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越院士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成为民间最热闹的习俗。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每逢新春佳节,时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的王越院士都要举办联谊会,邀请在京国防科技领域的院士来校座谈。我当时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活动自然由我来负责筹划、实施。为了活跃气氛,我特意将参会院士姓名制作成灯谜,利用节目表演空挡,供与会专家学者竞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给王越校长制作的灯谜是“勾践(秋千格)”。勾践乃春秋时期越国君王,公元前494年大败于吴国夫差,被迫接受奴役,受尽屈辱;重返越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灭吴称霸,尽雪前耻。王越院士是我国著名雷达技术专家,江苏丹阳人,属越国后人。改革开放初期,担任某雷达研究所所长十余年的他,在山沟里带领科技人员同样卧薪尝胆,使这个只能研制单一型号产品的纯科研单位,发展成为可同时承担多型号多项目及产品研制任务,军品民品科研生产、开发与经营齐头并进的新型科研单位;经他设计的我国国产第一代岸炮雷达、第一部全晶体管化炮瞄雷达先后列装部队,有效地提高了战斗力。1993年调任北理工校长后,他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亲自为学生讲授《信息对抗技术》课程,提出并建立了信息对抗系统理论体系,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理论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2年4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专门举办信息系统理论与分数域信号处理学术研讨会,以学术活动的独特方式庆贺王越院士八十寿辰。我有幸应邀参加庆典,感慨年轻时曾得王校长耳提面命教诲,先生之恩,山高水长,永生难忘,遂作寿联一幅,以表祝贺:“科苑王者风范,学府吴越大家”。2017年春节期间拜访王校长,又专门作藏头诗一首,再表对老领导的崇敬之情:
王者雷达巡卫天,
越地才杰针藏棉。
校院教书育桃李,
长空探波研天线。
新辟信息安全域,
春洒桑榆晚霞颜。
快畅人生无盲区,
乐享吾辈祝福言。
我至今还记得那几次联谊会上给一些院士制的灯谜,如给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专家叶培大院士制的谜“给小苗浇水”,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王选院士制的谜是“战国七雄推盟主(秋千格)”,给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院士制的谜为“乡村喜得好雨”,但最为得意的谜语是为朱光亚院士制作的——“红外线夺冠”。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红外线夺冠,红光(朱光)自然是亚军了。这个谜语对不是学自然科学的人来说难度很大,但对于参会的两院院士来说,在特定的人群范围内猜,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朱光亚院士为“两弹一星”元勋,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时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与作为国防科技院校的北京理工大学合作颇多,在负责筹建中国工程院时与王越校长交往甚密,对北理工可谓感情深厚、关爱有加。1995年,北京理工大学成立董事会,他还欣然接受名誉董事长一职,鼎力支持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其时,我兼任校董事会秘书长,在当年9月举办的建校50周年庆典暨校董事会成立大会上,见证了这一盛况。
朱光亚院士
2003年10月,我从北京理工大学调任中国科协所属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副社长、副主编。其时,朱光亚院士卸任中国科协主席职务刚两年,仍兼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科技导报》主编,他谦逊勤勉的工作作风和高瞻远瞩的科技视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次年9月,他应邀为《科技导报》新开设的“卷首语”栏目撰写开篇文章:“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他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已积累了比较好的科技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一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与世界科技建立了很好的联系。他强调,只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把积蓄的力量组织起来,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中国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如今,朱光亚的论断已经得到印证,中国正在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先生病逝。杨虚杰女士与我赶写了长篇通讯《朱光亚:我们时代的大英雄》,刊登在当年第7期《科技导报》上,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正可谓:
朱霞耀宇两弹星,
光华丽书报国情。
亚匹科技人景仰,
赞歌一曲颂元勋。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