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下一次大流行或将到来:太阳休眠病毒多发

已有 6706 次阅读 2022-8-12 15:3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下一次大流行或将到来:太阳休眠病毒多发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我们在2020年8月3日指出,2019-2020年和203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值,2024-2025年可能为太阳黑子峰值,是新病毒爆发概率最大的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81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4472.html

      流感和冠状病毒为什么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爆发?

表1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黑子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谷值

1900-   H3N8        EI                     英 国          冷位相       谷值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峰值

1957#- H2N2        亚洲流感           贵州           冷位相       峰值

1968#- H3N2        香港流感           香港           冷位相       峰值

1977-新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谷值

1997- H5N1          Al                     香港          暖位相       谷值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峰值(2000)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峰值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谷值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峰值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峰值(2015)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          冷位相       谷值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流感和冠状病毒为什么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爆发?以下假设对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

其一、太阳黑子峰值有利于病毒变异,谷值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

其二、太阳黑子极值影响动物和人类免疫系统,降低抵御病毒能力。

       研究表明,紫外线增多,形成植物的特殊形态,茎部矮小,叶面缩小,毛茸发达,积蓄物增多,叶绿素增加,茎叶有花青素存在,颜色特别艳丽。长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促进蛋白质、糖、酸类的合成。用长紫外线照射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短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植物徒长,有消毒杀菌作用,可以减少植物病害。

       生长在空旷地的植物,光照强度强,茎秆粗矮,生长在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的植物,则茎秆细长,节少挺直,生长均匀。

       当光照强度愈强,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意多,植物的发育速度愈快。反之,植物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强度与植物发育速度正相关,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植物发育速度减慢。 

        光照强度的突然变化,有时使树叶枯黄,树木生长减弱,甚至死亡,使幼树处于强光照射下,可能使树木发生上述现象

        太阳辐射增强和减弱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应该遵循类似规律,应加强研究和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相关报道

下一次大流行或将到来,人类准备好了吗?

2022年08月12日 07:50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未雨绸缪,将不确定性转变成确定性,将不安全感转变为安全感。

 比尔·盖茨比尔·盖茨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宣布,在全球蔓延的猴痘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WHO的最高警报可能会为各国敲响警钟,他们正努力遏制导致猴痘病毒的传播。

  除了猴痘,人类始终在面对流感病毒侵袭的挑战。近一百年来,每隔10~20年,就会出现一次流感大暴发。最可怕之处,是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种类繁多。每年引起流感的病毒并不相同,疫苗的保护时效和保护能力都有限,目前尚未有一次接种就能终身免疫的流感疫苗。

  世界上依然有很多病毒需要人类去勇敢面对,人类依旧要时刻警惕再发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来袭。有资料显示,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单就中国而言,面临着有些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如结核、脊髓灰质炎;重要传染病依然活跃,发病率不断上升,具有潜在突发和暴发流行的危险,如AIDS、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等。而再发传染病也不容忽视,比如结核病。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时刻遭遇着传染病的危险,疾病浪潮仍无可避免。尤为值得警惕的是,除了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人类已知的各种传染病外,全球可能还将面临着更大规模流行病的侵袭和冲击——无论是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今年5月份发出的“另一场大流行将会到来”的警告,还是此前世卫组织指出要提防的“X未知疾病”,这些都意味着“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正在成为全世界已经无法忽视而且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和挑战。

  如何破解这个课题并扛住挑战,事关全球人类的福祉。

  据媒体报道,比尔·盖茨曾在今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警告称,下一场大流行病有50%的可能性会在20年内发生,并可能来自一种“我们已经知道的病毒”。除此之外,它还可能源自人工制造的生物恐怖主义病原体,或由于气候变化而“从自然界跳跃出来的东西”。

  虽然已经有媒体将如今正流行开来的猴痘视为下一个可能的致命大流行病,但盖茨认为,猴痘“几乎没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大流行病。“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猴痘甚至不会出现在新闻中。而这是好事。”他如此说道。但他并没有完全排除猴痘变异成更可怕的病毒的可能性。

  在盖茨看来,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这表明世界“仍然面临着这样一种风险,即可能会产生一种传播力更强、更致命的变体”。他表示,“出现这种风险的可能性远高于5%,我们甚至还没有看到它最糟糕的情况。”

  早在今年年初,盖茨就指出“下一场大流行”将到来,呼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随着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交互日益频繁,会有更多未知的病毒侵袭人类社会。早在2018年的2月23日,《科学》杂志就发表文章,称全球病毒计划启动——通过病毒检测和样品搜集,一方面获得“病毒生态学”大数据,包括宿主范围、地理分布和流行病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测序病毒基因组获得数据库,建立一个综合自然病毒生态学和遗传学的病毒超级数据谱,随着这一变革性和颠覆性模式的升级,为世界提供公共健康“工具盒”,建立一个病毒威胁和传染性疾病的全球大数据库,针对未来的威胁研究和制定对策。

  2018年3月12日,世卫组织发布公告,列出潜在疾病威胁名单,包括可能会造成公众健康危机并且缺乏有效的药物或疫苗,十分有必要尽快对其研究的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公告中,世卫组织特别提到了一种被命名为“X”的疾病——世卫组织对“X”疾病的定义非常复杂,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未知的病原引起的未知疾病。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等在一本著作中这样写道:“不知是世界卫生组织预示到人类重组计划的启动,将会进一步入侵野生动物的领地,预计未知的病原将会降临人间,还是预测到新的未知病原必将被发现,为世界人民敲响预防和准备的警钟。或许,两者皆有。”

  过了不到两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了全世界,并且大流行至今还未消退,人类再次遭遇继1918年大流感之后的瘟疫之灾。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世卫组织所公告的“X”未知疾病意味着人类世界还将遭遇更大的挑战,就像盖茨所说的“下一场大流行”。那么,人们需要为这些“预言”感到担忧吗?人类该如何做好应对和准备?

  《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

  作者:[美] 比尔·盖茨(Bill Gates)

  译者:崔樱子、高峥荣    高福 主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对于“下一场大流行”,盖茨开出了“药方”——在他的新书中译本《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中,盖茨直言不讳地表示:“全球尚未投资于应对大流行所需要的资源,并为其积极筹备。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盖茨所说的“行动”就是其著作中的一系列具体建议,包括建立一个由专家流行病学家组成的全球团队,他称之为GERM(全球流行病应对和动员)。这将由世界卫生组织 (WHO) 管理,每年耗资约 10 亿美元,并嵌入各国政府,以加强当今分散且资源不足的大流行应对团队。

  盖茨在他的新书中这样写道:“一次大流行相当于一场始于一栋建筑物的大火,几周内就会在全球各地蔓延开来。因此,为了预防大流行,我们需要一个类似于全球消防部门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GERM——全职帮助世界预防大流行,负责监测潜在的疾病暴发,看到苗头时发出警报,并且帮助控制,创建数据系统以共享病例数据和其他信息,使政策建议和培训标准化,评估世界各国快速推出新工具的能力,组织演习,寻找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等。此外,还应该从国家层面在全球协调大量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系统。

  但是,“创建这个组织需要发达国家政府的郑重承诺,包括确保适当的人员配备。仅要在全球层面达成积极共识,同时保证充足的资金水平,便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即使知道困难重重,我仍认为当务之急是将这个团队安排到位。”盖茨如此写道。

  人们经常能从与流行病有关的灾难片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当一种可怕的疾病暴发,世界似乎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并且能够立即行动起来,从而拯救了人类。但盖茨坦言,“现实比这复杂多了”。比如,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盖茨就直言,“不是因为试图阻止它的怀有悲悯之心的智者太少了,而是因为世界没有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强大、准备充分的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

  所以,世界需要的是一个资金充足的全球组织,在所有必要的领域拥有足够的全职专家,享有作为一个公共机构的信誉和权威,并有明确的职权范围来专注于预防大流行。这也是盖茨呼吁建立GERM的重要原因。而这个公共机构的工作职责,在盖茨看来就应该是每天醒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世界为下一次疫情暴发做好准备了吗?如何更充分地做好准备?”

  盖茨所提议的GERM并非无案例和经验可循。他在书中特意提到了全球为了应对和消灭骨髓灰质炎而组建的应急运行中心(EOC)——尽管骨髓灰质炎疫苗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发明的,但几十年来并没有惠及所有需要疫苗的人。就在20世纪80年代末,每年仍有125个国家发现35万例野生型骨髓灰质炎病例。但在1988年,WHO及其合作伙伴在慈善团体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消灭骨髓灰质炎。到2021年,全世界的野生型骨髓灰质炎病例从每年35万例减少到不足10例,降幅超过了99.9%。

  “GERM应该是一个快速建成的全球性的应急运行中心。就像应急运行中心(EOC)在抗击骨髓灰质炎等地方病的同时,随时准备在出现新情况时采取行动一样。”只是“GERM不负责照顾患者”。盖茨坚信这个公共机构会在预防大流行的各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疾病监测、协调和应急响应、就研究议程提出建议,以及对系统进行测试以发现它们的漏洞等。

  此外,盖茨还呼吁加快疫苗和疗法的开发,主张对研发、贴片和药丸等递送技术、有前景的化合物库、分布式制造能力等进行投资。他希望对废水进行主动监测,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寻找环境中的信号并及早发现病毒的暴发。

  在盖茨看来,全球应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在下一次大流行中犯错。同时,要制订并资助预防大流行的全球计划。

  “新冠肺炎带来了诸多教训,其中之一是:人类需要谨慎预测疾病的发展过程。”盖茨表示,“几十年来,人们告诉世界要为大流行做好准备,但几乎没有人将其视为首要任务。直至新冠肺炎袭来,如何阻止它成为全球议程上的重中之重。”

  盖茨担心,当新冠肺炎真正消退后,世界的注意力将转向其他问题,大流行防控将再次被搁置,甚至完全被遗忘。所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在消灭呼吸道疾病和大流行防控的全球计划中,除了建立GERM公共机构外,盖茨还提出了制造并提供更好的工具、改善疾病监测以及加强卫生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新冠疫情大流行令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措手不及,但如果人们能在当前战“疫”中吸取教训,那么下一场战“疫”就会变得更容易。对此,盖茨在今年也曾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为全球监测提供资金,以便及早发现下一个病原体,同时提升诊断和疗法。二是优化疫苗分配,加强中低收入国家的卫生系统。在应对新冠疫情初期,这些国家难以获得供应有限的疫苗。此后又面临缺乏专业人员、民众对疫苗接种态度犹豫等阻碍。三是提高疫苗生产能力和效力。比如,一种疫苗同时提供抵抗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力。

  盖茨呼吁各国政府现在就加大投入——相较于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经济损失和其他各种负面影响,为下一场大流行病做好准备的成本没有那么大。“下一次我们应该努力成功,力争在几个月内控制住,而不是两年。”

  早在去年8月,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就发布一份报告称:“下一场大流行病或将很快到来,而且更加致命。”这份报告主要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大流行病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防范疫情暴发的准备严重不足。报告援引相关数据说:“近十年来,新冠疫情并不是唯一的大流行病,我们目睹了一系列流行病学事件……疫情会暴发的,只是时间和地点问题。”二是以往数据表明,低收入国家面临的风险格外严重,这些国家也是抵御疫情威胁的重要防线。三是未雨绸缪,各国和全球卫生机构需要有强韧的卫生系统,以及疫情防范和应对机制。“及早行动和有效防备对于减少风险至关重要。”

  作家毕淑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病毒远远比人类更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说谁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们更有资格。病毒肆虐,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为何从原来的状态奔逸而出,疯狂地侵袭损害人类?我们如何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平共处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不然的话,灾难骤起时,我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灾难离开时,我们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我们更不知道的是。下一次它会不会再来?人类生活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中。

  那么,如何将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将不安全感变成有安全感?唯一的办法就是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大流行的一切准备。正如安东尼。福奇所说,“如果你看起来反应过度,你可能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盖茨在《如何预防下一个大流行》中提出的设想和预案,无疑是很好的方案之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中国药学会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ttps://news.sina.com.cn/w/2022-08-12/doc-imizirav7804749.shtml?cre=tianyi&mod=pchp&loc=7&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81

《科学》 杂志: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已有 17150 次阅读 2020-10-15 12: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太阳黑子, 新冠病毒, 太阳休眠, 瘟疫

   《科学》杂志: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杨学祥, 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近日,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的研究者们在《Science》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即使在病毒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也应维持对SARS-CoV-2的监测,因为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726345

       按照太阳黑子11年周期规律,下次新冠病毒将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2030年爆发。如果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那么,2020年以后,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直到2030年进入峰值。这种可能性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715.html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我们在2020年8月3日指出,2019-2020年和203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值,2024-2025年可能为太阳黑子峰值,是新病毒爆发概率最大的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811.html

     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未来全球疫情将持续多久?明年,后年?据健康界报道,近日,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的研究者们在《Science》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即使在病毒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也应维持对SARS-CoV-2的监测,因为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该研究利用来自美国的数据模拟了SARS-COV-2的传播轨迹,并对现有的公共干预措施进行了评估。报告提到,一次性封锁并不能阻止SARS-COV-2,可能有必要在2022年之前进行长期或重复性的社交隔离措施,以防止医疗资源超负荷运转。即使在病毒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也应维持对SARS-CoV-2的监测,因为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再次复发。

       如果感染SARS-CoV-2后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为40周(与HCoV-OC43和HCoV-HKU1一致),那么疫情可能每年都会爆发;如果免疫持续时间为2年,那么疫情每两年将爆发一次。

如果感染SARS-CoV-2后获得的免疫力是永久性的,病毒可能在引起大流行后消失5年或更长时间。

       如果其他β-冠状病毒对SARS-CoV-2的交叉免疫水平较低,那么SARS-CoV-2会在消失几年后,于2024年重现。

       不管是否情愿,我们将与新冠长期相伴,所以务必保持警惕,做好预防。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726345

1. 百度百科

2. Projecting the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ARS-CoV-2 through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2. On-off social distancing may be needed until 2022: Harvard study

3. 《科学》:社交隔离或需持续到2022年!哈佛团队预计,即使新冠病毒近乎消失,2024年仍有可能再次在人群中传播丨科学大发现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青岛市卫健委、健康界、北京日报客户端、山东发布、西安疾控

责编 | 苏暄

发布于 17 小时前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726345

      冠状病毒为什么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爆发?

表1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黑子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谷值

1900-   H3N8        EI                     英 国          冷位相       谷值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峰值

1957#- H2N2        亚洲流感           贵州           冷位相       峰值

1968#- H3N2        香港流感           香港           冷位相       峰值

1977-新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谷值

1997- H5N1          Al                     香港          暖位相       谷值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峰值(2000)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峰值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谷值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峰值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峰值(2015)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          冷位相       谷值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l

       流感和冠状病毒为什么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爆发?以下假设对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

其一、太阳黑子峰值有利于病毒变异,谷值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

其二、太阳黑子极值影响动物和人类免疫系统,降低抵御病毒能力。

       研究表明,紫外线增多,形成植物的特殊形态,茎部矮小,叶面缩小,毛茸发达,积蓄物增多,叶绿素增加,茎叶有花青素存在,颜色特别艳丽。长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促进蛋白质、糖、酸类的合成。用长紫外线照射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短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植物徒长,有消毒杀菌作用,可以减少植物病害。

       生长在空旷地的植物,光照强度强,茎秆粗矮,生长在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的植物,则茎秆细长,节少挺直,生长均匀。

       当光照强度愈强,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意多,植物的发育速度愈快。反之,植物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强度与植物发育速度正相关,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植物发育速度减慢。 

        光照强度的突然变化,有时使树叶枯黄,树木生长减弱,甚至死亡,使幼树处于强光照射下,可能使树木发生上述现象

        太阳辐射增强和减弱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应该遵循类似规律,应加强研究和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2019年太阳黑子消失和新冠病毒爆发                             

       2019年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新冠肺炎、美国流感、埃博拉病毒、磁场偏移、地震、火山、山火、洪水、蝗灾等等灾难不断,与太阳黑子极小值密切相关。

      科学家预测了最近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周期: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即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据最近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太阳黑子如此长时间的失踪正常吗?这是否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冬眠期”?对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新冠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图4 欧洲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图5 中国以外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太阳辐射对流感病毒的影响

       我们在2009年6月25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图2-5何其相似。

       让实践检验谁是谁非。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37695.html

         如果2020年后太阳黑子消失数年: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

        按照太阳黑子11年周期规律,下次新冠病毒将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2030年爆发。如果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那么,2020年以后,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直到2030年进入峰值。这种可能性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715.html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99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551.html

      我们在2020年8月3日指出,2019-2020年和203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值,2024-2025年可能为太阳黑子峰值,是新病毒爆发概率最大的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81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447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0945.html

上一篇:8月12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8月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8月12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8月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