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球气温与历史最高水平持平:全球变暖进入新的停滞期
关键提示:AccuWeather高级气象学家Brett Anderson认为2019年最终会成为全球变暖效应下2个最高温年份中的一个。”厄尔尼诺现象的全球温度影响有时会延迟。因此,尽管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已经结束,但2020年可能会比2019年更温暖。Anderson说,2019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570.html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570.html
变冷的自然周期不能忽视,2019-2020年最暖预测将会变为全球变暖的最后一次赌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气候科学家近日报告称,全球表面温度(数千个气象站和海洋探测器的平均读数)年度更新数据显示,2020年基本上与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持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452036.shtm
准确地说,全球变暖进入新的停滞期(2016-2020年)。2021年气温的下降不可避免。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7753.html
相关报道
作者:唐一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8 12:03:53 |
2020年全球气温与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2020年7月,俄罗斯一地方发生野火。图片来源:Denis Bushkovsky
|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类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却“毫不在意”。气候科学家近日报告称,全球表面温度(数千个气象站和海洋探测器的平均读数)年度更新数据显示,2020年基本上与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持平,但原因一点都不相似。
据《科学》报道,2016年的高温由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推动,这种天气模式阻止了东太平洋冰冷深水的上升,从而使全球变暖。2020年太平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产生了降温效应。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科学家Nerilie Abram说,“拉尼娜并没有带来缓解,这让我担心全球变暖的趋势发展过快。”
过去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中超过90%的热量,呈现出一种更稳定的趋势。在这方面,2020年也是创纪录的一年。科学家在《大气科学进展》上报告称,2020年海洋上层的热量比2019年多20泽塔焦耳(1021焦耳),增幅是平均年增幅的两倍。研究人员表示,亚热带大西洋特别炎热,引发了创纪录的飓风暴发。
4000个机器人探测器组成的网络正监测着2000米以下的水温。数据显示,高温正在向海洋深处扩散,同时也向两极迁移。一股极端热浪袭击了北太平洋,杀死了海洋生物。这是温暖的大西洋海水首次渗透进北冰洋,从下面融化海冰,使海冰范围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海洋变暖和冰盖融化使海平面每年上升4.8毫米,而且速度还在加快。
参与相关监测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陆地上,2020年的气候更加严酷,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1.96摄氏度。这是亚洲、欧洲甚至南美洲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俄罗斯尤其炎热,比最高纪录高1.2摄氏度,而西伯利亚大片地区的温度比前工业时代高7摄氏度,出现了大规模火灾和冻土融化,导致建筑物倒塌,引发石油泄漏。
澳大利亚也不乐观,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导致了2020年初灾难性的森林火灾。大火烧毁了澳大利亚东南部近1/4的森林和3000座房屋。Abram等人在本月发表在《通讯地球与环境》上的一项研究中总结道,气候变化是该国“黑色夏天”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在美国,前所未有的高温来到了西南部沙漠,这里比该国其他地区升温更快。凤凰城在这个史上最热的夏天里“枯萎”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分校研究高温死亡问题的气候学家David Hondula说,2020年,高温致死人数接近300人,比前一年增加了约50%。
尽管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约7%,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长期存在的,以往排放造成的变暖是注定的。如果以目前的升温速度继续下去,全球将会超过《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目标。科学家强调,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变暖基本保持在每10年升高0.19摄氏度的稳定水平,但过去14年的变暖速度远远高于长期趋势。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1-0447-x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0-00065-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452036.shtm
|||
全球变暖的最后一博:2019年或2020年最暖
杨学祥
关键提示:AccuWeather高级气象学家Brett Anderson认为2019年最终会成为全球变暖效应下2个最高温年份中的一个。”厄尔尼诺现象的全球温度影响有时会延迟。因此,尽管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已经结束,但2020年可能会比2019年更温暖。Anderson说,2019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570.html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570.html
相关论文(节选)
自然降温的新证据:近16年全球变暖停滞
杨冬红1,2, 杨学祥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6
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6
摘 要 综合分析了与近10年(1999-2008年)全球变暖停滞有关的几个问题。首先,1999-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增量接近零,这1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其次,自然变化如强潮汐、地震、火山活动、太阳辐射、ENSO及大西洋洋温盐环流变化可能影响全球平均温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但是不大可能改变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其三,PDO可以解释准60年的气候周期变化,强潮汐和强震可以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强潮汐、强震与冷气候一一对应。其四、最新研究指出,1997~1998年赤道太平洋进入一个持续很久的低温状态,抑制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海水温度的波动被称作拉马德雷现象(PDO),这种现象是解开“间断”谜团的关键。其五、德雷克海峡海冰控制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跷跷板运动”。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太平洋十年涛动,潮汐,地震,太阳黑子
1 引言
近16年(1997—2013年)全球变暖的停滞已经成为当前气候学研究的热门问题,10年前相关理论就已预测到这一现象必然发生。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英文缩写为PDO),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冷位相”发生在1890年—1924年和1946年—1976年,期间拉尼娜得到增强;“暖位相”发生在1925年—1946年和1977年—1999年,期间厄尔尼诺得到增强。Lamadre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El Nino(圣婴)和La Nina(圣女)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在20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1925~1944年,1978~2000年。它们与PDO暖位相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对应;而明显变冷的20世纪初期和60年代,与PDO冷位相对应。一个推论自然产生: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变冷应该是自然的发展趋势(杨学祥,2004;杨学祥等,2005),“潮汐调温效应”(Keeling, 2000;杨冬红等;2011)、“深海巨震调温效应”(郭增建,2002;杨冬红等,2005,2006,2011)、“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效应”(杨学祥,2003;杨学祥等,2005;杨冬红等,2007)、“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杨学祥 等,1996,1998,1999)是其动力机制。
推论提出十年后,PDO冷位相时期的自然降温被实践证实:近16年(1997—2013年)全球变暖的停滞。
2 近16年(1997—2013年)全球变暖的停滞
由于全球温室气体迅速增加,但1999-2008年全球平均温度增量接近零,说明自然变化如火山活动,太阳辐射、ENSO及大洋热盐环流变化可能影响全球平均温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王绍武 等,2010)。近10年(1999-2008年)全球变暖停滞客观存在,这等同于自然的降温因素也客观增大。
图1 1975-2008年全球温度矩平(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灰色),去掉ENSO影响的全球温度矩平(蓝色),以极1999-2008年温度变化趋势(包括误差范围)(红色)(Kerr, 2009; 王绍武 等,2010)。
Fig 1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relative to 1961-1990)(gray),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after the effect of ENSO has been subtracted (blue), and temperature tread of 1999-2008(red) (Kerr, 2009; 王绍武 等,2010).
近16年(1997—2013年)全球变暖的停滞已经成为当前气候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仍在继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不断升高,但是全球平均温度却没有显著升高。为此,提出来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太阳辐射减弱、小火山活动不断、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强潮汐降温、拉马德雷暖位相转为冷位相及热量向深层海洋传输等((Keeling, 2000;Easterbrook D J,2001,2009;郭增建,2002, 2007;Michael Jet al, 2002; 杨学祥,2004;杨学祥等,2004, 2005;杨冬红等,2005, 2011, 2013a, 2013b, 2014;Knight J et al, 2009; Lean J L et al, 2008, 2009; Swanson et al,2009;Foster G et al, 2011; Gusmas V et al, 2013; Meehl G A et al, 2011,2013, 2014; Watanabe M et al, 2013; Yu Kosaka et al, 2013;Jeff,2014;Xianyao Chen et al,2014;Matthew et al,2014;Kerr R A, 2009; Sarah, 2011; 曲维政,2011)。
研究表明,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信风大幅加速,使得温暖的表层海水被推入海洋深处,从而减少了流到大气中的热量。反过来,太平洋海面温度的降低促使其他地区气温进一步降低,现在还不清楚是什么导致太平洋信风加强(Trenberth et al,2014;England, M. H. et al,2014)。
事实上,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增强,必然有赤道信风增强。相反,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增强,必然有赤道信风减弱。1909-2014年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可参见表1(吕俊梅 等,2005)。
表1 PDO的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发生年份(吕俊梅 等,2005)
Table 1 The year when El Nino and La Nina events occurred in cold and warm phases of PDO (Lv X J, et al, 2005)
PDO冷暖位相 | 厄尔尼诺事件年份 | 拉尼娜事件年份 |
1909-1924年(冷) | 1911,1913,1918 | 1909,1910,1916,1922,1924 |
1925-1945年(暖) | 1925,1929,1930,1940 | 1938,1942,1944 |
1946-1976年(冷)
| 1951,1957,1963,1965 1969,1972,1976 | 1949,1954,1955,1956,1964 1967,1970,1971,1973,1975 |
1977-1999年(暖) | 1982,1986,1987,1991,1997 | 1984,1988,1999 |
2000-2030年(冷) | 2002,2004,2006,2009 | 2000,2005,2007,2010,2011 |
注:最后一栏是笔者添加的。
另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的提高自1999年以来放缓了,原因就在于大西洋海面以下水温的提高。全球变暖的主要缓冲器是大西洋。研究显示,过去14年间,大西洋洋面以下300米的海水吸收了本应让地表温度提高的大量热量。海洋储存热量的一大关键机制是洋流,洋流会像传送带一样将盐度高的热带海水输送到大西洋北部水域,并在抵达那里之后下沉,热量也在这一过程中沉入海底。自然循环模式使得这种“传送带”模式的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加快,并于2006年开始降低。与此同时,自1999年开始,大西洋储存的热量可能达到1036J,而同一时期大气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变。与此相反,他们的数据显示太平洋却没有储存多少热量(Xianyao Chen et al,2014)。
在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强震、低温、流感、瘟疫等重大灾害频繁发生,2009年H5N1甲型流感爆发和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是最初的预警信号,16年全球变暖停滞是最新证据,它们预示自然变冷过程正逐步加强,甚至可能超过人为的增暖作用。
全球持续变暖论的主要错误是忽视气温的自然周期:
1800年的强潮汐周期;
200年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60年的地球轨道近日点周期;
18.6年的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本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km;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km。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韩延本等人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太阳黑子极小期和潮汐极大期都能使气候变冷[5],海洋及其边缘发生的强震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也可以使气候变冷[6,7]。太阳黑子极小期、潮汐极大期、低温和强震的同时出现符合自然变化规律。
美国科研人员预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科研人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市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学分会年会上发表3份研究报告说,人们熟悉的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低温、强震和更大旱涝灾害的准备。
变冷的自然周期不能忽视,2019-2020年最暖预测将会变为全球变暖的最后一次赌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377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