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构造干旱的新证据: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杨学祥,杨冬红
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作者:徐徐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23 11:52:24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康涅狄格州海洋开发信托基金创始人、董事Robert Ballard表示。
由该信托基金所属船只——“鹦鹉螺”号操控的深潜器共发现了500个新的甲烷源。此项发现在日前于纽约举行的美国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
不过,要确定来自这些甲烷源的气泡的具体成分,仍有很多工作待做。“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分析今年6月采集的大范围气体样本。”“鹦鹉螺”号首席科学家Robert Embley介绍说。
Embley同时表示,此前来自类似地点的样本主要是甲烷,但由水和甲烷构成的甲烷水合物也可以形成。
甲烷拥有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力,因为它锁住热量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40倍。弄清楚有多少甲烷正在从这些喷口处涌出以及有多少进入大气层,会使估测其未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成为可能。“第一步是对目前有多少甲烷正从海底涌出获得一个基准值。”Embley表示。
该团队认为,他们可能将在美国东部海底发现更多甲烷源。“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考察季,获得关于相关地点的更加全面的基本信息。”Embley说。
在此次国家海洋开发论坛上得以展示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罕见和怪异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深海探险船——“俄刻阿洛斯”号操控的深潜器,于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下来的。(徐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8983.s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我在2012年2月20日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2014年8月18日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3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2014-03-10 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2009年7月4日地震灾区遭遇“7.14”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地震-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年1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20年未遇极寒。
2015年5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2015年5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10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1998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Service)自1960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2012年2月2日的气温打破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的最高纪录华氏62度(约摄氏16.6度)。
1964年和1974年2月2日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7次强震),2012年同样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6次强震)。
1964年3月27日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9.2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美国加州的干旱已经连续5年,2015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美国大震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美国加州最近山火敲响警钟!
关注9-12月强潮汐时期的地震高潮。
9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9587.html
杜乐天认为,山火可能源自地下排气,雾霾与地震的关系值得研究:关注杜乐天的地球排气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0150.html
岳中琦认为,存在地震的天然气爆发成因和雾霾的天然气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10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47020.html
加州连续干旱是构造干旱
美国加州已连续4年处于极度干旱状态,我们在2012年就指出其与旱震理论有关。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如果美国加州已连续4年处于极度干旱状态即将结束,那么大震的到来就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1423.html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7825.html
地震是地震构造研究的课题,干旱是气象变化研究的课题,地震与干旱的关系是跨学科难题。以己之短,搏人之长,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少有人问津,也很少有人去评判,这方面的理论往往自消自灭,不为科学主流所关注。
事实上,跨学科难题是科学研究的突破口,本课题不仅有利于干旱预测,也有利于地震预测,正是当前学术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学术难题。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不仅有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还有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6]和高庆华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可以明显看到地震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
由此可见,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是降水再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地热不仅能造成干旱,而且能造成洪涝。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表明地热在降水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37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422.html
最新证据:甲烷正从美国西海岸上百个深海喷口涌出
甲烷正在从美国西部海岸上百个最新发现的深海喷口处涌出。“看上去,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州的整个海岸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源。”
这为美国加州的构造干旱和地震预测提供了新的证据。正如我们所预言:
极端灾害集中美国绝非偶然:巨大能量在地下蠢蠢欲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3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583.html
参考文献
1. 李宪之. 亚太地区1991年春夏两季自然灾害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30(3): 355~360.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郭增建, 秦保燕, 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116-117, 135-138, 212.
6.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7):8-9.
7.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8. 战淑芸. 厄尔尼诺事件和地震活动[M]. 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 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集(1990).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02~305.
9.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10. 杨学祥, 陈殿友.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