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对于家常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工作是为了谋生,但是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导演试图告诉我们,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蕴藏着中国人最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是希望得到物质的回报与精神的鼓舞,这也是最平实质朴的想法。
我们先来说物质回报。最近,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发布教育蓝皮书,书中指出: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3378元,其中,专科生2285元,本科生3278元,硕士生5461元,博士生8800元。有数学基础的读者都知道,在统计中,平均数这个概念是不能太当真的,比如说我的考试分数20分,你的分数是100分,那么我们两个的平均分是60分,平均分及格了,但是这个数字反映的也许不完全是事实,甚至会误导我们。所以很多同学看到一些平均数字的时候,会自我调侃一下:我又拖后腿了!平均数不能太当真,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心中有数即可。
专科生2285元,本科生3278元,硕士生5461元,博士生8800元,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整体上来说,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这也说明高学历还是值钱的,并不是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我们看问题就这么浮于表面,那未免就太武断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平均数,(这组数据来源于某大学公布的2013毕业生就业白皮书)该校2013届研究生起薪情况:电子、计算机、信息、软件等专业在8413-10453元范围内,数理化生、文史哲等专业在4338-7250元范围内,比较低的是医学院3247元和政府管理学院4146元。相应地,本科生起薪情况:电子、计算机、信息、软件等专业在5579-7266元范围内,数理化生、文史哲等专业在4268-5181元范围内,比较低的是法学院3771元和大气科学学院3782元。这些数字来自一个学校,样本也不是很大,但是和之前的数字一对比,我们马上就看出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解读之一就是,学历对于起薪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专业。
解读之二,一方面来看,毕业生起薪排名靠前的院系,仍集中在IT相关专业,这与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来看,除了IT以外的其他专业而言,本科生的起薪和研究生的起薪差距并不明显,这也暗示了与之前相反的结论,即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了。亲爱的读者,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力呢?大家可以自己好好思考一下。
上图是来自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大家一看就知道,根本就不需要分析,硕士学位授予数量急剧增长,你说还值不值钱呢?现在研究生学费也开始收了,单纯从经济上考量,读研究生还合算吗?我想大家也是心知肚明了吧。
我们再来换个角度,还是该校的起薪。2011届本科生起薪平均4254元,研究生4788元;2012届本科生4827元,研究生5924元;2013届本科生4906元,研究生6089元。表明上看好像每年都在涨,说明这个学校的学生就业质量在上升,如果我们结合前面不同专业的起薪分布和这十几年该校学生平均起薪的数字综合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用人成本在不断增加,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增长;二是产业布局方面,信息技术软件行业仍然在飞速发展,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再插播一段,该校的医学院研究生起薪比较低,才3000元出头,我对这个数字非常感兴趣,仔细询问了相关专业人士,硕士在医院确实整体待遇不高,其实医生的阳光工资也不高,再加上近些年医患关系紧张,恶性循环,医学院也得不到较好的生源,情况可谓是雪上加霜。有些数字可能比较模糊,也可能不太靠谱,但是仔细揣摩,背后反映的都却是社会现实,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存在即合理!再套用一下名言,没有无缘无故的起薪,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未来。
说完物质回报,我们再来说精神鼓舞。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在工作中得到生存,自然会考虑到发展的问题。这就好比温饱之后会想到小康,会想到寻找幸福感,追求成就感,这也是家常过日子的道理。
如果我们把工作作为一个模型,体现这个模型的有那些参数呢?排在第一的当然是待遇多少,工资福利等,当然还有职业前景和工作性质,比如说有没有编制,稳定与否,离家远近,工作时间,要不要加班,要不要打卡等细节。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你的offer选择,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参数,最好量化的还是工资薪水。所以我一般建议,如果你没什么非干不可的理想情怀,那还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工作旅程,即谁给的工资高往拿走,这样最简单,也最现实。
当然,生活如果只是数学,那就没那么多纠结了。数学往往只反映出一半的世界,也并不适合所有人。我写这个系列,毕业生主要还是侧重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博士生的求职行为和本科生与研究生是不同的,这个后面文章会具体分析,先告诉大家结论,本科生和硕士是类似的,但是博士不同。博士生的出路,主要有这么几块,一个是博士后,第二是高校,第三是公司。这些方面其实科学网上的很多老师同学都已经分析过了,我就不再赘述。但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就在于,如果你要进政府机构、医院、高校以及公益组织,那就不要在乎工资卡上的那个数字是多少,就国内的情况而言,上述机构工资不太高,想要发财趁早不要进这个门,还是公司,做做实业靠谱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编制。编制这个词要来谈,都可以写书了,中国人对编制有着某种疯狂的趣味,本质上讲,中国人认为稳定不变也是一种收益。这就有点类似中国人对汽车的后排空间也是有着某种疯狂的趣味,本质上讲,也是中国人对于家人的眷顾。这些本身都没什么,但是这些都会转化为生活中我们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个人认为,博士生如果想在体制内或者体制间(表面体制内,实际体制外)就业,那还是要追求一下编制。如果高校或者事业单位的编制满了,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些政府部门的直属单位或者事业单位外围机构,这些地方也需要人才,并且你去了,人家也会更重视你。
精神鼓舞也有其他方面的体现,但是鞋终究是穿在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前面我说了,很多人的工作,其实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激情也许会耗尽,意志也许会消磨,但是找工作就是这样,找对象也是,前一阶段是不要怕,大胆去找,大胆去创,找好了,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了,就不要悔。工作很重要,尤其是第一份工作,要慎重。但是也不要过于在意,而迷失自己,毕竟你还可以跳槽,即使是找对象,你也可以分手,或者离婚,路都是自己走的。
其实,不管是物质回报,还是精神鼓舞,我所谈的家常,我想说的观点,还是我对于那句非常普通、却又蕴含深刻的话的理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文中统计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具体出处已说明,作者本人并未核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