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由于具有生物兼容性好、可见光固化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细胞3D培养、组织工程、生物3D打印等研究领域,已有上万篇学术论文中采用了GelMA水凝胶。EFL团队研制的GelMA产品具有批次稳定、服务专业等优点,自推出以来,已服务哈佛、剑桥、麻省理工、香港理工、清华、北大、浙大、上交、华西、九院等国内外高校及医院的数百个课题组,EFL团队整理了GelMA使用的高频问题,可供参考。
Q1:1g GelMA可以配多少溶液?
答:EFL推荐使用的常用工作液浓度为5%-10%(w/v),1g可以配10-20mL工作溶液,送引发剂。
Q2:GelMA怎么保存?固体-20℃,配成溶液-4℃吗?我放在-4℃冰箱里,发现溶液固化了,是不是变性了呀?
答:无菌GelMA液体可以放4度保存,凝固是因为冷凝了,加热即可恢复。GelMA储存条件如下:干燥固体:-20℃,避光,6个月内有效。无菌溶液:4℃,避光,7天内有效;-20℃,避光,3个月内有效。GelMA溶液建议现配现用,多次反复冻溶无法保证固化品质。GelMA溶液具有温敏性,低温形成可逆的物理凝胶,室温或冰箱冷藏避光保存时凝胶化属于正常现象,加热即可恢复溶液状态。
Q3:GelMA溶解后是有点稠的液体,能过滤么?过滤损耗大吗?高浓度过滤会不会很费劲啊?有没有其他的灭菌方式啊?能121℃高温高压灭菌吗?
答:可以过滤,可用0.22微米无菌过滤头过滤除菌。过滤损耗与浓度成正比,同一型号GelMA溶液过滤,浓度越高损耗越多,常用的5% (w/v)浓度过滤损耗率<10%。常规5%(w/v)浓度优先选0.22um过滤除菌,高浓度不易过滤的可以选择巴氏灭菌,GelMA属于多肽类不能121℃高温高压灭菌会变性。
Q4:GelMA的取代度有哪些型号?在GelMA表面接种细胞,应该选什么型号的GelMA?如果把细胞混到GelMA里做三维培养,又应该选什么型号的GelMA?
答:EFL目前有氨基取代度为30%、60%和90%三种固定型号的GelMA,均有现货。GM30、GM60和GM90均可应用于细胞培养,同等条件下,取代度越高,固化后的水凝胶强度越强。每种细胞的最适取代度和最适强度均有所不同,建议您先用三个型号的水凝胶分别做一下预实验,筛选最适合的型号、浓度及固化条件。在所有型号GelMA的表面接种细胞效果都很好;对于细胞混GelMA里做三维培养的型号选择上,EFL常用型号及使用参数推荐如下:5%GM30(w/v),EFL-LS-1601便携式固化光源光照30-60s。5%GM60(w/v),EFL-LS-1601便携式固化光源光照15-22s。
Q5:哪种型号的GelMA适合用于动物实验啊?
答:各型号都可应用于动物实验,具体选用的型号和浓度要根据实验需求来选择,需要GelMA降解的慢就用高浓度高取代度,反之相反;如果是载细胞实验要同时考虑所需细胞效果的条件。
Q6:用GelMA负载外泌体或者ECM做细胞培养可以吗?能固化吗?有推荐的型号吗?
答:可以的。EFL有很多客户做相关研究,调整好添加物与GelMA的比例固化没有问题,具体型号要看您对强度的需求以及细胞的特性。GM30、GM60和GM90均有客户使用,您可以先做预实验找出适合自己细胞的条件。
Q7:将GelMA铺在载玻片或者培养皿上,固化以后明胶就会粘在基底上,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明胶粘在基底,或者尽量减少粘附力?
答:可以使用EFL的防粘膜。如果您是做细胞3维培养可尝试EFL的3维培养定制的固化环套装,可改善细胞在胶内的生长状态,便于后期表征操作。
Q8:请问怎么从GeMA中提取细胞做WB和PCR呢?
答:您可使用EFL的GeMA裂解液(货号:EFL-GM-LS-001)来降解GelMA提取细胞,GeMA裂解液可在0.5-2h内快速降解GelMA并能较好的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活性。
Q9:为什么我3D打印的GelMA网格载细胞支架有一面细胞长的好,有一面长的差呢?不是应该整个支架都长的差不多吗?
答:EFLers实践经验表明,支架放在板孔中培养,贴板底侧没有上表面长的好,支架在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则整个支架细胞生长无明显差异。您可将打印好的载细胞支架置于EFL自主研发的固化环3D细胞培养辅具上培养,可使支架整个悬浮在培养基中,增强支架内细胞的物质代谢,改善您所遇到的问题。
Q10:为什么我同一次实验做出来的胶块里面,有的胶块细胞长的好,有的胶块细胞长的不好啊?
答:您好!这可能与您的固化操作有关。您在固化过程中,需保持固化条件一致,光强、光照距离和光照时间相同。推荐您使用EFL自主研发的EFL-LS-1601便携式固化光源,该光源对比传统的手电筒光源,具有光强稳定,光照距离固定,光照时间可控等优点,可以很好的消除样本间制作的差异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