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11月,我国接连遭遇了三轮寒潮,加上10月的寒潮,我国今年下半年已经遭受了4轮冷空气袭击,和往年相比明显偏多。很多研究者常说,地球中的温室气体太多,累积的温室气体导致整个地球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全球变暖,但是,为何天气却越来越冷了?难道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
全球变暖是骗局吗?
自工业革命后的200多年时间里,人类一直在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再加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这些都导致地球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地球温度逐渐升高。
但有不少研究者表示,即便没有人类,地球上的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变化,也是有周期性的,有资料显示,人类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时,在地球上就已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了4-6米左右。因此,研究者认为,地球本身就是大冰期和间冰期相互交替的,只不过在人类加入后,地球变暖的速度变得更快一些。
而且,近几年,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气温在逐渐回升,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变暖不是骗局,但不少人还是有疑问,为何今年冬天会这么冷?
寒潮次数或越来越多
事实上,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寒潮天气越变越少。根据我国气候中心的统计,从1951年来,影响我国寒潮的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寒潮次数的年际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同时,寒潮次数少了,也不代表寒潮的威力就小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概率会更大,寒潮天气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
今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受到拉尼娜的影响,我国已经经历了4轮寒潮,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接下来我国还会经历更多寒潮。
据了解,12月,我国除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到了明年1月至2月,冷空气活动在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极端性降温的事件可能性极大。
另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位于北极极地的冷涡中心位置偏向东半球,因此,明年1月至2月,寒潮发生的数量很有可能进一步攀升,真正的寒冬尚未到来。
国家紧急下拨1.14亿应对寒潮
针对寒潮降温、大风冰雪袭扰全国多地的情况,我国率先做出应对措施,交通运输部近日会同财政部拨付应急抢通补助资金1.14亿元。
寒潮进入以来,交通运输部就已经开始做出部署,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预案,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强化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做好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https://new.qq.com/rain/a/20211205A086ME00
我们在2014年5月19日指出, 根据准200年冷暖周期,2020-2021年极寒爆发。
2020-203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气候变冷的三个重要因素。短期变冷将持续70年左右。
目前处于潮汐变化1800年周期的变暖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200年和拉马德雷60年周期的变冷期,18.6年的月亮亮赤纬角极值变化的变暖周期(2021年已进入变冷期,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达到变冷高峰)。潮汐在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达到最强,由于潮汐强度的长期减弱,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要小于18-19世纪道尔顿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不可能再现17-18世纪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再现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需要在3107年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62.html
实践检验将在几年内得出结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139.html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进入峰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4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60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3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56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