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经历了很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通过与自然界的长期协同式发展,适应各地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农业活动产生了具有多样性价值的农业文化景观。比如:云南元阳的哈尼族梯田、广西的山地梯田、广东的桑基鱼塘;还有草原游牧景观、江南水乡景观。另一方面,农业活动传承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比如民俗、年节、民间艺术等这类无形文化遗产。
在经济学理论中,文化通常被作为经济增长函数中的一个外生变量。但是,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未被忽视,甚至被纳入了“经济发展”的概念框架。农业文化对农业生产亦具有一定影响。有资料表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就提出日本文化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保持日本水稻生产也就保护了日本的“稻米文化”,这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日本的粮食供给。
环保主义者在关注由于现代农业生产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时,忽视了因其所导致的农业文化多样性的下降。如果很好地利用这种农业文化,将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村社会和谐、农民素质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提炼我国农业的文化内涵,把乡村农业赋予文化理念,并加以升华和弘扬。比如,可以把农业生产与“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联系起来,这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会有显著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