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组织总干事警告: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关键提示: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2810例,达到2230384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296例,达到153205例。
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2846例,达到2314621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296例,达到157847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警告: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4月末5月初,疫情将进入峰值,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中国以外累计确诊2230384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警告: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2020-04-21 07:36 北晚新视觉网
世界卫生组织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达到2230384例。
新华社资料图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2810例,达到2230384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296例,达到153205例。
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2846例,达到2314621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296例,达到157847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警告: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日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警告说,缺乏团结正在助长新冠疫情的流行,“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谭德塞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他利用了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歧。他呼吁“不要把这种病毒作为相互对抗或者赢得政治得分的机会。这很危险,就像在玩火。”他警告说,如果不能在各国国内以及各国之间加强团结,“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https://mini.eastday.com/b/n200421073641819.html#page=2
新冠病毒爆发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
据韩联社电视台报道,人们寄希望于随着天气变暖,新冠病毒会自然消失,多国专家观点不一,多数表示,仍需观望。专家表示,不可过度期待。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 马克•利普西奇表示,冠状病毒有季节性,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具有相同性质,仍然存在疑问。
https://www.sohu.com/a/377531772_115239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2019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Jenssens说,这样持续这么久的无黑子期通常发生在“太阳活动极小期”--- 指在两个太阳活动周期之间黑子活动最不活跃的时期。
即使科学家们仍没有超过六个月以上的足够数据,来宣告新一轮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但Jenssens表示:“这似乎证明了,太阳第25个周期正在形成之中,我们可能正处于、或者已经过了太阳能量最低点的时期。”
https://xw.qq.com/cmsid/20200116A0760O00?pgv_ref=sogousm&ADTAG=sogousm
2019年5月20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没有在日面上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图4 欧洲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图5 中国以外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太阳辐射对流感病毒的影响
我们在2009年6月25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高温和高紫外线环境能否让该病毒自然消退?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图2-5何其相似。
让实践检验谁是谁非。
https://www.sohu.com/a/377531772_11523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19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87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8751.html
参考文献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34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