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之《文化苦旅》“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我,没有多少文化,文采、思维、知识、见解均平淡无奇,但鬼使神差,居然与文字结缘,且成了“苦旅”。不仅如此,还似乎“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友人在笔者《功也图林,利也图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背后的故事》文后留言:“这些年,他忙工作、忙读书,孩子尚小又需照顾,却从未停下探索图书馆学的脚步,我能想像得到无论寒冬酷暑,他伏在一盏孤灯下潜心苦读和奋键疾书的情景。感动之余,我想给自己这位年轻的老朋友说句心里话:马儿哟,你慢些走,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请悠着点儿!”。所言甚是,较为形象的揭示了笔者之“文字苦旅” 。 “苦”的根源在哪里?简单答案是:底子浅,胃口大。因为底子浅,所以需要“补课”,东补西补,如同穿上了“百家衣”,“苦”相毕露;因为胃口大,所以需要“填肚皮”,东吃西吃,如同饿虎扑食,“苦”形于色。也许当属机缘,才疏学浅如我,笔者曾遇系列“苦差”,如写寿序、写墓志铭、写期刊卷首语等等,真是“苦在其中,苦不堪言”。缘何“吃苦不息”呢?正如乔布斯励志名言之一,“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再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笔者的“文字苦旅”,更高的境界应是:一方面,苦吾苦以免人之苦(苦了我一个,幸福若干人);一方面,切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