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8级地震的分布特征:小冰期集中在东部温暖期集中在西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摘 要:中国8级地震的分布特征非常明显:小冰期集中在东部,温暖期集中在西部(台湾除外)。这为我国抗震防震指明了方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北京地区的强震也集中在小冰期时期发生,全球变暖有利于中国东部和北京地区的地震安全。
关键词:8级地震;小冰期;温暖期;海平面上升;地壳均衡
1. 有史以来我国共发生过18次8级地震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有记载以来发生震级M≥8.0地震共有18次,自公元前1177年至公元1969年,除资料不确切外,共发生震级M≥5.0地震2097次(部分数据为史料推断)。1970年至2007年年底,中国(含边界附近)共发生震级M≥5.0地震约4500余次(真实记录)。
中国8级地震的重复期有长有短,从表中数据来看,最短重复期为一年,西藏1950年和1951年分别发生8.5级和8级地震,707年以来仅发生过一次。中国8级地震的平均重复期为30年,前300年平均150年发生一次,后300年平均23年发生一次。前600年发生8次,后100年发生10次。8级地震重复期有明显的逐渐缩短的趋势(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中国8级地震的分布特征非常明显:小冰期时期集中在中国东部,温暖期时期集中在中国西部(台湾除外)。这为我国抗震防震指明了方向。
表1 中国M≥8.0地震基本信息表(部分为推算震级)
序号 | 发震时间 | 地名(部分为古地名) | 纬度 | 经度 | 震级 | 气候特征 |
01 | 1303-09-17 | 山西 赵城、洪洞 | 36.3 | 111.7 | 8 | 小冰期 |
02 | 1556-01-23 | 陕西 华县 | 34.5 | 109.7 | 8 | 小冰期 |
03 | 1604-12-19 | 福建 泉州海外 | 25.0 | 119.5 | 8 | 小冰期 |
04 | 1668-07-25 | 山东 郯城、莒县 | 35.3 | 118.6 | 81/2 | 小冰期 |
05 | 1679-09-02 | 河北 三河、平谷 | 40.0 | 117.0 | 8 | 小冰期 |
06 | 1739-01-03 | 宁夏 银川、平罗 | 38.9 | 106.5 | 8 | 小冰期 |
07 | 1833-09-06 | 云南 嵩明 | 25.2 | 103.0 | 8 | 温暖期 |
08 | 1902-08-22 | 新疆 阿图什 | 40.0 | 76.5 | 81/4 | 温暖期 |
09 | 1906-12-23 | 新疆 玛纳斯 | 43.9 | 85.6 | 8 | 温暖期 |
10 | 1920-06-05 | 台湾 花莲海外 | 23.5 | 122.7 | 8 | 温暖期 |
11 | 1920-12-16 | 宁夏 海原 | 36.5 | 105.7 | 81/2 | 温暖期 |
12 | 1927-05-23 | 甘肃 古浪 | 37.6 | 102.6 | 8 | 温暖期 |
13 | 1931-08-11 | 宁夏 银川、平罗 | 38.9 | 106.5 | 8 | 温暖期 |
14 | 1950-08-15 | 西藏 察隅 | 28.4 | 96.7 | 81/2 | 温暖期 |
15 | 1951-11-18 | 西藏 当雄 | 31.1 | 91.4 | 8 | 温暖期 |
16 | 1972-01-25 | 台湾 新港东 海中 | 23.0 | 122.3 | 8 | 温暖期 |
17 | 2001-11-14 | 新疆 若羌、青海交界 | 36.2 | 90.9 | 8.1 | 温暖期 |
18 | 2008-05-12 | 四川 汶川县 | 31.0 | 103.4 | 8.0 | 温暖期 |
(资料来源科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地震学基础》第9~10页,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地震目录,CEIC.ac.cn制图)
http://www.ceic.ac.cn/contents/background/background4.jsp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3286.html
2. 北京地区的强震也集中在小冰期时期发生
中科院院士马宗晋指出,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1],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是太阳活动、强潮汐、地震火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表1,图2)。
北京地区处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汇之处,历史上曾发生过294年延庆东6级、1057年大兴南6.8级、1484年延庆6.8级、1536年通县南6级、1665年通县6.5级、1679年三河-平谷8级和1730年京西颐和园6.5级等一系列破坏性地震。北京中心城区也曾发生1076年5级地震、1627年5级地震。其中,三河-平谷8级地震伤亡近10万人,大兴6.8级地震死亡2.5万人,颐和园6.5级地震伤亡457人。
http://www.kepu.net.cn/gb/ydrhcz/ydrhcz_zpzs/ydrh_201904/201904/t20190416_32580.html
表2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北京地区地震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时代 | 潮汐极大年 | 北京地区地震 | 全球 气温 | ||
时间 | 震级 | 地点 | |||||
294 | 6.0 | 延庆 | 小冰期 |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1057 | 6.8 | 大兴 | 低温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小冰期 |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484 | 6.8 | 延庆 | 小冰期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536 1665 1679 | 6.0 6.5 8.0 | 通县 通县 三河-平谷 | 小冰期 |
1730 | 6.5 | 颐和园 | 小冰期 |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小冰期 |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低温? |
2000年查尔斯·季林(Keeling)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2]。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3. 冰川地壳均衡运动是8级地震频发的主因
北京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是发生在小冰期时期和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概率最大,值得相关部门关注。小冰期造成的冰盖增大和海平面下降,将产生洋壳上升和载冰陆壳下降,形成规模不等的地壳均衡运动,是中国东部8级地震发生的主要力源。
同理,温暖期造成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产生加载的海洋地壳下沉,卸载的原冰盖陆壳上升,形成洋壳下降和陆壳上升的均衡运动。青藏高原冰川的融化是中国西部地震频发的主导力源。
参考文献
1.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2. Keeling C D, Whorf T P.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4.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M].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146-158.
5.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