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开始,笔者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及立项情况,尤其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情况。出于一种“惯性”,及时关注了2012年的公告,有所思考。
第一印象是越来越难了。“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平均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2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5万元。”。国家社科基金确实在导向“国家水准”,资助力度也有了大幅提升。由于研究队伍的日渐扩张且学历层次整体提升较快,受过科学方法训练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
第二印象是对科研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科研人员与时俱进,密切跟踪现代信息技术进展,还需要密切联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下设: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其他学科。课题指南中,若干题目需要改学科下若干“子学科”背景,甚至还需要计算机、管理、法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知识背景。真正要把课题做好,“单兵作战”恐怕是力不从心,需要切切实实的科研合作。
结合实际,这些年有关注、有实际参与,对选题和论证方面的相关技术性问题、项目研究实际开展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个人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愈来愈“敬畏”,盖因:学力不逮,精力不济,能力不及。
钱亚新先生教导白国应先生“搞学问一定要安下心来,踏踏实实,不要搞太多,只钻研一两门。”白国应先生做到了,一辈子研究文献分类学和宏观图书情报理论。当前,对于“搞学问”,我是门外汉,若真正打算“搞学问”,需要进一步的审视自我,改过自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18800.html
上一篇:
读秀与e读比较研究下一篇:
我所知道的“钱亚新论著编译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