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2月04日10:12 来源:中央电视台
日本今冬出现流感大流行,日本厚生劳动省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1月21日至27日的一周内,约5000个抽样调查的定点医疗机构报告流感患者平均数约为57人,这是1999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厚生劳动省据此推测,日本全国这一周内流感患者人数达到约222.6万人。 有关专家提醒,春节临近,赴日中国游客较多,应注意预防流感。
厚生劳动省说,全国47个都道府县全超过了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患者数30人的警报基准值,表明今冬流感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大流行。
日本多地的养老机构已出现老人感染流感死亡案例,仅长野县今冬就有8名老人死于流感,群马县和兵库县等地也有多名老人因流感死亡。一些地区的学校不得不采取停课等措施防止流感蔓延。
从患者的年龄段来看,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19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
据统计,在上周新增患者中,0到19岁的感染人数约为100万人,占到了整体的近一半,其中5到9岁的儿童患者人数最多,约为35万人。目前日本已有一些中小学校因流感扩散临时停课。由于正值
“考试季”,一些校园内还专门使用了消毒液进行消毒,帮助师生预防流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随着流感疫情的加重,抗流感药物的使用量同比增加了44%。日本一家制药公司去年3月开发的新药占到了抗流感药品市场份额的六成,也是现在日本的第一大抗流感药。
但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消息,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对该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流感病毒。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日本的抗流感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提醒:春节期间有赴日旅游计划的游客朋友,做好预防流感的准备!
http://japan.people.com.cn/GB/n1/2019/0204/c35421-30614061.html
今冬流感为何这么厉害:被忽视了的2017年流感预警
已有 5285 次阅读 2018-1-15 09:13
今冬流感为何这么厉害:被忽视了的2017年流感预警
杨学祥
关键提示: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7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2009年H5N1甲型流感暴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7次爆发。
我在2017年2月6日指出,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9-202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2020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2017年孕育,在2018-2019年流行。
2017年拉尼娜正在发生,2018年初寒潮暴雪正在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六大相关条件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2017年拉尼娜和2018年厄尔尼诺的发生和发展是流感爆发的重要气象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223.html
美国宇航局(NASA)说,目前,太阳活动正向着低点而行。2014年,太阳黑子的数量曾经达到了相对的峰值,现在,它们正在向低谷滑落,预计将在2019-2020年达到低点。这是流感爆发的重要天文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426.html
预测与实践:流感爆发的六大统计特征
已有 2388 次阅读 2017-1-4 14:25
预测与实践:流感爆发的六大统计特征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集中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6-2007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统计特征:
第一、 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第二、 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第三、 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
第四、 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
第五、 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
第六、 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见表1)。
表1 太平洋十年涛动(PDO)、低温、飓风、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杨冬红等,2006)
时 期 | 1890-1924年 | 1925-1946年 | 1947-1976年 | 1977-1999年 | 2000-2030? | |
拉马德雷PDO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
全球气温 | 低温 | 增暖 | 低温 | 增暖 | 低温? | |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 2007 2010-2013 2016-2017? | ||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 1954-1956 1964-1968 1975-1976 | 2007 2010-2013 2016-2017? | ||||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和流感年 |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 2009 2016? 2018? | |||
太阳黑子 |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 2008谷年 2014峰年 2019谷年? | |||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 1888o 1902o 1918o | 1957o* 1969o* 1976o* | 2008 2016 2018? | |||
时 期 | 1890-1913年 | 1914-1944年 | 1945-1973年 | 1974-1995年 | 1996-2020年 | |
世界经济长波 | 第三上升期 | 第三下降期 | 第四上升期 | 第四下降期 | 第五上升期 | |
时 期 | 1956-1970年 | 1985~1999年 | 2000-2006 | |||
中国沙尘暴 | 频繁年代 | 稀少年代 | 增多 | |||
时 期 | 1889-1924年 | 1925-1945年 | 1946-1977年 | 1978-2003年 | 2004-2015年 | |
8.5级以上地震 | 6(2)次 | 1(1)次 | 11(7)次 | 0(0)次 | 6(6)次 |
我们的预测得到证实: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和沙尘暴,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雨雪冰冻事件,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甲型流感暴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378.html
我们在2014年指出: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变为中等以上强度,流感爆发就有出现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目前,2015年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仅次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强度的极强水平,加强流感暴发的监控非常必要,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1495.html
2016年1月霸王级寒潮席卷北半球,增加了流感爆发的几率。
流感爆发在厄尔尼诺年: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杨海等,2004)
年 限 | 亚 型 | 名 称 | 首发地区 | 厄尔尼诺年 |
1890- | H2N2 | EI | 英格兰 | 1888-1889 |
1900- | H3N8 | EI | 英国 | 1899-1900 |
1918- | H1N1 | SI西班牙流感 | 美国 | 1918-1919 |
1957- | H2N2 | 亚洲流感 | 贵州 | 1957-1958 |
1968- | H3N2 | 香港流感 | 香港 | 1968-1969 |
1977- | 新H1N1 | EII | 俄罗斯 | 1976-1977 |
1997- | H5N1 | Al | 香港 | 1997-1998 |
1999- | H9N2 | Al | 中国 | |
2004 | H5N1 | Al | 越南 | |
2009 | H5N1 | Al | 墨西哥美国 | 2009 |
注:最后一项是作者加的。
除了干旱和特大洪水,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最大的惊险是香港禽流感爆发。1997年香港禽流感引发了大规模的的流行感冒,感染了18人,导致6人死亡。香港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大规模屠宰和销毁了受感染家禽,制止了一场禽流感爆发。认真研究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自然特征对预防禽流感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禽流感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没有爆发?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条件。1995-1996发生拉尼娜事件,1995年发生弱低温冷害,1996年太阳黑子谷年m,1997年为m+1年,1997-1998年发生20世纪最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除1997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没发生严重低温冷害之外,其它流感爆发年的特征1997年都具备。看来,前三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1997年香港禽流感疫情的警示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在2014年指出:如果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变为中等以上强度,流感爆发就有出现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889.html
2009年流感爆发预测
根据当时的预报,2007年可能是太阳黑子谷年和拉尼娜年,2008年可能为厄尔尼诺年,根据流感爆发的6大气候特征,我们在2006-2008年多次预测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爆发。
事实上,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2008年发生中国南方罕见冰冻雪灾,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爆发,比我们的预测推迟一年。关键的问题是相关条件具有一年的误差。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359.html
参考文献
1.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 Terrence M. Tumpey,Christopher F. Basler, Patricia V.Aguil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luenzaPandemic Virus [J], Science. 2005, 310: 77– 80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2004) in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21(3): 1023-1027.
5.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pandemic influenza.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2007, 1(3): 1-8.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Earthquake, tsunami, low temperature and Influenza: a trend of disaster change. Life & Disaster. 2009, (11): 4-7.
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中的流感爆发。《世界地质:英文版》 2010年第13卷第2期104-107页。
9.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10.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Post。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11.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12.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62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90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