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智库的根本的是什么? 精选

已有 18202 次阅读 2016-1-29 11:01 |个人分类:中国发展问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智库的根本的是什么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科学网的一个报道,中国的智库数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不禁技痒。文字实际上是2015年年中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的发言的自我整理,虽然那次发言,重点是呼吁上海要发展研发产业的,但是会议的重点是讨论智库建设的,我也就谈了谈我的看法。

 

智库的根本是什么,我想他的根本是什么?我的想法是智库最根本的使命是帮助政府成长。我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当年武则天拢一帮人,称作北门学士的,给她出主意、当咨询专家,就是帮助她成长。不过北门学士后来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就不好了,因为他们不是想帮助武则天成长了,而是参与了宫廷政治,要“分宰相之权”了,多数后来被擢升为高官,成为了政治家而不是政治学家。成为政治家,就有自身利益了,因此就完全不可能站在客观立场上,结果武则天后来不用了,可能因为自己有见解,而武则天已经长起来,她感到也不好用了。北门学士的名声失败了。所以智库的根本应该是站在客观立场上,为政府的成长出谋划策而不是自己变成为政府组成人员,这就叫帮助政府成长。这一点看智库人员倒像是从事研发产业的,面对一个社会发展事务,智库以研发形式进入,客观研究,提出意见,启发政府,供他们决策。关于这一点,就做客观性,不过似乎还言不达意,我的学生孙翊认为应该叫独立性,就是我智库就像一个研发企业,有自己的独立的利益立场,不是马屁文人,不是利益瓜分者,而是君子一样的团体,不然不能解决政府希望你解决的问题,还必然把自己“研发企业”的牌子砸了。

智库的第二个根本是什么,我看是就是研发产业的研发,这就是智所在。研就是坚持科学立场,发就是提出引导发展的可行性政策,没有这两点,在现在社会里,你这个智库就没有存在的资格。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发展问题,科学发展问题越来越复杂,因此智库出的主意,表现以科学的研究为基础;只有认识了事务的本质,才可能把握或引导发展的道路。恩格斯说,自由是对自然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经过研究来的。我在中科院参加关于建设智库研究所的讨论,我一直认为智库性研究所,研究是根本,如果没有研究,那么智库就是算命先生,甚至连算命先生都不如。把智库办做一个“拍立得”的机构,以为聪明人拍拍脑袋就天下通吃,搞什么冒牌的头脑风暴法去“救国救民”。大家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智库人物,他“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潜心研究地缘政治,提出了《隆中对》。可是他后来太忙,没有研究魏延的北伐方案,更他不听刘备遗言,重用自己听着顺耳的马谡,结果只落得“失街亭”。诸葛亮尚且如此,我们其他人就更要注重科学的研究了。

对于发展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兴起了政策模拟,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政策问题,为智库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模拟这个东西,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不够流行,还有一些人故意贬低。可是,1960年代中国爆炸了原子弹,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进步了一大截;而同期美国开始建立政策模拟器,技术上又领先了一大截。所以我国要重视这个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智库一定要为自己的研究做技术进步。总结一下,智库的第二个根本是科学化,而科学化要利用现代技术。

顺便说一句,有人问我你们研究所叫科技政策研究所是不是只研究科技政策,我说科技政策研究是我们研究所的一个特长,但是你为什么不理解为科技政策研究是用科技来研究政策的呢?实际上这个问我问题的人,提出了一个智库专业性的问题。科技政策是我们研究所作为智库的一个特长,智库要有特长但是不能是只有一个特长,这就是智库不同于一般研究所的地方。但是,智库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智库要根本解决问题,就要几个学科的会诊,一个智库不是万金油,也不是独门秘方,是一个智库组织一定又要几个专业方向,在几个方向上有特长,有几个特长就可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接触问题。现在要讨论上海的创新城市,我认为就不仅涉及区域经济问题,而且还涉及产业经济问题。我提出建设上海为研发枢纽城市,是从创新经济学角度的思考,也是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的思考。对待智库面对的问题,个人需要多学科思考,一个组织更需要多学科合作了。所以我说一个组织,成为智库,要有几个特色方向,这几个特色方向,对应不同的学科,形成专业化方向,专业化形成多功能。一个智库单打一不行,面面俱到更不行。现在称自己为智库的很多,总有一定本事,每个智库就该有几个特色方向才能立足于世界。

智库的第四个根本,或者说,不算根本而是必要条件。根本是强调充分条件的地方,智库建设的必要条件应该是它的学术民主性。如果一个智库搞一言堂,没有学术民主,领导说了算,后面还跟着几个“北门学士”跟着拍马屁,这个智库就叫“愚库”了;虽然这个领导人可能很聪明,但是一个人的见识,会有他的学科限制的,也可能受经验的影响,经验限制和经验误导都有可能。这就是认知障了。更主要的,我曾经写过的,中国现在流行官本位,官本位也是一种认知障。中国官本位导致决策产物的事情很多,要吸取教训呀。

实际上智库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没有成熟的标准去解决,最终要有学术民主性,让智库的学者各自发挥自己的学术观点,讲清道理,最后以理服人,智库的意见就有可行性的。如果一个智库领导人带着先入之见,认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听不得或者不愿懂别人意见,加上跟着几个马屁精,把自己害了还把领导害了,这个智库就发展不起来。所以学术民主性是智库发展的必要条件。

末了,说一声智库与开放环境。最近看到一个俄罗斯专家说中国搞国际地缘政治的智库不行,几乎没有预测准一件事。他认为是因为这是中国环境特别是信息环境过于封闭所致,是不是很有道理,我们不妨认真研究一下他这个批评。我的一个朋友说,你们的一带一路建不好。我说为什么?他说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从朝鲜到土耳其都是封锁互联网的,他提供了张图,我想这个问题会解决的。

我的发言是关于建议上海建设研发枢纽城市的,把智库建设可做一个研发组织,建议上海就应该把智库建设作为一种研发产业来抓。智库不一定是服务政府的,企业也需要,大学发展也需要,因此在经济中心上海,作为一种研发产业的智库建设也是有前途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953231.html

上一篇:历史钩沉:关于碳排放高峰研究
下一篇:牛文元先生千古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17 宁利中 许培扬 陆泽橼 黄永义 武夷山 张业明 张骥 王启云 陆绮 李斌 刘钢 李兆良 赵凤光 严少华 neilchau zjzhaokeqin sunyang86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