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科学不是这样搞法!浅论如何搞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已有 2279 次阅读 2023-8-21 08:39 |个人分类:先哲也闲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科技是两回事

人们常把“科技”认作一码事,其实两者不是一码事。“科学” 是有钱,有闲,有兴趣,却不具功力心的人的“游戏”,他们之于科学研究就情同青少年沉迷于玩游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玩科学的人的心理出发点是好奇,好奇即兴趣。这些玩科学的人玩得好,技艺超强者被尊称为“科学家”,而大多数则被笼统地归为“科技工作者”。科学家更中立,更少功力心,因为他们不缺什么,有钱有闲,而那些科技工作则依然需要得到物质和荣誉以养家糊口和维持社会承认,所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两类人对待科学的心态的最大不同或许不在智力和技能,却有可能在于科技工作者会因生境所迫忘了科学的纯粹性,有更多概率去“造假”,使得科学知识的可信度降低。简言之,科学是一个追求真知,不徒钱财,不图名利的事,这一点科学与哲学可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对于科学,技术是忙于一类生计,总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解决遇到的那难题,让自己过得好。戏虐而言,科学是富裕人的事,而技术是穷人应干的事儿。

二、科学工作和技术工作

   科学工作不可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管理哲学,科学的可信赖其实对于“科学家”们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尽管中立,但稍不留心就会“出错儿”,而在这一点是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受到的困惑会更多,除了如“科学家”那般难以避免出错的窘迫之外,科技工作者还可能因功力心而主动弄虚作假。因此,绝不能在此时施用“重赏出勇夫”的管理哲学去管理科学,举个例子帮助把话说明白,把理讲清楚。比如为了功力紧盯CNS(Cell, Nature,Science)等期刊的发表,那当然显着水平较高,但一旦把发表CNS作为奖赏和激励的手段,则会大大增加弄虚作假的风险。其实行内人早知道,越是象CNS杂志,假东西越多。这种现象就是基于这个原因。相较于技术,完全可以组织公关,可以一群人一起耍!这一点不用太担心他们弄虚作假,因为技术的管理更适用于“实践是简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管理哲学。他们拿出的技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技术的价值体现在有用,而技术方案设计基于聪明更多些,而技术成果的价值则主要实用。

因此靠着重赏勇夫的管理手段是可行的,且是必要的。

三、科学和技术相辅相成

 讲了一大通科学如何与技术区分的问题,这里谈一点现实的。比如我搞基因组重复DNA的分子科学真的有年头了,因为这些玩意儿占了人类基因的多数,到处都是,它们由于是“重复”(比如卫星DNA中的三核苷酸)通常不能老老实实地形成B型构象,于是和其他B型DNA的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造成了包括肿瘤和癌症等等分子病...而临床上对于这些分子病的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为此就需要确定机制(病理和病因),这是“科学”,然后确定如何施治,这是“技术”。

我回到中国后一直试图深化这些问题的研究,试图先搞“科学”,后搞“技术”。可惜命运多舛,遇人不淑!

在很早以前申报经费时就有牛逼哄哄的人公然质问“你搞这些有什么用!”,因为人家在中国这个圈子很内卷,很牛逼,我只说了两个显着态度不好的字作为答复,我说“没用”。结果就根本没法得到经费。所以搞育种的同门师兄成了“中科院院士”,而我因做些“没用的”而熬成了“诗人作家”。

其实,技术的基础是可信赖的科学知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399750.html

上一篇:现代分子生命科学前沿学科勘界
下一篇:潘学峰文论-论文学艺术的功用
收藏 IP: 120.18.161.*| 热度|

9 郑永军 尤明庆 农绍庄 王涛 张学文 许培扬 周忠浩 杨学祥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