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方霸占全国暴雨榜,南涝北旱已逆转?

已有 3745 次阅读 2021-9-9 15:0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北方霸占全国暴雨榜,南涝北旱已逆转?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区下雨天明显增多。据统计,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份的平均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

       南方热得不行,北方却暴雨倾盆,南北气候是逆转了吗?南北气候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是目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已经明显北抬,南方多地其实都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内,而对应的,北方多地则变成了副热带高压边缘,这里大气不稳定,又有副热带高压引动大量海洋水汽,降雨自然就变得很常见。

       从目前来看,我国北方多雨的这种形势还将继续——中央气象台的中期天气预报中指出,未来10天(7月14日-7月23日),我国北方的华北、黄淮等地仍有较强降雨,主要降雨时段将出现在14-16日、17-20日。比如7月18日-7月19日,中央气象台的降雨预测中已经指出了一道从河南延伸到京津冀的暴雨带,局地可能有大暴雨-特大暴雨,这么来看的话,部分地区后期甚至有降雨严重过剩的可能。

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缺乏认识

由于河北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邢台地方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这种麻痹思想也反映出气象界和新闻舆论界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的宣传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对基层干部防洪减灾的培训不够,甚至根本没有。

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一念之差,功亏一篑。固守“南涝北旱”的老经验是此次洪灾酿成大祸的主因。 

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

事实上,“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只是宣传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2003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新冠疫情、超级暴雨、高温山火、强震频发,超级灾害链进入进行时,预防极端灾害刻不容缓。


相关报道

京津冀今夏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影响几何?

2021年09月09日 06:44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区下雨天明显增多。据统计,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份的平均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

  京津冀地区降水为什么增多?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趋利避害?

  9月8日,北京再次迎来降雨天气。“今年夏天雨水挺多”“好像三天两头下雨”……在京津冀地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今年雨多!”

  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印证了大家的感觉: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份的平均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多的。

  华北雨季比常年偏早6天,且目前尚未结束,结束日期明显偏晚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顾薇说:“今年夏季,华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偏多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中东部的京津冀地区。”

  北京市气象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27.4毫米,分别比常年同期和近10年同期偏多近七成和六成,为近20年来最多。

  顾薇说:“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比常年偏早6天。而且华北雨季尚未结束,比常年雨季结束日期(8月18日)明显偏晚。截至9月7日,京津冀3省份雨季平均降水量为398毫米,比常年偏多65.5%。”中央气象台9月8日18时发布的预报显示,未来3天,受冷涡影响,华北中北部多阵雨或雷阵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在夏季6月至8月的3个月里,京津冀7月份降水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多,7月份的降水异常在今夏雨水偏多中起到主导作用。”顾薇介绍,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华北地区处于副高西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同时,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跃,第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第7号台风“查帕卡”在南海同时发展,加强了来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9月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显著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达39.8毫米,其中北京地区达64毫米,已超过北京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54毫米)。顾薇说:“预计9月中下旬,京津冀地区还将有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五成。”

  降水增多,为开展河湖生态调度、恢复地下水位提供有利条件

  “入夏以来,京津冀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明显解除了春旱,有利于水库蓄水及农业生产、空气质量改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副主任尹宜舟介绍,6月至8月,海河流域平均径流深为3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半,北京密云水库和河北潘家口水库、岳城水库上游流域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67.8%、66.8%、41.9%。

  降水增多,增加了河湖水库蓄水量,为开展河湖生态调度、恢复地下水位提供了有利条件。7月,今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补水水量达2.21亿立方米。与补水前相比,补水河道周边2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3米;赵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在补水期间,鱼类种类数分别升高25%、33%、20%。

  从8月底开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统筹官厅水库来水、引黄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北运河水等多种水源,将贯通永定河北京三家店至天津屈家店146公里河段,生态补水总量约1.4亿立方米。

  “降水较多,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尹宜舟说。以京津冀降水显著偏多的7月为例,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2%。北京市7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9%,同比上升29.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

  “今夏京津冀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6.7毫米,大约相当于比常年同期多降下363亿吨雨水。”顾薇说,“不过,目前京津冀地区降水偏多是相对于本地的气候平均值而言,并不意味着不缺水了。从降水量值上看,京津冀和南方地区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区降水整体偏多,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北京东部、天津大部、河北东北部和南部等地区降水偏多五成以上。”尹宜舟说。

  今夏,北京、天津和河北东部部分气象站降水极端性明显,京津冀地区共有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的月极值,北京顺义突破了年极值。

  “从今夏京津冀等地的降水情况看,今后在防灾减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提高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服务能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尹宜舟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救灾各环节的机制和流程,加大堤防险段、病险水库、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等巡查力度,做好隐患排查及修复工作。


  降雨增多,为海河流域防汛带来了挑战。水利部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河水系呈扇形分布,河流分流入海,洪水传播的“线性串联”效应较差。此外,流域内的山地和平原过渡短,从山区降雨到河道出山口出现洪水,预见期最长不过1天至2天,短的仅几个小时。因此,洪水一般陡涨陡落、洪量集中、洪峰高,防御难度大。

  目前,海河流域初步建立了以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全流域具有防洪功能的大、中、小型水库达1597座,总库容达315.5亿立方米;全流域5级以上堤防共有21630公里。水利部门正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水工程联合调度预演精度。

  “此外,还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风险增加,提高广大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汛抗洪能力。”尹宜舟说。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9-09/doc-iktzscyx3130826.shtml


北方霸占全国暴雨榜,南北气候已逆转?权威预报:形势仍将继续

2021-07-14 11:40:27 来源: 中国气象爱好者举报

7月14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今天上午,在我国北方地区持续盘旋的华北气旋中心已经来到了我国内蒙古东北部一带,强度已经有所减弱。但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它仍然在我国北方拉扯起大范围的降水云系,在这些云系下,昨天今天不少地方仍然暴雨倾盆。


与此同时,我国其他地区的降雨都其实偏弱,因此昨天今天我国北方多地是毫无疑问的降雨中心,从中央气象台7月13日-7月14日的降水实况图上看,今天我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气象站前21名都是北方的站点,在这当中,辽宁岫岩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开始接近特大暴雨水平,可见华北气旋引入的西南季风水汽是相当充足的。


那有的网友就要问了,南方热得不行,北方却暴雨倾盆,南北气候是逆转了吗?南北气候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是目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已经明显北抬,南方多地其实都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内,而对应的,北方多地则变成了副热带高压边缘,这里大气不稳定,又有副热带高压引动大量海洋水汽,降雨自然就变得很常见。


从目前来看,我国北方多雨的这种形势还将继续——中央气象台的中期天气预报中指出,未来10天(7月14日-7月23日),我国北方的华北、黄淮等地仍有较强降雨,主要降雨时段将出现在14-16日、17-20日。比如7月18日-7月19日,中央气象台的降雨预测中已经指出了一道从河南延伸到京津冀的暴雨带,局地可能有大暴雨-特大暴雨,这么来看的话,部分地区后期甚至有降雨严重过剩的可能。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S60ABK0511ATND.html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认识:“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已有 3265 次阅读 2016-7-27 15:40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南涝北旱, 南旱北涝, 邢台洪灾, 类型转变, 防灾常识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认识:“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科普版)

杨学祥,杨冬红

北方干部群众防洪意识薄弱源自短期经验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明确表示,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有主、客观原因。“今年河北遭受的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杨晓东说,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不畅,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河北一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杨晓东说。

杨晓东指出,河北受灾惨重也有主观原因。“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他还坦言,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7/49669077_0.shtml

2016723日晚,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表示,七里河洪水给邢台市经济开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深刻。首先,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其次,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第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准确、不及时。

http://news.163.com/16/0724/04/BSNCOQK800014AED.html

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缺乏认识

由于河北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邢台地方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这种麻痹思想也反映出气象界和新闻舆论界对“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的宣传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对基层干部防洪减灾的培训不够,甚至根本没有。

例如,作为基层单位,防洪首先要巡查堤坝,疏通水道,预备防汛器材,做好防洪预案,建立防洪队伍,沟通汛情信息,及时传达警报。作为家庭和个人,要准备救生器材,制定逃生路线,必要时先撤离妇幼老人。缺乏这些基本措施,是造成损失重大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一念之差,功亏一篑。固守“南涝北旱”的老经验是此次洪灾酿成大祸的主因。 

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

事实上,“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的气候类型转变早就开始,只是宣传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2003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2003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已经有5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2003年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8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

2004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9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10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10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85%以上。91日—1030日,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4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88.1毫米,这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1030日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

      2007年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47亿亩,还有753万人、50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4%35%33%,旱情尤为严重。

2009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0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17]

2010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全球变暖受到质疑。中国西南地区五省区市旱情正不断加剧,而在我国北方地区,2.7亿人口遭受沙尘天气侵扰,部分城市更是阳春三月飞雪连连。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3,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受灾人口613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一场特大干旱灾害,该次旱灾使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国家粮食储备与经济实力因素、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落后、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原因使得西南大旱成为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与南方相反,中国北方降水逐步增加,大洪水的趋势日益明显。

201272122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截至7222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截至72217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37人死亡,7人失踪,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723日,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截至86日,北京有79人暴雨死亡。

据北京市防汛办介绍,本次降雨总量之多、强度之大、历时之长、局部洪水之巨均是历史罕见。

1、降雨总量之多历史罕见: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房山、平谷和顺义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本市总面积的86%以上。

2、强降雨历时之长历史罕见: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个小时。

3、局部雨强之大历史罕见:全市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五百年一遇,城区最大降雨点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达到百年一遇;小时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数多达20个。

4、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北运河最大流量达1700立方米每秒。

邢台洪灾敲响警钟:“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灾情明显偏重。截至昨日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

最新数字显示,河北死亡人数已达130人,失踪人数在110人左右。占据今年6月以来死亡失踪人数的大部分比例。杨晓东表示,718日以来,河北多地灾害损失惨重,超过预想。

719日凌晨1点多,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大贤村2000多名村民的生活。723日,新京报记者凌晨探访大贤村,核实有8名遇难者和1名失踪者。23日上午,邢台市政府通报称,截止当日7时,洪灾已致邢台全市25人死亡,13人失踪。

血的教训一再提醒,抛弃偏见,正视规律:“南涝北旱”正在向“南旱北涝”转变。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水利部2016年洪涝预测被忽视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将从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大灾的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今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和强台风侵袭。

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陈雷说,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876702.shtml?cre=sinapc&mod=g&loc=32&r=0&doct=0&rfunc=33

我们在2016-3-17强调指出,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关注2016年洪涝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邢台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和研究上级部门的预测,失职渎职不可原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0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3511.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9月9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9月9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5 周少祥 张学文 尤明庆 杨正瓴 姚小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