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之后火山预警又来了:关注4月地震高潮
关键提示:根据日本气象厅最新科学报告显示,日本的阿苏山火山再次出现变动的情况,突发性的活动,已经提升到了2级预警状态。根据日本气象厅科学数据显示,火山活动是从14日(日本时间)13:30左右开始略微增大,而在1日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火山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数据统计显示,每天高达2100吨排放量。根据科学统计数据来看,日本最近一次地震是在北京时间4月11日16时18分发生的,根据数据显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0.4°,东经143.4°,震中深度约为10 km,地震震级估计为6.0。日本还有一次是发生在4月5日,也是一次6级地震,所以日本算是已经出现了2次6级地震的,位于日本本州东南海区域。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3-5],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15391人被夺去了生命,8171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关注2019年4月地震高潮。
关注日本6级强震频发。
相关报道
日本地震之后火山预警又来了,活动正在增加,气体每天排放2100吨 用户1915119887 昨天20:00
在科学中,除了地震和台风之外,火山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根据日本气象厅最新科学报告显示,日本的阿苏山火山再次出现变动的情况,突发性的活动,已经提升到了2级预警状态。根据日本气象厅科学数据显示,火山活动是从14日(日本时间)13:30左右开始略微增大,而在1日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火山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数据统计显示,每天高达2100吨排放量。
日本气象厅的科学报告指出,火山活动正在增加,并且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会影响火山口大约1公里的范围,所以喷发警戒水平发出了火山口区警报,被提升到2级状态,在火山口大约1公里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火山碎屑流的影响。所以小范围的影响已经出现,不排除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喷发情况,火山喷发产生的环境影响很大。
从最近的火山喷发情况来看,只有俄罗斯出现过火山迹象,所以相对于地震来说,最近的火山喷发还是比较少的,根据科学统计数据来看,日本最近一次地震是在北京时间4月11日16时18分发生的,根据数据显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40.4°,东经143.4°,震中深度约为10 km,地震震级估计为6.0,所以相对来说地震的等级还是较大了。
当然从日本的整体4月较强地震来看,日本还有一次是发生在4月5日,也是一次6级地震,所以日本算是已经出现了2次6级地震的,位于日本本州东南海区域。话说回来,日本本身就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出现地震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几乎每天日本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发生,包括北京时间4月14日9时53分许,位于日本西南部海域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所以说日本的自然灾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5.3级地震在前,火山喷发预警在后面,也就是日本地震之后火山预警又来了,但是两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能说日本的自然灾难相对来说多了点。在科学之中,地震无法进行预测,但是火山喷发之前有火山地震现象,可以跟地震一样做出预警,地震预警是在地震之后发布的,所以与火山喷发还是有点差别,一般来说,在火山地震之后也是发布预警,但是不一定会喷发,这就是两个区别。
http://sh.qihoo.com/pc/9aa6fc9c14cd04ca5?cota=4&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3
日本地震洪水台风连发:证实30年内日本将成为自然灾害受援国 已有 1416 次阅读 2018-9-9
07:16
日本地震洪水台风连发:证实30年内日本将成为自然灾害受援国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早在2010年9月我就指出,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2018-2020年的超级灾害链正在袭击日本和全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最强飓风登陆日本,安倍乞求国际出手帮忙,联合国回应十分给力! 2018-09-07 18:34 快剑军事
众所周知,日本近期因为北方四岛问题和俄罗斯闹得不可开交。而日本想收回四岛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想尽快的实现移民扩张。因为日本近期的灾难频率实在太高太高,前阵子刚刚发生过地震洪涝。这下还没结束,新一轮的灾难风暴又降临了!
日本地震
而这次风暴来的实在是太过突然,安倍根本无法避免。这次的灾难就是号称能够达到十八级的台风“飞燕”!据说这档次的台风是日本近百年历史以来遇到的最大级别的台风灾难,而且没有任何形势能够避免,只能紧急疏散来减少人员伤亡。
日本洪涝
目前台风已经降临日本,就当日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昨天日本又发生了6.9级的超强地震,真所谓是祸不单行!这下双重灾难齐头并进,安倍紧靠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抗衡,于是他只能向国际乞求援助。
安倍
对此联合国也是作出回应,对于日本面临的窘境国际是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是绝对不会有半点的经济支持!因为日本近期一直在大力发展核武器,如果在经济上进行援助,谁能保证日本会不会用这笔钱来制造核武?而对于日本近期频繁发生的灾难,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忘记历史,出手相救吗?
https://mini.eastday.com/a/180907183428832.html?qid=sgshouyett&btype=index_jrdftt&subtype=toutiao&rcgid=fcae96688168c075&pgnum=1&idx=6&ishot=1&recommendtype=-1&suptop=0&domain=mini&listSoftName=mini&btype1=index_jrdftt&positionxy=428,20
http://news.sina.com.cn/w/2018-09-06/doc-ihitesuy9060501.shtml
早在2010年9月我就指出,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继2004年年12月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年8月30日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
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年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2]。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3-5],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地震和海啸使无数城镇和村庄被夷为平地。15391人被夺去了生命,8171人失踪,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立即采取行动,为灾区人民,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提供紧急救援。两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坚守灾区,为重建提供帮助。日本灾害预测得到证实,并存在继续发生的危险。
我在2012年8月30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表明印度大陆向北挤压亚洲大陆进入高潮,欧亚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太平洋地壳挤压亚洲东部增强,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是北半球强震开始的信号。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2004年以来共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
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 5.8级地震 应 12-13日潮汐组合之约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地震不能预测的铁律正在松动,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做概率预报,不能准确预测的结论比较科学。全球对厄尔尼诺的预测也是概率预报。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进展: 6级以上地震分布,受地球潮汐形变激发,具有潮汐波动周期,时间范围可以事前通过天文条件预知,但无法确定地点和震级。这对临震地区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2019年 1-3月的科学实验表明,潮汐组合抓住了强震活动的脉搏。这是潮汐激发地震的铁证和实践检验。有人否定强潮汐与地震相关的统计结果是孤立片面的,强弱潮汐都会激发地震,关键的问题是潮汐产生的地壳潮汐形变导致的地球扁率变化,周期性地引发高纬度圈和低纬度圈反向张裂和压缩,配合、增强和激发同方向地下应力,形成强震的潮汐波动特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潮汐变化周期就是相应的旁证(见参考文献 8)。
6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的文字相对应。
3月 29日千岛群岛 6级地震应约而来,再次验证潮汐预警的准确性: 6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潮汐组合之内,由相同颜色相同字形文字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261.html
潮汐具有 13.6天的周期变化, 2019年 1-3月全球 6级以上地震也具有 13.6天的周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潮汐组合,持续时间约 7天,也就是所谓的双周循环,天气变化也具有双周循环。地震发生的范围为潮汐组合的 4天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17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0781.html
由于 2019年厄尔尼诺发生,美洲地震连续发生。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 1763年以来的 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年以来的 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6], 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7]。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1979年期间,共有 15个暖水年,其中 12年均发生了 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 80%。根据公元前 2000~公元 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 ;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62.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950127.html?mobile=1
关注台湾连续发生两次 5级地震。
关注 6级地震发生在 4月地震周期表。
关注日本和台湾地震。
关注 12-13日潮汐组合。
相关报道
https://news.163.com/19/0412/23/ECJMOO4E0001899N.html
关注地震周期表
表 1 2019年 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 2019年 4月 12日)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级地震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2
6级地震
11
4
11
7
33
5级地震
31
31
29
8
99
潮汐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强
强
强
强
弱
弱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5日和 7日发生的阿拉斯加 5级地震未计入。
表 2 2019 年 4月潮汐组合与 5级以上地震记录(待填:地震周期表)
潮汐组合 A : 4 月 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09 度, 4 月 5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经度 (° ) 深度 (千米 ) 参考位置
4.4 2019-04-08 14:58:10 22.05 121.49 11 台湾台东县海域
5.2 2019-04-08 12:12:40 26.30 129.50 20 琉球群岛
6.1 2019-04-07 05:55:00 -6.90 125.07 540 班达海
6.3 2019-04-06 00:14:18 -55.95 -27.85 6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6.0 2019-04-05 17:56:52 30.45 138.70 390 日本本州东南海域
5.1 2019-04-04 09:56:55 22.99 120.85 10 台湾台东县
5.7 2019-04-03 09:52:56 22.95 120.87 12 台湾台东县
6.4 2019-04-03 05:35:33 52.25 178.00 20 拉特群岛
5.5 2019-04-02 02:39:07 -18.10 65.35 10 毛里求斯远海海域
5.3 2019-04-01 10:16:52 10.67 125.94 50 菲律宾群岛地区
潮汐组合 B : 4 月 1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2.01796 度, 4 月 13 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 经度 (° ) 深度 (千米 ) 参考位置
5.8 2019-04-12 22:51:32 -6.43 148.57 20 新不列颠岛地区
5.7 2019-04-12 20:23:04 -15.41 -172.73 10 萨摩亚群岛地区
6.8 2019-04-12 19:40:49 -1.91 122.62 10 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
6.0 2019-04-11 16:18:23 40.35 143.40 1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4.0 2019-04-10 06:57:52 24.21 121.94 23 台湾花莲县海域
4.3 2019-04-10 04:24:13 23.93 121.65 10 台湾花莲县海域
6.4 2019-04-10 01:53:59 -58.60 -25.33 3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5.0 2019-04-09 23:13:22 23.96 121.61 10 台湾花莲县海域
潮汐组合 C: 4月 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00040度, 4月 19日为日月大潮, 4月 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填空(实测数据):
潮汐组合 D: 4月 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2.12720度, 4月 27日为日月小潮, 4月 29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填空(实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951.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年 12月 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 3): 1023~ 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3) : 1023~ 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J]. 地球物理学报, 54( 4):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 (6): 1813~ 1818。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1818.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615.
5.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 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 [D][博士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 杨学祥 .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8( 1): 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 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 1): 58-70.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2 (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 (5): 1680-1685.
10.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45(增刊): 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45(增刊):56-61
1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J].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4) :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J]。西北地震学报, 1999, 21( 1): 44~47。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 [J]。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17( 2): 53-58。
17. 杨学祥,杨冬红。 2014年 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4, 224-237,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29( 4): 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 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 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2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上 , 8-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342.html
上一篇:
4月14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4月14日晚报 下一篇:
4月14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谷值:2019年4月15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