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天津袁氏宅邸

已有 798 次阅读 2024-12-2 22:58 |个人分类:风光过眼|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袁氏宅邸也被称为袁世凯故居。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早年在朝鲜初露头角,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北洋军阀首领。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他逼迫清廷退位而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政府,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二年(1913)他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翌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民国四年(1915)底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此后不到一年,他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袁世凯的历史贡献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设立春节,发展实业、督修铁路、兴办工厂加速工业化进程,废除科举制度以及推广免费新式学校等。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不久,以低价从奥租界购得“贵不可言、风水极佳”之地,委托德国和英国建筑师设计建造,在袁世凯逝世两年后完工。袁氏宅邸据说是袁世凯的族侄袁乃宽的寓所。1910年后,袁乃宽历任天津知县、拱卫军军需总长、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筹备煤油矿主办。1915年积极为袁世凯称帝进行活动,袁世凯死后,他闭门深居。1923年任高凌蔚内阁农商总长,1924年去职,在天津作寓公。

 

袁氏宅邸为欧洲古典式三层楼房。中世纪“罗马风格”融合了日尔曼建筑手法,具有典型的尼德兰式风格,红色的陡坡屋顶正脊中间建扣钟状式采光亭,系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建造,外形增加一道反向曲线,形成德国建筑的独特风貌。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在天津建筑中少见。主楼东侧二楼上有拜占廷风格的小尖穹顶与塔楼相互映衬,为德国民族建筑风格。小楼的二、三层之间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六面窗户朝向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均仿佛涌入八角楼。依华夏风水说象征财源滚滚,这样中西融合的布局在西式建筑中也极为罕见。院内还建有后花园,园内有假山、游廊、钓鱼亭台、花窖等。据说楼内建有“隐身处”和“脱身处”。隐身处的位置是在二楼右侧拐角处有一个小门,门内有钢筋混凝土楼梯,上可到楼顶、下可直通地下室。若关上小门则找不到上楼和通往地下室的楼梯。“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旁设有一铁楼梯,可直通后花园余门,从此门可脱身逃走。

 

故居内除建筑和家具外,还有展览。印象深刻的是袁世凯共有19妾,共生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日理万机,公不废私,也真不容易。

 

 天津袁氏宅邸01.jpg

 天津袁氏宅邸02.jpg

 天津袁氏宅邸03.jpg

 天津袁氏宅邸04.jpg

 天津袁氏宅邸05.jpg

 天津袁氏宅邸06.jpg

 天津袁氏宅邸07.jpg

 天津袁氏宅邸08.jpg

 天津袁氏宅邸09.jpg

 天津袁氏宅邸10.jpg

 天津袁氏宅邸11.jpg

 天津袁氏宅邸12.jpg

天津袁氏宅邸13.jpg 

 天津袁氏宅邸14.jpg

 天津袁氏宅邸15.jpg

 天津袁氏宅邸16.jpg

 天津袁氏宅邸17.jpg

 天津袁氏宅邸18.jpg

 天津袁氏宅邸19.jpg

 天津袁氏宅邸20.jpg

 天津袁氏宅邸21.jpg

 天津袁氏宅邸22.jpg

 天津袁氏宅邸23.jpg

 天津袁氏宅邸24.jpg

天津袁氏宅邸25.jpg 

 天津袁氏宅邸26.jpg

 天津袁氏宅邸27.jpg

 天津袁氏宅邸28.jpg

 天津袁氏宅邸29.jpg

 天津袁氏宅邸30.jpg

 天津袁氏宅邸31.jpg

 天津袁氏宅邸32.jpg

 

 

天津某宾馆掠影

 

天津海河岸边掠影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天津李叔同故居弘一法师墨宝

 

天津张家窝中心公园

 

天津某会议度假酒店周边

 

天津海河沿岸夜景

 

天津蓟县盘山之自来峰和挂月峰

 

天津蓟县盘山之水影

 

天津蓟县盘山之山形

 

天津蓟县盘山之石刻

 

天津利顺德博物馆

 

天津大光明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62678.html

上一篇:丢三落四之忘带工卡
下一篇:拒稿的变化
收藏 IP: 113.110.229.*| 热度|

2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