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值得期待的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

已有 3731 次阅读 2011-2-12 17:28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公共图书馆, 全面免费开放

    根据2011年2月10日《新华网》的《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记者10日获悉,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笔者认为,这是一条非常给力的新闻,是积极的、进步的、值得期待的。尤其值得期待的是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是一种重要的图书馆类型之一,世界各国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范围与内容的划分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和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ISO2789-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免费或只收轻微费用为一个团体或区域的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们可以为一般群众服务或专门类别的用户如儿童、工人等服务,它全部或大部接受政府资助。”较之这一定义,即将实现的全面免费开放,那是怎样的进步!
    笔者对所在市(地级市)图书馆及市博物馆有所关注。市图书馆与市博物馆均位于新城区。市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2003年6月整合组建成新的市图书馆、市教育图书馆,2005年跻身于全国一级图书馆行列。市博物馆新馆2003年破土动工,2007年7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海州地志文物陈列室”。市博物馆2008年2月6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基本陈列免费参观,每天限定参观人数600人;开放时间:9:00~16:00(夏季延长至17:00),15:30(夏季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休整,农历除夕全天闭馆,其余时间均正常开放;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讲解费:50元/场次。市博物馆我经常有去,总体感觉是:经费保障好,常有新变化;受益公众少,公共资源服务效益待进一步提升;为切实将免费工作落到实处,内涵尚有待充实。3年来,每次去几乎都有新展出内容或者正在施工的场馆,有时动作还挺大;每次去感觉非常冷清,未看到有人讲解,关于历史基本陈列,我非常希望能听到有人讲解,蹭听一下也好,一直未如愿;每次去,博物馆职工给人印象的是保安(保卫科)人员,此外就是艺术品销售人员及茶吧休闲服务人员。去市图书馆的次数要少得多,多年来,给公众的印象似乎只是一高级中学图书馆,距离“要尊重和贴近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有一定差距。
    希望公共图书馆抓住“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机遇,给予公众一个正面的、积极的、美好的形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广大的读者和用户。公共图书馆形象的优劣取决于它本身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图书馆大楼、正门、馆内布局、馆藏、设备和技术设施;内在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和活动项目等。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给力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因为此举“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资料:   
1 周玮.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0/c_121062605.htm 2011年2月10日《新华网》
2 美术馆图书馆年底前免费开放 .http://service.qianlong.com/48624/2011/02/11/6044@6627898.htm 2011年2月11 日《千龙网》(来源:《北京日报》)
3 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http://www.ccnt.gov.cn/sjzz/shwhs/whgsy/201102/t20110210_86869.html (来源:文化部网站 2011-02-10 10:00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12314.html

上一篇:图谋携子拜年
下一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一条未回复的留言:变了味儿的图书馆
收藏 IP: 114.237.197.*| 热度|

3 许培扬 赵星 贡金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