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是为中学物理课程论与教学论方向的教育硕士准备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程的原初想法来自中教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想法。多年来大量基于教育学新理念的改革内容被加入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造中。但从大学物理教师的角度看来,这些改革绝大部分存在着目标不明和执行意义可疑的基本问题。部分原因是,基础教育的许多基本理念来自于古典时期的初级人文教育,和本质上是近代科学一部分的物理学的基础教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尚未得到充分论证。
这种内在缺陷之一表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近代化(!)改革中。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尝试,无论正确和错误我们都无意过于深入重复,或者说,教学内容的实质改革特别是现代性成分的加入过于困难,不是大部分教育硕士以及教师能够解决的东西。但我们注意到,中学物理中的实验部分,无论演示,验证还是探究实验,(在国内)长期以来都处在改革行为之外。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目前整个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思路还停留在别莱利曼《趣味物理实验》的水准之下。这原因的本质是,定量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设计人力成本和实现成本过高,并且对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素质要求超出了传统的“优秀教师”要求。但这也就导致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设计和实现都远远落后于社会状态,甚至落后于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水平。
如果我们将基础限制放宽到教师具有一定的应用物理基础知识和素养的程度,我们会发现,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基础物理实验的设计成本和实现成本发生了数量级的改变。越是脱离基本“日常感觉经验”(非社会生活现实)的技术装备,其成本越降低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于是,我们可以更多的按照物理学和教育学本身的逻辑来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而非像别莱利曼一样受制于成本;同时,近代物理学中“不能用感官直接感觉”的部分也可以放入中学实验范围之中。于是,我们希望从现代社会的日用技术和现代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角度审视和重建中学物理的实验内容。
近年来,国外已经有大量这方面的成功实践,随之也引出了一系列问题,即使不考虑这种方式对于现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影响,至少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切成功的技术都和魔法无异,事实上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技术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理解事务”引向“理解问题”,从“面面俱到的理解”引向“对框架的设计”。这无疑是现代社会分工导致的根本性理念改革,但我们尚未真的弄懂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整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问自己:以现代技术修改教学过程,应该修改的目标还是手段?这些修改做法应该如何应用于教育实践?它的真正理念是什么?它对于教学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能把这些改革做好?这些改革是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
书稿成,应以此为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