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汐预警:中国今秋及冬天要警惕拉尼娜现象影响
台风红色预警和潮汐组合:“莫兰蒂”15日登陆闽粤
我们在9月15日指出,潮汐组合C:9月17日为日月大潮,9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度,9月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台风发生在强潮汐时期,将会受到潮汐的激发而增强,形成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2005年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SAOMAI)2006年8月5日晚在关岛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恰逢8月6日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历时12小时在南北纬28.6度之间震荡一次,使“桑美”8月7日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加强为台风;8月9日为日月大潮,11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时差不超过3天,形成强潮汐,半日潮使“桑美”在8月9日上午加强为强台风,傍晚加强为超强台风。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60米/秒),中心气压为920百帕,是近50多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427.html
2016年8月拉尼娜形成,9月17-19日强潮汐组合加剧台风灾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996.html
我们在2015年8月24日指出,如果2016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3月是厄尔尼诺高峰期。
受2016年3月9日日食在低纬的影响,2016年3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2016年9月1日日食在赤道的影响,2016年拉尼娜在9月至11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如果2016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2016年8月至11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郑飞教授的预报与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1753.html
关注2016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1990.html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我们在2015年5月27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极热之后是极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相关报道
台风红色预警:“莫兰蒂”15日登陆闽粤
2016年09月14日22:22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4日06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14日)早晨5点钟位于我国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大约510公里的台湾以南海面上,就是北纬21.1度、东经121.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0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8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1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100公里。
预计,“莫兰蒂”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14日白天将掠过台湾东南部,趋向闽粤沿海,之后强度逐渐减弱,并将于15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晋江到广东惠来一带沿海登陆(42~50m/s,14~15级,强台风级),随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于16日凌晨到上午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大风预报:14日08时至15日08时,南海东北部、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台湾沿海、福建沿海、浙江南部沿海、东海西部和南部将有7~10级大风,部分海域和地区风力有11~12级,“莫兰蒂”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和地区风力可达13~17级以上。
降水预报:14日08时至15日08时,浙江东部和南部、福建东部和中南部、广东东部、台湾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其中,福建东北部和东南部、广东东部、台湾中南部等地的局地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50~450毫米),上述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可达30~60毫米。
防御指南: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http://sh.people.com.cn/n2/2016/0914/c134768-29005982.html
2016年9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已有 619 次阅读 2016-7-29 15:37
2016年9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9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9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9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9月9日为日月小潮,9月1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2701度,9月7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9月17日为日月大潮,9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2度,9月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9月2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825度,9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年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393.html
中国今秋及冬天要警惕拉尼娜现象影响
2016-09-19 08:17:41 和讯网
从中国国家防总办公室获悉,今年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于9月15日凌晨3时在中国福建厦门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级,风力15级(48米/秒),此后强度迅速减弱,15日7时减弱为台风,17时减弱为热带低压。然而,强台风“莫兰蒂”使福建、浙江两省受灾损失较重。监测显示,受“莫兰蒂”影响,14-16日福建东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降暴雨到大暴雨,福建、浙江的38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截至17日8时,两省共304.3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15人,直接经济损失210.73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莫兰蒂”刚刚过去,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又将袭来。据悉,“马勒卡”于17日凌晨开始大范围影响台湾,虽然风力不及刚刚过去的台风“莫兰蒂”,但强降雨至当日晚间仍笼罩台湾北部。这也是继15日刚刚离境的今年最强台风“莫兰蒂”之后,台湾遭遇的第二个强度较大的台风,一度有所恢复的岛内交通再度受阻。海运停航93航次;航空方面共取消183个航班,另有多个航班延误,绝大多数为往返两岸的航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台风天气变多,与全球变暖及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有关,拉尼娜是一种海洋大气现象,其特征是赤道太平洋(601099,股吧)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拉尼娜现象常常发生在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平均有一半的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以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方式影响全球气候类型。2015/2016年,全球出现了持续21个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其持续时间和强度均被认定为1951年来最长和最强。随着近20年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结束,拉尼娜现象正在到来。受拉尼娜影响,今年秋季台风可能偏多,将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洋灾害偏重。要警惕的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接连出现四次严重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致使我国南方近20个省(区、市)的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此次灾难最终导致一亿多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分析,当年的拉尼娜事件是引起大范围环流异常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早防范。
(责任编辑:孙建楠 HN010)
http://opinion.hexun.com/2016-09-19/18607551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