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说过《申江胜景图》。当年申江胜景,尤其是园林庙宇,现在仍存。先选几个去过的地方,比较一下。绘画拍照,书法就不拍照了。我把诗句打字输入,标点也是我加的。其实都不知道是否正确。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作者把上海学宫作为第一张图,是否有强调儒学正统的意思?“不学稼,不学圃,安有屑屑事商贾?”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宫就是嘉定孔庙。
上海学宫
海滨自古称邹鲁,不为雕虫为绣虎。
韩潮蘓海成巨观,云梦八九遥吞吐。
不学稼,不学圃,安有屑屑事商贾?
惠化所及文运昌,夫子宫墙高千古。
纵使胡越成一家,士商秩然分旗鼓。
采信但轮频水芹,馨香胥足登樽俎。
豫园有三张图。外面的湖心亭,当时与现在一样,都是商业区。里面有萃秀堂大假山。邑庙内园,我觉得现在也在豫园内,但并不十分肯定。
豫园湖心亭
海滨本无山,山以人力成。
城中本无湖,有湖似天生。
湖心有亭翼然峙,登高四望怡吾情。
曲欄低亚结构精,
台榭东西相望衡。
往来游客送复迎,
百货罗列百技呈。
泰西人众慕其名,
每逢星期时一行。
如入方丈登蓬瀛,
俗尘万斛一廓清。
一时啧啧心为倾,
吁嗟乎,一时啧啧心为倾,
前人百计费经营。
萃秀堂大假山
天地特钟灵,湖山亦分秀。
亭台七八座,斯堂拔其萃。
邑庙内园
欲问前朝事,残碑不可寻。
沧桑历今古,城市有山林。
小阁春多雨,飞廊昼亦阴。
笑他车马客,未解涤尘襟。
龙华寺也有两幅图。进香图是人物画,就不贴了。只看建筑结构,似乎与现在差别不大。
龙华寺
申江一都会,苦厌尘嚣上。
清幽鲜山水,何处恣偃仰。
古寺闻龙华,探春振卭杖。
野径历盤纡,平畴开秀朗。
绿柳晓烟萦,红桃晚霞晃。
行行诣香界,岑寂超世网。
浮面耸巍峨,琳宇赫宏敞。
梵呗涤尘襟,铃铎送清响。
周揽尚未毕,莫色已泱漭。
传闻创建功,香烟绕金像。
中间历兵燹,是处废楱莽。
盛衰亦何常,沧桑如反掌。
绘作队游图,可从展遐想。
上面几图是上海传统一面。摩登的一面主要在外滩了。也选两幅画。一幅是英租界黄埔滩。另一幅是公家花园,就是现在外滩黄埔公园。那是上海也是满清第一个城市公共花园,建于1868年(同治七年),在书稿出版时已近二十年历史。推测现在所谓公园,就是公共花园的简称。
英租界黄埔滩
荡荡通衢平如砥,贴地烟尘凝不起。
洋人车马逐队来,恍入泰西英界里。
杜昔滨江本不毛,枯骴狼藉淤腥臊。
残磷熠熠飞清夜,毚兔翟翟投黄蒿。
一片荒凉惊若此,谁与芟夷定基趾。
自从西人逐贸迁,遂于斯地成关市。
两行垂柳绿含烟,百尺高桅峭逼天。
分设扞掫俨拱立,此间都会争摩肩。
吾朝寸土何曾惜,籍手他邦恣垦辟。
亦思鼾睡有前言,百二河山启光宅。
公家花园
卜乐园林二十年,落花如雨草如烟。
寰中亦有蛟人宅,海外曾游兜率天。
纤腰束素面笼纱,二八佳人艳似花。
携手与郎同去去,虹桥南畔是儿家。
几曲栏杆绕埜塘,澹烟寒月似潇湘。
花间雨过香尘湿,水面风来石磴凉。
空亭独坐海云秋,灯杆参差出树头。
借问欧洲诸士女,风光还似故乡否?
耐人寻味的是,黄埔滩那首诗多少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上海开埠,一片荒滩成了繁华都市,西人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仍难免华夷之辩,“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西人永远是“他者”。更何况,在西人眼中,华人也是“他者”。公家花园是西人的公园,华人只能作为仆役随西人进入。直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建园六十多年后,才对华人完全开放。
还有些园林,已经毁于兵火。如也是园,现已荡然无存。还有港北花园,不知是谁家庭院在何处,也不知现在尚存否。
也是园
是园不独胜仙乡,
地偏心远堪徜徉。
自经浩劫历沧桑,
三径草木未全衰。
梵宫钟磬隔上方,
叠山玲珑透夕阳。
六月七月荷花香,
风送花香绕曲廊。
水簟去处镜鉴凉,
轻飚暗袭罗衣裳。
请君回首时一堂,
蓬叶近在水中央。
港北花园
春风吹入水西亭,渚蒲抽白隄柳青。
竹馆药栏人寂寂,淡烟微雨花冥冥。
主人好奇兼好古,声价压倒鸡林贾。
且从福地觅奇书,不似参军作蛮语。
偶然结宅沪江湄,画图一幅手自披。
东山丝竹中年后,南国烟花二月时。
主人有客颇不俗,主人有酒还共酌。
朝出游兮暮来归,此间不改商山乐。
看图想象昔日申江胜景,也只能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