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2日,笔者通过读秀学术搜索及CSSCI检索,粗略考察来新夏先生的学术人生。
2014年4月2日读秀学术搜索作者含“来新夏”,找到相关图书240种。1955-1964年5种,1975-1984年10种,1985-2014年,除1989年外,每年均有1种以上。2006年为103种,其中《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100种(来新夏主编,该书是一部从清代刊印的硃卷中摘录清代科举人物家族背景资料而编成的大型资料书,以中举本人为条目单独进行编辑,约六百页为一册,分册装订。)。最早为1951年《美帝侵略台湾简纪 1945至1950》 (来新夏编著 页数:46 出版社:历史教学月刊社 出版日期:1951),最近为2014年《旅津八十年》(作者:来新夏著 页数:398 出版社: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来新夏部分学术著作被图书馆收藏及引用概况。《清人笔记随录》(2005)收藏馆189个,引用量52;《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1983年)收藏馆634个,引用量422;《古典目录学》(1991年)收藏馆147个,引用量397;(《古典目录学浅说》(1981年)收藏馆449个,引用量283;《古典目录学浅说》(2003年)收藏馆288个,引用量141;) 、《北洋军阀史稿》 (1983年)收藏馆232个,引用量245;《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1990年)收藏馆338个,引用量225;《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2000年)收藏馆337个,引用量158;《中国地方志》(1995年)收藏馆10个,引用量207。2013北京世纪读秀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被引用图书最多的作者”来新夏“被引图书种数”71种。
期刊标题中含“来新夏”有38篇。最新为“来新夏教授[J].中国研究生,2013,(第2期)”。,另有《来新夏先生图书馆学思想与成就研究》(徐建华,冯凯悦.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第3期)),系“来新夏先生图书馆学学术生涯纪念专文”。作者中含“来新夏”共636篇,其中2013年10篇。最早为1955年,《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问题”》(南开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5(1))、《同盟会及其政纲》(历史教学,1955(6))。1955-1964年14篇,1975-1984年98篇,1985-2013年年年均有4篇以上,超过20篇的年份有1985,1986,1995,1996,1997,2003,2004,2005,2006,2009。
CSSCI检索。来源文献检索,1998-2013年,“作者(第一作者+精确)=来新夏”,结果47条(其中论文37,综述1,评论7,其他2)。被引文献检索,1998-2013年,被引作者=来新夏,结果数249条,总计被引458篇次(引文类型其中期刊论文74条、图书336条)。
来新夏先生1923年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和方志学等研究。若以此次考察所显示1951年出版的《美帝侵略台湾简纪 1945至1950》为来先生学术生命的起点,学术生命长达63年,若以1946年计则长达68年!期间历经沧桑,然而其学术生涯,文丰笔健,生命不息,学术不止。来先生2014年3月31日下午仙归,2014年3月6日于《海南日报》发表《难得人生老更忙》,文中道“在老师人生感悟的启迪下,我自八十以后,胸襟开阔多了。为友人题签写序,亦多乐从。对布道传业,亦视为理所当然。笔耕不辍,非谋稻粱,我手我口,愉悦世人,不亦快哉!”,“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在‘难得’的‘更忙’氛围中,更充实,更有兴致,快快乐乐地过好另一半‘更忙’的日子,无怨无悔,不忮不求地完成人生的使命。”
来先生的学术人生,是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延伸阅读:
归去来兮,道气长存——敬悼来新夏先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81042.html
附资料:
《来新夏自订学术简谱》有关《清人笔记随录》内容:
1963年,“3月,终日闲暇,乃检读校图书馆所藏清人文集与笔记,每读一种,辄写题录一篇。历时二年余,积稿盈尺,其文集提要名曰《结网录》,成二册,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之意;其笔记提要名曰《清人笔记随录》,成一册,二者惜均于文革时毁于火。”1966年“8月中旬,家中数次遭受红卫兵以‘扫四旧’之名打砸抢,除财物外,包括二十四史在内的近千册线装书以及《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林则徐年谱》、《结网录》、《清人笔记随录》等手稿均付之一炬。”1970年“夏历六月初八,我生日当天,被勒令全家下乡,到南郊区太平村翟庄子大队插队落户,暗改为农村户口。家具衣物多以低价处理,而残篇断章皆捆载偕行。临行,唯挚友巩绍英教授不顾风险,亲来相送,并谆嘱务必将《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恢复重写,认为此书必为传世之作,内心颇受鼓舞。从此乡居四年,除每日照章下地劳动外,每日晚间一心整理残稿。《林则徐年谱》草稿和《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初稿虽均纸断笺裂,点划斑驳,惟字句犹能辨识,于是依次清正,历时三年相继完成是二书第三稿。《结网录》与《清人笔记随录》则无片纸遗存,惟俟诸异日。 ”
《清人笔记随录》自序有关该书成书背景
“笔记之体,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其数量之夥,难有确指。余以专攻于有清及近代史事,乃于课余,不时浏览清人笔记,历时十年,时读时辍,积数当在百余种之谱。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初,执教南开大学,口讲指画,间引笔记史料,颇增课程情趣,乃决意整理散笺成文,以求广为人用。又经十年,整理提要近百余篇,见其有关学术、典制、人事、风情、传闻、异说、物产、奇技,无所不包,几如身入宝山,目不暇给。文稿装成二册,敝帚自珍,视若枕宝。不意“文革”之火骤起,各种积稿尽付一炬,痛心疾首,情难自已!深惟手脑尚健,残笺幸存,遂默祷上苍,誓以有生之年,重整成书。七十年代之初,奉命躬耕津郊,乡居四年,每于农隙,整理残缺,次第恢复旧稿,先后再成《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林则徐年谱》二书,并新撰《古典目录学浅说》。八十年代之初,国运振兴,百事入轨,遂于公私猬集之余,再次修订各稿,并获梓行。八十年代之末,乃着手重修笔记提要之作,并以《北游录》一篇居首,以谈迁重纂《国榷》之志自喻。
旧箧所存随手札录之笔记残笺,尚有百余种。其中以清人笔记为主,尤以清前期者为多。其纯为谈奇说怪、因果劝戒之作,如康乾时史震林所撰《西青散记》四卷,主要记仙子临坛乩语,多荒诞不伦;乾隆时沈起凤所撰《谐铎》十二卷,所记不外因果报应、善善恶恶之说;同光时宣鼎所撰《夜雨秋灯录》三集共十二卷,内容多说因果报应,神怪诡异,歌场奇遇,娼女韵事等,均于征史论事无补,虽有成稿,亦皆屏而不录,尚得百种有零。于是略循向、歆遗规,每种一文,记述撰者生平,内容大要,有关序跋,备参资料,版本异同等。其一人多种,皆聚一人名下。全稿以撰者生年为序,其难定确切生年者,则列于有具体生年者之后,而以姓氏笔画为次,俾读者能按人求书,因书究学。至世纪之末,旧稿并新增,整理成篇者,达二百有零,约达五十余万字。若待竭泽而渔,势所难能。且年登八秩,体力就衰,一时难有增益。于是尽一年之力,通阅全稿,详加编订。因所记均为清人,而体例又为随手札录成篇,故定名日《清人笔记随录》,谋付剞劂,一以了五十余年经营之愿,二以供学人翻检之需。如天假以年,定当依次撰文,续编成书,仿容斋遗意而将以二三编为序,则此编当可膺《初编之实》。”(摘自:来新夏著.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1:自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