,但这一影响不会持续太长。
火山爆发正反映了地壳内部的活跃程度。可以观察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壳运动能量强度有了明显抬升,其影响结果不仅是地震活动,也包括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变化。从短期来看,近几年,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印度板块活动相对稳定。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每年都以大约5厘米速率推进。两个板块相互作用时,青藏块体内部就可能在某一些点上产生应力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地震。
如果将时间拉长,2004年印尼发生了9.1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七年内就发生了三场9级左右的地震。而在2011年以后,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偏少。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再度发生9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背景下,从防大震的角度,我们进行地震预测、预警的同时,是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风险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孙士鋐: 中国早在1957年就绘制出了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方式。烈度与震级不同,衡量的是地震对地表及各类建筑物产生的破坏程度,因此根据各地的历史地震数据、地质环境等因素,再结合当地的人口、经济等指标,可以综合制定出全国范围内的烈度区划图,此后每十年调整一次,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五代。
但一个问题是,从2001年第四代开始,就不再叫地震烈度区划图,改名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主要变化是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代了烈度。地震时,地表运动达到一定加速度时,会引起房屋的倒塌,因此这套参数更多是从房屋抗震的角度出发,利于建设规划和建筑工程选择抗震等级,这是它的优点,但地震动参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加速度的数据主要来自房屋、桥梁、大坝等一些建筑物或工程上的加速度仪,这种仪器能观察到的和地震相关的数据是有限的,根据这些数值就去判定一个地区整体的风险等级,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从实践检验来看,1990年绘制的第三代烈度区划图效果相对较好,风险等级和此后十年全国地震活动实况较接近,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都落在了区划图烈度为7度以上的区域里。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未来应更多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对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记者:霍思伊
https://www.sohu.com/a/583137463_220095?edtsign=B972BC4B39671F95EC0CA3CEAE8BEE6FAFF4E1E1&edtcode=ZXZIga8TCtoUBnjChyFSEw%3D%3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7507.html
地震进入活跃期: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 已有 1723 次阅读 2022-4-19 06:36 |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进入活跃期: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致3死,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 2021-05-22 08:13:43 来源:观察者网
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发生6.4级地震、截至22日6时,已致3死28伤。22日凌晨2点04分,青海省果洛州发生7.4级地震,西宁、兰州等地有明显震感,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应急管理部已启动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工作组赴云南和青海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5_22_591590.shtml
特大地震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图1 1960-2020年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图1 给出的全球气温最明显峰值为1960-1965年、1969年、1976年、1979年、1982年、1986-1987年、1990-1992年、1997-1998年、2002- 2010年、2014-2016年。 其中,1963,1965,1969,1972,1976,1982,1986,1987,1991,1997,2002,2004,2006,2009,2014,2015 年都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所以,1960年5月22日智利9.5级特大地震对全球增温作用最显著,1963-1965年三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伴随1963年和1965年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增温作用也很明显,2004、2005、2007、2010年4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伴随2004年、2006年、2009年三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增温作用也很突出。2011年和2012年的8.5级以上地震的增温作用,被2010-2011年强拉尼娜事件所抵消,形成一个显著的温度低谷。2016年的最高温归属于2014-2016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能否导致下一次特大地震有待于时间来解答。
数据分析表明,全球气温的升高包含特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所以全球气温的异常增高,可能是特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因为温室气体的上升是平稳的,所以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温上升与特大地震造成的气温上升截然不同,突发是后者的最大特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352.html
特大地震发生在最热年前后
综合资料表明,全球最热年份的排名为:2016年、2015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4年、2018年、2010年、2005年、1998年、2003年、2002年、2009年、2006年、2007年、2012年、2004年和2001年。
全球变暖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因被归结为温室效应及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事实上,地下热能的释放也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地下热能的释放方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气排放。
数据对比显示,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2005年3月28日、2007年9月12日、2010年2月27日、2011年3月11日,2012年4月11日基本都在最热年名单之中。这证实地下热能的大规模释放,对全球变暖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在特大地震发生前几年,最热年就接连发生,为特大地震积蓄能量。例如,2001年、2002年、2003年最热年为2004年特大地震积蓄能量,2006年最热年为2007年特大地震积蓄能量,2009年最热年为2010年特大地震积蓄能量。
2014年最热年、2015年最热年、2016年最热年、2018年最热年、2019年最热年、2020年最热年、2021年最热年连续发生7年,积累的能量可能激发超规模的特大地地震 。
全球温度异常升高是特大地震发生的前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9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041.html
1950年以来拉尼娜事件与重大自然灾害对应
学者陈伟在2021年11月撰文指出, 拉尼娜事件与特大洪灾、特大地震及强震事件关联紧密!
建国以来1954年与1998年长江、淮河全流城特大洪灾均发生在拉尼娜事件期间;另外1950年淮河大洪水(超过1931年江淮大洪水1931年7月洪水期全月降雨量)/1975年淮河流域河南驻马店特大洪灾,也都发生在拉尼娜事件期间。 1950.8.15西藏墨脱8.6级特大地震(欧亚大陆内部震级位列第一的巨震)、2011.3.11东日本9.0级巨震海啸发生在拉尼娜活动期间;2008.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2007.8~2008.5拉尼娜事件末期。 此外,1955.4.14四川康定7.5级/1972.1.25台湾火烧岛8.0级/1974.5.10云南大关7.1级/1988.11.6云南澜沧7.6与7.2级双震/1996.2.3云南丽江7.0级/1999.9.21台湾南投7.6级/2017.8.8四川九寨沟7.0级等诸多强震,均发生在拉尼娜事件期间。 目前正处于2021.10~2022年弱至中强拉尼娜活动期间,以上研究认识需引起关注重视!
表1 1950年以来拉尼娜事件与对应的重大自然灾害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2021年10月22日最新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2021-1311074.html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
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级的地震共 24( 17)次。在 1889-1924年 PDO“冷位相 ”发生 6( 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 2)次,在 1925-1945年 PDO“暖位相 ”发生 1( 1)次,在 1946-1977年 PDO“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7)次,在 1978-2003年 PDO“暖位相 ”发生 0次,在 2004-2012年 PDO“冷位相 ”已发生 6次。规律表明, 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年进入了 PDO冷位相时期, 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年的 2次增加到 6次,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是 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 8.5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 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 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 6)
0
2
2000-2030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在 2006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年的 2次增加到 6次。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3 1890-2012年全球 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55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505.html
2013 年发表的云南大旱分析:云南发生 7级地震的条件基本成熟
胡辉等人详细分析了 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指出云南 7级以上强震具有 18.6年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和 11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预测 2007年云南发生 7级以上地震(见表 1)。地球自转的 18.6年周期振幅最大,是激发地震的重要因素。这是关于潮汐激发地震的最经典的论述。
最新研究发现,在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叠加年份是云南地震的多发年,如 1913、 1976、 1988、 1995、 1996年,所以, 2013-2014年云南发生 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很大。根据太阳黑子 11年周期,天文学家预测 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年,事实上,由于太阳黑子周期延长,太阳黑子谷值在 2008年 12月形成,这是 2007年云南 7级地震没有发生的原因之一。自 2009年 9月开始,云南连续干旱到 2012年 4月,根据旱震理论和天文周期,我们在 2013年预测, 2013-2014年云南发生 7级地震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是,7级地震未发生,只发生了2次6.5级和6.4级地震。
下次机会在2023-2025年。
表4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 2003 ,杨冬红等修改, 2008 , 2010,2013 )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 大于 7 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15
1922-
1924
1913
1923
1917
1928
第 1 活跃期
1913 峨山 7.0 , 1925 大理凤仪 7.0
1932-
1934
1941-
1943
1933
1944
1937
1940
第 2 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 7.0 , 1941 勐海 7.0
1950-
1952
1959-
1960
1954
1965
1957
1968
1950 勐海 7.0
1968-
1970
1977-
1979
1964
1976
1968
1979
第 3 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 7.7 , 1974 昭通大关 7.1 , 1976 龙陵 7.3 , 1976 龙陵 7.4
1986-
1988
1995-
1997
1986
1996
1989
2000
第 4 活跃期
1988 澜沧 7.6 , 1988 耿马 7.2 ,
1995 孟连 7.3 , 1996 丽江 7.0
2005-
2007
2014-
2016
2008
2020
2011
2024
( 2007 普洱 6.4 , 2008 盈江 5.9 )
(2014鲁甸6.5,2021年漾濞 6.4 )
7 级地震空区 2005-2021 ?
2023-
2025
2032-
2034
2030
2041
2024
2036
第 5 活跃期?
7 级地震空区 2023-2025 ?
注:在原文献表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太阳黑子活动和白赤交角最小值等数据。
事实上, 2014年 8月 3日 16时 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 27.1度,东经 103.3度)发生 6.5级地震,震源深度 12千米。截至 8月 8日 15时,地震造成 108.84万人受灾, 617人死亡, 112人失踪。
北京时间 2021 年 05 月 21 日 21 时 48 分 34 秒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之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截至 5 月 21 日 23 时 50 分,“ 5 · 21 ”漾濞 6.4 级地震造成 2 人死亡、 9 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456.html
云南7级地震与拉尼娜事件的关联值得关注。
中国7级地震的统计特征
根据1889年以来的地震数据统计,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8354.html
结论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 ,震源深度17千米。
这连续两次的6-7级地震能量释放,对2021年中国最热年有贡献,也是中国7级地震进入活跃期的标志。根据表4,后续地震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 1): 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冬红, 杨学祥. 自然灾害的周期研究及其成因探讨. 黑龙江气象. 2017.第34卷第4期P13-15
曾佐勋 ,刘根深 ,李献瑞 ,贺赤诚 ,杨学祥 ,杨冬红。鲁甸地震 (Ms6.5)临震预测、中期预测及中地壳流变结构。 DOI: :10.3799/dqkx.2014.159。地球科学。 2014,39( 12): 1751-176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年 12月 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 3): 1023~ 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3) : 1023~ 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J]. 地球物理学报, 54( 4):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上 ,《百科知识》 2008/07上 , 8-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95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9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48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548.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7577.html
上一篇:
10月01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
10月01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潮汐组合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