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不可操作的究竟是什麼?

已有 3371 次阅读 2009-4-23 09:09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敬畏自然, 科学主义, 人定胜天, 反科学文化人, 征服自然

2005211日《新京報》

不可操作的究竟是什麼?

辛普里

  近來關於敬畏自然的相關爭論非常熱烈,從其引發爭論,喚醒公眾關注而間接推動中國環保教育、普及環保理念的角度上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這層意義上,我們真要感謝那些將環保理念打成反科學的人的精彩表演。
  反對敬畏自然的科學主義者的一個論證思路是說敬畏自然不具備可操作性。對此,那位可愛的女初中生馨兒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回應,我這裏就偷懶照錄原文,不再費事自己寫了。她說:敬畏大自然不是手段而是態度。如果懷著一顆敬畏大自然的心,又怎麼會去做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有人說人與自然相和諧是句空話,我要問,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難道不是一種人與自然相處的方式嗎?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基礎在哪兒?就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裏頭呀。這些不就是敬畏大自然的可操作性嗎?
  說敬畏自然不可操作的人,其實是有一個預設前提的,那就是不願意約束和節制人類的欲望。例如,在建水電站的問題上,是只考慮人類用電的需要,還是既考慮人類的需要,也考慮工程對自然生態的破壞,這兩種做法就是體現了不同的思路。後者就是敬畏自然的思路,這不是邏輯上不可能,而是對於某些無視自然價值的人來說,要他們為了自然生態環境而克制一下舒適生活的欲望比登天還難。也就是說,對於不願意改變價值觀念,不改變生活方式的人來說,敬畏自然是不可操作的。這並不是敬畏自然的問題,而是他們的問題,說明他們的環境倫理觀太落伍、太野蠻了。
  這裏想要說的是,在環保問題上,所謂以人為本的口號,且不談其與主流的環境倫理學觀點相衝突,且不談其在倫理學學理上的漏洞,僅就實踐而言,它反而是缺乏操作性的。因為按照所謂以人為本的人類中心主義立場,自然存在物只有其作為對人類生存有利的資源才能得到被保護的地位。但是人類的知識欠完備,科學不萬能,理性非無限。所以人類實際上常常不知道,一個物種的毀滅、一個生態系統的破壞,究竟在長遠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有些物種、生物群落或者景觀等等,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候由於知識的局限,認識不到它對於人類的價值。可是,我們要是為了某種當時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的理由,破壞或者毀滅了它,而這種破壞和毀滅常常是不可逆的,那麼這豈不是就損害了人類的長遠利益,不是在對子孫後代犯罪嗎?
  即使我們已經具有了足夠的科學知識,知道某個特定的物種滅絕或某種生態系統的破壞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可能會根據當時的價值標準決定犧牲環境而要獲得某種當時覺得非常重要的利益。可是這種得失的權衡,後來看卻常常是要後悔的。所以錯誤的決策,不僅可能源於錯誤的知識,也可能源於錯誤的價值觀念。
  同樣在人類知識不足的情況下,對自然敬畏態度保持較好的社區,自然生態環境往往保護得就比較好。而昂揚著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大無畏精神的地方,環境破壞得就非常嚴重。活生生的歷史事實,不能不令人深省。在人類的科學知識和價值觀念都可能會出現錯誤,而環境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的前提下,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顯然是一種審慎的理性態度,既是一種領會了生態科學真諦的科學精神,也是真正可以操作的關心人類長久利益的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是合理的、進步的價值觀念,但它並非最高的、充分的價值觀念。以人為本只能限於人類社會內部,它必然要以人類社會的存在為前提,而人類社會存在必須要以最低限度的生態平衡作為前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倘若地球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以至於人類社會不復存在,則以人為本從何說起呢?所以說以人為本是一個很好的思想,但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超出了它適用的範圍。
  科學主義者這次討伐敬畏自然,從何院士文章的口氣看,本來是覺得理直氣壯,勝券在握的,所以雖然非常缺乏相關的環境倫理和環境哲學專業知識,卻要以院士之尊來嚴厲批評自己其實並不真懂的觀點。但現在從網友和各家媒體的反應看來,科學主義者的預期應該已經落空。
  其原因很複雜,這個案例也許是個科學社會學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的好題材,按我目前的理解主要有兩點。首先,科學主義者們低估了中國普通公眾的環境意識。中國雖然目前環境現狀堪憂,環境意識也亟待提高,但是大家對環境的關心,對環保人士的尊重,不是挑出一兩個知識性錯誤,扣上偽科學反人類子就能抹煞的。反科學偽科學的帽子現在生產得太多而貶值了。隨著科學主義者不斷地在社會各方面排斥先進文化,反科學人士隊伍不斷壯大,科學主義的真面目不斷暴露,科學主義者也越發孤立無援了。
  其次,科學主義者原以為,敬畏云云有宗教迷信之嫌疑的思想,在科學面前定會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的。然而,正如田松在科學的迷信與迷信的科學中所指出的那樣,對科學的迷信也仍然是違背理性的迷信,而敬畏自然的迷信卻可能暗合科學的道理。至於常被科學主義者當作反面典型,與敬畏關係最為密切的宗教,其與科學的深刻複雜的關係,在當代社會的正面價值,尤其是節制人的貪欲,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意義,通過這場爭論,反而格外地凸現出來了。這也許是某些仇視宗教的科學主義者們在當初挑起這場爭論時所始料未及的吧?
  現在看來,不可操作的絕不是敬畏自然,而是不考慮自然生態的人類中心主義,更是偽科學、反人文的科學主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227666.html

上一篇:守護我們幽暗的夜空
下一篇:皮罗的梨树【刘华杰】
收藏 IP: .*| 热度|

2 李侠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