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山火死亡人数上升至79人 特朗普总统视察灾区
2018-11-18 20:04:20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如君 选稿:成昭远
原标题:加州山火死亡人数上升至79人 特朗普总统视察灾区
东方网11月18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为致命、最具破坏性的山火已造成79人死亡,1200多人失踪。美国总统17日在加州州长布朗和候任州长纽森的陪同下视察了灾区。
本月8日北加州布尤特县发生的坎普山火异常凶猛,24小时内将一个住有2.7万人的天堂镇化为灰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17日,布尤特县官员说,坎普山火已造成76人死亡,1200多人失踪,近1.2万栋建筑物被毁,其中9700栋为民宅。山火燃烧已超过一周,天堂镇周遭地区过火面积约有590平方公里,火势大约50%得到了控制,但数以万计的建筑物依然面临威胁。
在北部山火肆虐的同时,加州南部的文图拉和洛杉矶县也受到了山火的烘烤。伍尔西山火对洛杉矶西北的马里布城造成严重破坏,3人不幸死亡,800多栋建筑被毁,过火面积超过9.8万英亩。
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加州州长布朗和候任州长纽森的陪同下视察了加州北南两地的重灾区。特朗普表示,他对严重灾情感到震惊,联邦政府将向加州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渡过难关,希望这种非常不幸的悲剧是最后一次。特朗普还前往千棵橡树市慰问了罹难者家属。7日深夜,该市一酒吧发生恶性枪击案,造成12人死亡。
目前,除了坎普山火和伍尔西山火外,还有多处山火在加州各地发生,但总体上得到控制。据气象部门预测,下周会有暴雨,凶猛的山火可能会得到扼制,然而,暴雨虽有助于灭火,也有可能引起洪灾,在山区造成泥石流。
http://news.eastday.com/w/20181118/u1a14389404.html
被忽视的警告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事实上,近年来加州山火范围越来越大,加州5次最大的山火有4次发生在2012年以后。
http://news.sina.com.cn/c/t/2018-11-15/doc-ihnvukff5399771.shtml
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中新网2015年4月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由于严重干旱,美国加州州长布朗(JerryBrown)下令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这在加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http://news.sina.com.cn/w/2015-04-02/091631674063.s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综合分析表明,美国西海岸地下的甲烷高压气体是干旱、高温、龙卷风、暴雨、山火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大震发生的明显前兆。四川汶川地震是前车之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481.html
请注意监测加州的天然气地表和地下浓度异常。它是大震发生的最可靠前兆。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加州山火拉响了灾害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5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6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6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9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918.html
问鼎球面大气、海洋、和地壳传递能量的方式和特征
目前有关大气、海洋和地壳的能量传递模型都是建立在平面模型之上,事实上,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的大气、海洋和固体地壳都是是一个球面,球面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暴风雪、海啸和地震远距离传播的方式和特征。
研究表明,点源激发的球面大气、海洋和固体地壳震荡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C成反比。设总能量为Q,能量密度为δ,穿过的面积为S=Cl = 2πRlsinφ,l为单位弧长,R为地球半径,φ为圆心角。则有
δ= Q/S = Q/ (Cl) = Q/ (2πRlsinφ) (1)
其中,圆心角φ为点源和地心连线与大圆上任一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同样,在球壳中点源喷射造成的球面对流,也会有扩散、集中、返回的震荡过程(见图5)。
图1 点源激发的大气流动、海洋震荡和地震波传播在球面上的能量密度变化(杨冬红,2009)
由(1)式可知,在φ= 0和φ= π时,能量密度δ为无穷大,在φ= π/2时,即经过地表最大圆时,能量密度δ最小。这就是说,假定大气流动总能量在传播中无损耗,点源及其地心对称点处的能量密度最大(杨冬红, 2009)。
这一模型既可以解释北极大气和海洋等位面下降导致北半球低温暴雪频发和南极大陆沿海异常变暖(通过海冰气候开关效应阻止拉尼娜的发生,使拉尼娜可能夭折),也可以解释震洪链、旱涝链和高温暴雨链的发生原因。同样,这一模型可以解释海啸波动为什么在地震球面对称点的能量最大。
2003年12月23日22时左右,“重庆开县井喷”发生,历时84小时,大约17.5至21百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喷入大气中;2004年9月2至5日,开县惨遭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部分地区为500年一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 级地震;2009年7月4日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7月7日晚至10日,强降雨侵袭四川,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大部及广元市西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都江堰气象站日降水量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2013年8月6日14时,在全国2418个国家级自动监测站中,高温排行前十名全部超过40℃,其中,浙江8个地区榜上有名,浙江余姚的气温更是达到了42.1℃;2013年10月9日),在福建登陆的台风“菲特”,却让浙江东部的余姚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降雨,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受灾人口超过83万人。点源喷发导致的大气环流是合理的数学模型,能量在喷发点及其球对称点达到最大值(见图2)。
地球赤道圈的周长为4万公里,地震对称点相距2万公里。北纬49°为美国、加拿大国境线,是卡斯卡迪亚俯冲带的中心。其球面对称点在南纬49°的大西洋上。由于大陆和海岛的阻隔,地震引发的海啸被日本列岛和南太平洋诸岛阻挡,形成了跨越千里的特大灾害事件。日本在卡斯卡迪亚俯冲带的同一半球内,海啸能量和高度不是最大的,在球面波的运动中处于能量的扩散状态,并在1万公里处达到最小值。图1 展示的7500-8000公里距离表明,本次海啸的规模远远小于1960年的智利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中部太平洋深海沟发生里氏8.3级大地震,产生最大浪高25米的大海啸,海浪以640千米/时的速度横扫太平洋,造成1万多人遇难,沉船几千艘,这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的地震海啸之一。日本也位列其中。因为智利和日本分属于两个半球,智利地震中心位于3..2°S,76.6°W,日本东京位于北纬35°69′—东经139°69′。两者接近为球面对称点,并有连续的海洋链接,达到最远距离(大约为日本到北美地震中心距离的2倍,15000-16000公里)。
2018年11月8日以来的加州山火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点源能量喷发,所形成的大气对流如图2a。山火热流上升到高层,并流向球面对称点,变冷后在低层流回美国,导致极地冷空气趁势而入,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美国东北部的暴风雪。加州山火是这场气象灾害产生的动力。这样的大气对流也可以根据能量大小,形成图2b的半球循环。
图2 点源喷发在全球壳a和半球壳b中的对流(杨冬红,2009)
美国加州山火后将有强降雨 或引发泥石流:再次验证点源喷发的球面数学模型。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6.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7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90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