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出身

已有 3751 次阅读 2016-8-25 09:49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活随笔, 出身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决定的身份,包含家庭出身、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诸多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人们, 或主动或被动,时常问出身或被问出身。

   我是1981年开始上小学的,开学报名的时候需要填表,也就是被问出身。小同学之间开始懵懵懂懂的亮出身或秀出身,比如“贫农”、“中农”、“手工业”、“干部”……“贫农”出身的似乎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自豪感,小孩大人均比较神气。其时,我对出身完全没概念,不知道自己的出身如何,也不知道是怎么填的,父亲没告诉我,也没有其它渠道可以了解。

   稍大一点,对“出身”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知道“乡巴佬”是骂人的话,其时那个时候,几乎全校师生均是正宗的乡巴佬,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只有很少的几位不是说本地话的,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上海知青。人们有种种优越感或瞧不起,比如同是山里人,1000户村子的比100户村子的优越感更强。那会的自然村很多,有不少村子,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我所在的村子属于大村,上初中时是1980年代后期,听过也亲眼见过不少讹诈小地方来的同学之财物。今年春节期间,初中同学聚会时,还有一位现在发展得挺好的同学回顾那段受欺凌的往事,提及他虽然来自很小的村子,但同时是大村人的外甥,当时他是“不怕的”。

   上高中时,隐约中有种要去上大城市上学的愿望。种种原因,其时的升学率本来就不高,家庭条件也非常有限,加上成绩偏科,能考上所在地级市的师专或医专就算相当不错了。父亲是1962年高中毕业的,之后一直从事乡村中小学教育,大约是1990年代初参加了同学聚会,我有机会上天津上学,与那次同学会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理解为得到了父亲同学的帮扶,因为从同学那获得了重要的信息与建议。我翻阅过父亲那次同学会的通讯录,通讯录上有登记有同学的信息,还有子女的信息,上边的信息令我很羡慕,我们家算是名副其实的“困难户”,父亲在乡村,子女也乏善可陈。

   关于“出身”的话题,很多场合属于热门话题,亦庄亦谐。学术报告的主持人开场通常需要介绍报告人的“出身”,听众也往往特别关注报告人的“出身”。酒桌上的热门八卦话题,往往是议论他人出身,尤其是准大牛或大牛的出身,亦被人“津津乐道”,议论谁谁“野鸡变家鸡,家鸡变凤凰”的“进化史”,或者种种“屌丝逆袭”的励志正史或野史……此外,各种各样的表格,需要填若干项“出身”相关内容。

   对于我自身,有一个对我影响较深的与出身相关“励志”或“自励”故事。那是在我高三复读期间,租住县城同一家房屋的有位高我一级或两级的校友,他的“出身”可能与我差不多,其父亲好像也是乡村教师,他也是在复读。名字也很有趣,姓刘,名什根。他给我的印象是自信、阳光、热情,甚至这组词均可以加“很”修饰。有次到其房间“串门”,瞥见了他的“座右铭”,大意是:我没有高官的父母,没有富贵的亲友,但我有的是勤奋。他的的确确很勤奋,作息时间也很规律,每天5点左右起床晨练,风雨无阻。而且他的勤奋有好的收成,考上了武汉大学,能考上这样的名牌大学,所在县城为数不多,甚至用“屈指可数”没准也错不了。其后的若干年,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不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无论何种“出身”,均属于个人财富。尤其是在当下,无需妄自菲薄,也不宜妄自尊大。因为“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地球村上有许许多多,上述方面均不如你的,地球村上也有不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98549.html

上一篇:图谋博客成绩单
下一篇:审稿人角色
收藏 IP: 180.105.135.*| 热度|

8 赵美娣 李本先 杨顺楷 朱晓刚 马军 黄仁勇 ljxm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