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上曹教授算是一个比较好玩的博主(好玩一词纯粹中性,表示看他的博文常常能有引发吐槽的效果),而且相对于另外一些言必称教育的博主来说,曹教授在教育方面要比较熟悉一些,所以火力全开状态下也就比较凶暴一些。这不,最近曹教授又和前两年(注1:慕课其实已经有点过气了,翻转课堂刚刚到顶)风行的慕课之类掐上了。然后又有一位赵教授在对面捍卫教育改革新方式。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别的哪位好玩的博主加入(注2:。。。。。)。
我是属于不好玩的博主那个类型,所以这篇大概也不会太好看。从原则上讲我觉得应该把两位都拿(喵)态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一下,然后做出各种论断,然而这个似乎不合适。所以这里只能说两句擦边话,敲两下太平拳。
首先,从诛心的角度,我们来看看两位的方向,一个是数学的,一个看上去是计算机科学或者计算机技术。估计教的东西或者熟悉的东西,也基本都是自己方向的。好吧,我个人感觉,正常(注3:科学网上可能是不正常人居多,我没有分析过)教育里面的学科,我们可以分成这么几类:第一类是以传授常识体系(注4:常识是个很大的问题,譬如AI不能实现很大程度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建立常识库)为主,比如说历史,政治。它们的特点是,首先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没有固定答案的东西只是一些应用技巧,所以实际上谁来讲这个,在知识层面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在应用技巧上。第二类是以传授抽象概念为主,比如数学,物理。它们的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最好答案”(注5:不要和我争论好坏相对性这种问题),并且如何识别“更好答案”是重要的目标和能力。第三类是以训练行为能力为主,比如计算机,舞蹈,绘画,它们的问题本身就不存在标准答案,只存在管用的答案,而且只要能混一个看上去不太差的答案就可以了。还有最后一类是不知道它到底是干啥的,比如语文,外语,音乐。(注6:科学网上也许有人能讲清楚这些是干啥的,但他们未必知道这些到底是干啥的。这是理念和现实的一种断裂。)
咱们分开来说,先说Moocs。这玩意本身其实只是把课堂定装化了,本身和正常教学的区别无非是(1)没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2)缺乏针对学生的独立定制(学生自己是无法定制教育的)(3)没办法做质量控制。所以针对这个也没有太多好说的,喜欢省事就用,不喜欢就不用。真正要说的事情是,从曹教授以前的博文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看法,他觉得大部分“教育改革标杆”都是根本不懂专业的,或者说他认为大部分教科书以及专业“指导教师”,上课的指导思想就是“不好的”。比如说,他觉得天平称物或者计算器乘法之类的东西代替正统的数学概念演进教学,是一种丧(喵)病行为。你可以看到我前面对数学教育的分类,曹教授看法是否过于凶暴咱们另说,这种“不好就是坏的”思路在数学和物理教师中非常常见(我不会告诉你我对这个的看法,然而我确实不能说曹教授错了,比如我有时候就觉得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概念的引入方面简直就是缓则思路)。那么让我说出曹教授背后的想法:Moocs将太多的“不好的”(曹教授:不合格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放在网上冒充权威,会导致大量的教师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一种典型的劣化市场的行为。
相应地,赵大侠的思路也很好理解:计算机学科本质上是训练技巧,一个师傅教99个学生,技巧至少99样,所以并不用在意好不好,只要Moocs能够让学生多一种接入通道,就是有好处的。
至于你问我?根据我个人经验,我教电动力学的时候会觉得Moocs完全是坑爹,但教计算机和射频电子学的时候又觉得Moocs不错,所以这事我也是分裂(喵)态。
然后咱们说微课。微课到底是啥玩意?至少我现在看不出这是个啥玩意,我理解这就是幼儿园的“十分钟注意力教学”,因为幼儿无法连续集中注意力十分钟以上,所以有教育家提倡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十分钟单元,每十分钟换片放风。微课大概和这个一个思路,认为地球直立猿(喵)随着EQ和IQ的死宅向退化,已经无法指望任何人进行连续十分钟以上的严肃学习,所以把课程拆成一系列单元,并且把单元转换成视频,然后叫做微课。这个事情我个人并没有太多看法,因为这东西暂时还处在发展中,并且我是个比较开明的老卢瑟,所以觉得在目前来说教育迎合死宅退化也不是什么反人类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你怎么能保证在拆解单元的时候不破坏连续性?比如你做一个证明要三个黑板,你告诉我这怎么搞成十分钟单元?或者你讲一个并行算法你能在10分钟内完成吗?而一旦把一个完整案例拆成两三个单元,那就会带来另外的问题,休息-遗忘问题无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更严重一些,对于概念性或者推理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转换视频呢?你讲量子力学的不可克隆定理,用十分钟视频和用ppt有实质区别吗?如果直接是ppt分段,那么微课的投入意义何在?所以你看,这事和Moocs还不一样,微课暂时还是一个非常试探性的东西,并且大部分涉及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思路。当然,因为没有解决思路,我个人支持去实验去探索,但是有没有效果咱们要事后分析。
最后咱们看翻转课堂,这是啥?简单的说这是自学为基础课堂为辅助,倒转了正常的教学次序。这件事我只说几个疑虑,也是从两位大侠(注7:韦小宝曰,大侠就是大喵喵)的表现可以看到的:对于应用技巧训练型的学科,本来主要工作就应该来自自学,这看上去应该很适应翻转课堂(所以你看赵大侠。。。),但是自学的效果如何控制?学生如果不愿意自学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吧这是现代教育的不治之症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么我们来看另外的学科。常识体系型的学科,自学是可行的吗?历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熟记某个历史人物是否是瘸子,而且要建立历史体系框架,让学生通过课下阅读的方式去学习世界历史,能够让他们了解体系框架到底是什么吗?当然我没有说不可能,我只是觉得好像很难。咱们来说概念学科,通过自学来掌握数学或者物理学的基本idea,这是可能的,但也是非常困难的。最简单的一点是,我们从来不在课上讲授一个问题的全部来龙去脉,也不会给出全部的注记和分析,而是满足于给学生找一条最简单(最好)的概念通道。(费曼:我个人并不知道物理学理论的细节知识,我只是在使用的时候把它推导出来)那么好吧,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全部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且自己复现物理学四百年的框架?这需要开销多少精力和动力?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到的吗?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生自学中常常会被“坏的”(甚至是错误的)内容所吸引,比如曹大侠念念不忘的虚数概念,或者科网上一群知名博主的各种神奇理论和理念。
当然,在这一点存在一个重要的反论,我先说出来(这也是很多教师本能地抵制前面全部问题的核心):既然翻转课堂是一些名师提倡的,那么肯定有它们的道理,而且这些人教课肯定比你强(要不人家工资怎么比你高?),所以老老实实去跟随就好了!这个反论本身无懈可击,但是你看比如曹大侠肯定会直接反驳,所以我就不详细讨论了。
总之,立场决定意识,屁股决定脑袋,教育改革吵架的核心大致如此。作为管理方希望的是少点教师少点学时腾出工资空额,作为教师来说总是不希望让位给录像机和复读机,人生艰难不必在意。最后,大家和我一起唱:1234567….
-----------------------
写完了才想起漏了几句话,还是写上吧:
从诛心的角度来说,moocs和翻转课堂的动力,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等到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越来越多, 而教学时数越来越少,所以大量的改革用来研究“如何减少课堂时间”。为了理解这一点,你只要看懂为什么这种教学改革总是针对专业知识性课程,而不是针对更加适合的通识课程就行。在原理设计的层面,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既然八路军无法指望有日本鬼子的炮,那我们就研究拼刺刀怎么更有效吧。但问题在于,传统教学理念中以课堂为核心的思路并不是一个“习惯”,而是已经对教学的困难进行了妥协:我们课堂上只能介绍很基础的框架知识,homework才是用来补充细节的。moocs和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考虑了这个问题吗?依赖于moocs和翻转课堂的改革者们,是否已经将课程体系进行了这种根本的改变?还是仅仅出于节省工资和教学时间的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