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位老师都在讨论延期博士的问题,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在我看来,这些观点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公”说,如果你足够优秀,延期又有何不可呢?“婆”说,我如果优秀的话,我干嘛要延期呢,正常毕业不好嘛,对吧?相比而言,我更赞同“婆”的观点,因为“婆”的观点更接地气,但是“公”并不是这一观点的对立面。在我这篇文章中,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再将这个话题引向深入。
首先,我们来看,人过上百,五颜六色。有好的,就有差的,有那种好的博士,也有那种差的博士,我这里说的好差只是从毕业要求指标方面来说的,并不能衡量这个博士本身的好坏,因为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毕业观》,里面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一千道一万,你首先得能毕业。毕业才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能毕业就先毕业,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有些时候,只有当博士“生”变“熟”了,你才能谈其他,否则你永远是“生”的或者说是半生不熟的。
按照国内的学制,博士三年,三年后要么毕业,要么延期,主要就这两种情况。据我所知,一些学校学风比较严谨,正常毕业的人数只有五成,还有五成都要延期。一年以后,即延期一年的,这五成里面,三成会毕业,还有最后的二成是要长期奋斗的,更有甚者,会出现中途退学和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都是学生的责任。
好的能正常毕业,差的延期,但是这个所谓的好,也只是比差的多灌了几篇SCI论文而已,不能代表什么。如果我们说,能顺利毕业,我们就给他献花掌声,不能顺利毕业,我们就把他打入冷宫,这显然是愤青的思维模式,而并不是培养人才的思维模式。有的时候,我觉得,延不延期跟这个学生本身是不是足够优秀并不成严格的对应关系。好学生也有延期的,差学生也有混到学位的,我这里的好差是指学生本身的学术潜质。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先抛开是否优秀,是否延期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身在国外的人是很难体会国内学生的苦衷与无奈。我们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利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延期博士的合理利益。延期博士是确凿无疑的弱势群体,不管是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他们都是可怜人,应该帮助他们。这方面有些学校做得非常不好,比如说原先的宿舍不让住了,国家补助没有了,助研费没有了,做什么都低人一等,这显然是不对的,更是不公平的。那怎么样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延期博士的合理利益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条,我们可以切实推动的。
首先是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国内现在硕士或者博士是三年制,在职的可以读四年,硕博连读一般是五年,这是基本的学习时间,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有些学科,尤其是一些毕业难度比较大的基础学科,这个培养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延长一些,太短了,学生的质量并不能严格保障。部分学校的最长学习年限是七年或者八年,据我所知,有一些熬到最后超过最长年限也没有毕业,非常可惜,既然这样,为什么之前不分流呢?如果一个学生三年的博士,读了六年两倍的时间都不能达到毕业要求,还熬那两年是在等待奇迹吗?(当然一般身体原因需要休学或者女同志生孩子之类是可以理解的。)毫不客气地说,这个时候导师有很大的责任,有责任的同时也要给导师相应的权利。如果六年还不行,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应该退出。
弹性学制固然好,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但是也不能把它当香饽饽,诚如有的老师所说,一些导师是很无耻的,既然弹性学制了,我说了算,你就六年毕业吧,这显然也不行,大部分导师是为人师表的,但是不能排除有些老师利用这个来压榨学生,故意不让其毕业。所以我之前说的是逐步实行,在一些延期比较严重的理工科学校,像我之前说的正常毕业和延期占五成和五成的学校,实行起来相对合理一些。再加上一些学校本身入学的时候就是申请-考核制,这本身就可以和学位培养衔接起来。入学一年以后进行考核,考核优秀按照三年毕业来培养,即原来的学制,考核中等按照四年毕业来培养,考核不合格,或者垫底的,不具有培养潜质的,直接可以劝退,这样其实比较合理,不要熬到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其次是经济上保障学生正常收入。延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延期,也无话可说。如我前面所说,如果原先的宿舍不让住了,国家补助没有了,助研费没有了,做什么都低人一等,这种延期本身就是强拆行为,没有一点培养人才的意味。有位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大学之道不仅仅是大楼,也不仅仅是大师,我们还要有大爱,大爱我的理解就是,要有培养人才的那种人情味,没有人情味来谈培养质量,那都是面子工程,都是花架子。其实宿舍继续给你住,各种补助继续给,总共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这种雪中送炭的事情你都不做,何谈培养呢?基本生活保障了以后,我们才好谈其他。
前面说了弹性学制,一些导师开心了,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延期吧!但是有些学校做得特别好,给导师延期学生的权力,好,你延期那你就得负责,学生的补助从导师的经费走。比如说,一般在读博士学生每月补助1000元,到第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延期第一年了,那补助就变成每个月不低于1500元了,这个钱且全部是导师出。延期第二年就不低于2000元了,这样一来导师的压力就非常大了。导师既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又要防止学生各种抗议闹事惹麻烦,这也是对导师权力的一种约束,当然从更高层面来说,我们不是为了玩权力游戏,我们是希望博士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并且有一个基本的保障。那学校层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再次是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学校或者从研究生院来说,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以前教育部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搞了好几个特色项目,比如暑期学校、博士论坛、创新计划等等,有些学校流于形式,但是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老牌的985名校,确实搞得不错。有些学校在延期研究生这一块也是先试先行,当然主要还是延期博士这一块。据我所知,一些学校就有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A计划,B计划和C计划,ABC一看就知道是分层次的,确实,各个院系各个学科各个学生,情况都不一样,你搞一刀切肯定不行。
A计划就是为了那些已经达到毕业要求的,想要更上一层楼的,申请国家或者省优秀论文的,个人自愿申报,一般这种情况是已经具有一流文章的学生,你只要签字,即表明你自己愿意延期,相反,你只要达到毕业要求,你不签字,那导师也没办法让你延期,原则上你就得答辩走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这样一来,师生之间在毕业这件事情的矛盾一下子就解决一大半。B计划也是已经达到毕业要求,或者即将达到毕业要求(需要导师书面保证),个人自愿延期,一般这种情况是已经具有二区文章,希望增加就业砝码的学生,也可以保障你的利益。C计划是还没有达到毕业要求,这就不是自愿申报了,是如果你够不上A和B,那C就是一个警示,你必须延期,然后需要走一个程序,引以为戒的意思。ABC的本质一方面是分层指导,科学管理,心中有数;一方面也是在充分尊重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来签一个“毕业协议书或者合同书”,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才是精髓所在。当然ABC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A计划获得者一年可能有10万块钱收入,仅次于博士后待遇,甚至比讲师待遇还高,B计划一年可能有6-8万块钱收入,C计划一年大概3-5万收入。
最后,要想让延期博士的利益最大化,还是趁早毕业,读博虽易,毕业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的人读研读得很辛苦,有的人却很轻松,各人的机遇不同而已,有的人跟了一个严的老师,整天忙这忙那,任务不断;有的人跟了一个松的老师,整天轻轻松松,老师自己也是心不在焉,学生自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青春是自己的,你可以选择,主动权在你手上,你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给你安排了什么样的生活。即使延期也要泰然处之,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完成学校的毕业要求。面对一个比较严的老师,你当然要战战兢兢,也要坦坦荡荡,做好分内之事,不断自我培养,也可以抽点时间磨砺自己的品性,也可以劳逸结合,学习与别人沟通,也可以和老师沟通,甚至博弈,从而相互妥协。面对一个比较松的老师,那你一定要自己培养好自己了,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心中有底,要格外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人成才,幸福之门才会打开,这时候你跨进去,然后顺利毕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