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暴雪将再袭美国东北部:北极变暖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汇通网2017年3月13日讯——本周初,美国东北部华盛顿(Washington, D.C.)—纽约(New York City)—波士顿(Boston)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将遭遇暴风雪的袭击,受此影响,美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关闭。当地时间周日(3月12日),天气预报已将美国东部海岸地区列入“暴雪列表”,并警告称5000万美国人将受到12—18英寸的降雪的影响。部分地区在3月13日—3月15日晚上,将会遭遇强风。
我们在2016年12月16日指出,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42.html
事实上,据英国路透社2017年1月16日报道,15日美国中部大片地区受到暴风雪的袭击,导致从美国东北部的新墨西哥州到中部的伊利诺伊州的大片地区驾驶条件危险,电力短缺。汇通网2017年3月13日讯——本周初,美国东北部华盛顿(Washington, D.C.)—纽约(New York City)—波士顿(Boston)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将遭遇暴风雪的袭击。
这都是北极变暖惹的祸。
相关报道
汇通网3月13日讯——本周初,美国东北部华盛顿(Washington, D.C.)—纽约(New York City)—波士顿(Boston)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将遭遇暴风雪的袭击,受此影响,美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关闭。当地时间周日(3月12日),天气预报已将美国东部海岸地区列入“暴雪列表”,并警告称5000万美国人将受到12—18英寸的降雪的影响。部分地区在3月13日—3月15日晚上,将会遭遇强风。纽约3月6日晚上发布了降雪预警,并准备了扫雪机以应对大雪。
即使在降雪水平“很低”的首都华盛顿市中心,也仍预计将有厚达5英寸的积雪,而在华盛顿郊区的降雪量则将是此两倍,深达足足一英尺。一些人甚至将即将到来的风暴称为“特大暴雪”。
美国国家气象局警告称,暴风雪为该地区的旅行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以及令该地区停电的可能性。长岛(Long Island)东部和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东南部的风速达50英里/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暴风雪可能导致“临时性失明”,因为可见度不到四分之一英里。
根据气象网站Accueweather预报,从弗吉尼亚州(9Virginia)北部到马里兰州(Maryland)北部、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中东部、新泽西州(New Jersey)北部、纽约州中部和东南部以及新英格兰(New England)六周的大部分地区,将覆盖6英寸及6英寸以上的积雪。气象学家普遍预计,从费城(Philadelphia)西部的郊区到纽约、波士顿、缅因州(Maine)的波特兰(Portland),将会覆盖1英寸及一英尺以上的积雪。
AccuWeather的高级气象学家Kristina Pydynowski表示,纽约中央公园自1993年的世纪风暴起,每年3月覆盖的积雪不超过10英寸。在如此广泛并且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大规模的降雪,可能会令该地区的旅游业停滞,因为积雪会堵塞街道和高速公路。此外,一些航班可能会因暴风雪而被延迟飞行或取消。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莫(Andrew Cuomo)宣布,为了应对所谓的“东北风暴”,将于3月13日晚上已经启动紧急行动中心,与此同时,指导政府机构加强安全戒备。他鼓励所有纽约人在该地区受到暴风雪影响之前做好规划,并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旅行。乘客应该会预计到该地区的道路将会被关闭,航班将被延迟飞行或取消。但是,仍有一些人可能会回想到纽约最近一次道路交通瘫痪之前,该地区遭遇的是何种程度的风暴,并且,其最终影响相对较小。也就是说,这些人尚不清楚,这次是否有必要谨慎应对风暴。
库莫办公室表示,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在纽约的三大机场准备了许多防雪设备。这些设备包括融雪器和扫雪机。融雪器可以融化500吨/时积雪。扫雪机的扫雪速度为40英里/时。并且还为机场道路、停车场、桥梁和隧道准备了成千上万吨盐和沙子。此外,一些航班在暴风雪来临之前已经被取消。
Pydynowski表示,Accuweather此前已警告称,3月中旬将有一场异常寒冷的风暴,北美地区数千英里的公路将有许多积雪。该地区的学校可能会被关闭,体育赛事可能会被暂停。
而在雨雪分界线的另一侧,弗吉尼亚州东南部、马里兰东南部,特拉华(Delaware)南部、新泽西南部以及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科德角(Cape Cod)可能会迎来降雨或雨夹雪天气。如果风暴进一步向东移动,那么这些地区可能发生暴雪天气。如果风暴进一步向西移动,那么内陆地区将会迎来更多的降雨,尤其是95号州际公路走廊一带。在这种情况下,一英尺及一英尺以上的降雪可能会向西移动至81号州际公路走廊一带及91号州际公路走廊北部地区。
Pydynowski表示,还有一种可能是,风暴在转移至新英格兰之前,可能会在中央阿帕拉契山脉附近发生降雪。在这种情况下,大西洋中部的95号州际公路走廊一带将可能会迎来降雪。
更为糟糕的是,随着风暴的加强,大风可能由海岸地区转移至内陆地区。最大的风速常常达40英里/时,这不仅为暴雪创造了条件,而且可能会破坏树枝,并导致零星的停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暴风雪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风暴发生期间,来自东北部的风可能将海水带至海岸,并令弗吉尼亚—缅因州的地区的海岸出现巨浪。
而此次暴雪的威胁,也令东海岸的“暖冬”画上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句号。此前在冬季的大部分时间,包括纽约和华盛顿在内的许多地区的降雪量低于正常水平。美国东北地区气候报道中心称,美国东北部多地在2月迎来创纪录的暖和天气。上周纽约气温甚至徘徊在70华氏度(摄氏21度)。根据 Accuweather网站,该地区2月份中有6天气温达60华氏度(摄氏16度)或60华氏度以上。
与此同时,美国气象局预计,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Arizona)、科罗拉多(Colorado)、新墨西哥(New Mexico)和犹他州(Utah)将仍会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预计这些地区的某些地方的气温高将达90华氏度(摄氏33度)。
http://www.fx678.com/C/20170313/201703131628251585.html
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北极变暖惹的祸
已有 600 次阅读 2017-1-16 15:59
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北极变暖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暴风雪席卷美国中西部交通及电力供应受影响
2017年01月16日14:42来源:环球网 .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路透社1月16日报道,15日美国中部大片地区受到暴风雪的袭击,导致从美国东北部的新墨西哥州到中部的伊利诺伊州的大片地区驾驶条件危险,电力短缺。
此前,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预警,位于美国中部和中西部10个州都会受到影响。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在15日全天会受到大面积冻雨影响,受灾影响也最为严重。
美国国家气象局称,堪萨斯州大部分地区积雪和大风可能会摧毁电缆,折断树干。原定于在堪萨斯城进行的全国橄榄球联盟的一场季后赛也不得不推迟至周日晚上,等暴风雪高潮过去后继续比赛。
为了保障高速公路得以通行,密苏里州运输部也在周日早间劝说驾驶员不要在堪萨斯城道路上开车。密苏里高速公路巡逻队称,受暴风雪的影响,已有至少三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但受天气影响,堪萨斯高速公路巡逻队并不能立即到达交通事故现场。
据俄克拉荷马州当地媒体报道,在周六,一辆卡车在结冰路面上发生车祸,造成一人死亡。当地高速公路巡逻队也并不能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受冰雪的影响,俄克拉荷马州,尤其是西北部地区,树木和电线都已折断。俄克拉荷马州电力输送公司说,在周日早间,5000余名住户家中停电。据“俄克拉荷马州电力合作协会”称,该协会7100个成员家中停电。该协会的发言人锡德•斯佩里说,该州内西北部的伍德沃德县的停电住户将会越来越多。(实习编译:罗川审稿:谭利娅)
http://news.dahe.cn/2017/01-16/108163324.html
2016年11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20度专家:极异常
2016年11月28日 15:59 中国天气网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1月25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11月24日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4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9度至12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MartinStendel)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11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20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1979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类似变化:2015年12月30日北极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年12月30日,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至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我们在2016年12月16日指出,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42.html
去年底,“中国气象爱好者”就提前预测“北极暴暖,中国大寒”。1月16日,“中大追风足迹”也在公众号中描述“超级寒潮”,“这股冷空气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冰封雪飘”。当时,“超级寒潮”还只是专业气象论坛-台风论坛里的话题。
去年12月30日,北极超过0℃!“铁马冰河”在他的公众号“中国气象爱好者”发文预测,“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中国气象爱好者”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20多年的天气追击经验使他对这种异常十分敏感。1月5日,他再次在公众号上发文提到,“暖空气去北极,冷空气被挤出来,都去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冷空气满了,就要来中国了。”但在12月30日后,我国迎来了一拨大升温,长三角、珠三角温度全线飘红,“有人和我说,你是骗子。”“铁马冰河”说。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我们在2015年1月5日发表的博客“赤道和北极的冷暖交换:北极奇暖,中国大寒?”中指出,据@@中国气象爱好者称,前几天,北极的气温已超过0℃,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12月在北极发现零上的温度,谓之“世纪奇暖”也不为过。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
http://news.sina.com.cn/c/2016-01-05/doc-ifxneept3698416.shtml
我们在2016年1月3日提出一个问题:暖流到北极寒流到哪里?
2016年1月3日我们预测的流向北极的超级暖流和流向亚洲的超级寒流。其中,赤道东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及北美洲中西部是最强暖区,也是袭击北极的暖流发源地;俄罗斯是最强冷区,也是寒流集结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815.html
比较我们的预测图和实测图,冷暖环流路径大致相同:东北太平洋和北美洲——美国中西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一道暖输送带穿过英国、挪威,直达北极点——“极地涡旋”南下的大体路径为穿越蒙古、内蒙古,直击东北三省,之后沿东线沿海行走,从朝鲜北部一路到达日本海——最终回归北美洲的暖流始发地。
我们在2016年1月1日提出一个问题:北极气温急升30℃高过融冰点:变冷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年12月30日,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至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我们在2016年1月3日指出,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增大了赤道和北极的温差,达到一定极值,将形成赤道高温的低压区和北极低温的高压区,造成赤道暖流向北极的热输送,这是北极异常增温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的原因。这表明2016年北极海冰大规模融化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89.html
2006-2013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从中国的情况看,最近的5个冬季更出现了3个明显的“冷冬”。我国平均气温2011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与近几年相比,2012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06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杨冬红等,2011)。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自20世纪就开始记录,上世纪60年代,北极冬季海冰覆盖面积为1400万-1600万平方公里,夏季末海冰覆盖面积为700万-900万平方公里,此后北极海冰面积持续下降。海冰最低覆盖面积出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9月份,最低记录是2007年428万平方公里,这一最低记录于2012年再次被打破。201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从2012年3月至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因此,北极周围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2年秋季,北极海冰的面积与体积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根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2013年3月25日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又逼近这一最低点,随时可能“打破纪录”。“北极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积甚至不足30年前的两成,导致北极变暖。”美国罗格斯大学沿海和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说,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并令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南下。
但是,全球变暖如何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专家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变化机制。
图1 格陵兰海冰融化导致的海水和大气的流动是北半球中低温度地区变冷的根源,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太平洋海温下降导致全球变暖停止。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2007年12月21日美国暴雪后20天,2008年1月10日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同样,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过暴雪。两地相继遭遇暴雪是偶然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呢?2009年12月9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是否为中国新一轮的雪灾敲响了警钟呢?
2013年10月3日至5日,罕见的暴风雪和龙卷风袭击了包括南达科他州在内的美国中西部地区,至少造成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0万头牲畜因灾而亡,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25万美元。
2013年11月16-20日,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和长春发生了破记录的暴雪。
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3444.html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年12月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08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7116.html
2017年1月第一周,暴风雪袭击欧美,这是中国暴雪前兆:都是全球变暖和北极变暖惹的祸。冷暖互变存在自然调节规律,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已经导致全球连续三年创最热新纪录,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给世界带来超级严寒(次小冰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将加强这一变冷强度。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