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话题评论汇编

已有 422 次阅读 2024-12-8 10:5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作为有着十年历史的网络社群,圕人堂围绕着愿景和使命,积极进取,负重前行。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是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的交流群,其愿景(VISION)是:圕结就是力量!其定位(MISSION)是:专业讨论、行业交流、信息共享、资源、人脉。圕人堂圕结一切可以圕聚的力量。圕人堂堂风:贴近现实,关照现实,联系理论,旨在实践。

       圕人堂策划的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话题,10月9日至今,引起了各方关注与思考。或直接或间接参与者较多。“圕人堂服务体系”评论累计近百条(图谋注:实际整理时发现为远远超过100条。)。圕人堂成员麦子说:“其实,只要还有工作,心脏阑尾都是不重要,只要还是身上一块肉就可以,最好让上级领导彻底忘掉,最拍万一领导想减肥,忽然想起来这还是有一块肉可以减,那就麻烦了。我想,想做心脏的人一定不少,所以很郁闷现在的地位。我是从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是饭碗而已,所以一直很高兴地端着。”圕人堂组织策划这样的话题,是有多种考虑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提供各抒己见的渠道,或者说具备一定情绪价值。此外,还进行了“科学普及“工作。想做啥,其实都没有问题。毕竟成千上万的人,不同的人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持续两个月的讨论,其实信息量是相当大的。想和做,涉及许多因素,有主观的、客观的。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话题,热度比年初的“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 ”话题要高不少。从目前看,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圕人堂2024年制造了多个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这些话题,感兴趣的成员可以回头看。麦子评论:“可以理解,现在的话题其实和发光的延伸,但更接地气点。”感谢关注与参与!这些话题的交流与探讨,单单是从(群内)截图呈现的信息可知,背后的工作量实际是相当大的。

       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方向迷失。各自各行其是,走一步是一步。当前的问题归结为一个大问题——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且像风一样自由。指挥棒指向哪往哪走,名正言顺。或明或暗,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期待圕人堂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话题更好地形成一些共识并形成一股“正能量“”,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上需要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话题评论汇编

(图谋注:人工整理,存在遗漏。本汇编基本为原滋原味呈现。特此说明。)

1 科学网圕人堂专题博文部分

(1)谢涛:“'大学生产了知识,又不得不花巨资将它们买回来',

这个说法有点迷惑人了。每个大学都单独产生着知识,但每个大学都需要从文献服务商那里购买全套的“知识”,也就是购买若干大学产生的知识的集合。

这不就是个“市集”概念么。人们带着东西来到市集,交换,获得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

如果我说一句:每个人生产了物品,又不得不花钱购买自己(大家)生产的物品。是不是就显得不那么“不合理”了?

文献服务商还是有必要存在的。它产生流通的价值。把东西搬来搬去。如果大学自己把流通管理起来,建立知识交易中心,也是可以的,这个中心其实也是一个“文献服务商”。

现在人们抨击的是,流通过程创造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和巨大的利润相比很不合理和般配。

(2)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推文《“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有感》发布后,关注度很高。目前7040次阅读,75次点赞,387次分享,26次在看,25条留言。另外还有两条留言。其中一条,不适合公开(犯忌)。另一条,评论者自己删除了(因涉及具体机构),发言的内容我看到了,去除敏感信息为“大学图书馆最应该强化自身应当具备的功能建设。比如:充沛的高知识价值藏书,安全完善的馆舍,整洁卫生的环境,温馨书香气的服务等等标准配置,而不是做那些跟图书馆自身相关度不多的边缘事务。”。目前为止,图谋未参与留言互动。因为精力和能力有限,我选择坐看留言者各抒己见。

(3)“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源头之辨.https://www.jianshu.com/p/d168d5324156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句话在图书馆员心目中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另一句“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与后一句大家都知道出自曾担任过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之手相比,”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一句就显得没有那么出处清楚、流传有序了,很有必要查查看。

我们常常把大学图书馆叫做“大学的心脏”,它源自19世纪末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 Charles william eliot)的一句名言,“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同样,城市图书馆是城市的心脏,社区图书馆是社区的心脏,公共图书馆常常被认为是区域社会的活力之源泉( Public libraries are commonly thought of as the lifeblood of their community)——吴建中编.转型与超越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第66页

吴建中馆长在另外一篇期刊论文《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图书馆杂志,2014年12期)中也采用了这个出处。

(图谋注:从行文风格看,这篇考据文字作者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王媛老师。)

(4)xtn: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以及其发展方向由谁来主导的问题,这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从“心脏”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被视为文化和知识的核心,对于社区或社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而如果将图书馆视作“阑尾”,则暗示它可能被视为一个不再重要或甚至多余的存在。

(5)池德龙: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后,原有的费力的人工或半人工查询文献的过程,完全变成了读者可网上搜索,直接网上阅读。因此,原有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唯一留下的意义就是保存原始文献资料。所以,改革,顺应发展才是硬道理。将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源,并将全国多家图书馆联网,供读者浏览。即成为一本浩大的包罗万象的电子书,展示在读者面前。具体运营盈利方式,可以国家支持免费,也可让读者购买时间段不同的登录账号阅读。这将大大促进文化文明进步。AI 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王启云 回复 池德龙 : 受到诸多制约,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各家图书馆仍然是各过各的。各家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是不同的(甚至大不同的,存在“数字鸿沟”。比如数字资源经费,有的高校年经费数千万元,有的高校数十万元甚至更低。)。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图书馆工作重心在转变(传统图书馆以印刷型文献为中心,数智时代的图书馆以数字资源为中心)。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当前仍在积极实践与探索之中。

(6)王启云:种种原因,时下的禁忌、顾虑比较多。我写博客20年,言辞的分寸至今拿捏不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不能给他人制造麻烦或困扰。我策划这个话题是有所考虑的。种种原因,图书馆话题是非常小众的,关注度或阅读量非常有限。我在试图制造几个较有影响力的话题,期待更好地形成一些共识并形成一股“正能量”,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上需要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行动上亦步亦趋。这是当前的尴尬处境。如何破局,真是“任重道远”。

(7)周忠浩:老师和学生到不到图书馆?干什么要到图书馆?满意度怎们样?

王启云 回复 周忠浩 : 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也已发生了响应的变化。理论上,借助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所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与服务。因此,老师到实体图书馆的频次大不如从前(甚至有较大比例老师,多年未进实体图书馆)。学生群体,使用图书馆空间资源较多,不少图书馆的座位是比较抢手的。当前,图书馆的办馆条件良莠不齐,好的高校图书馆,较好地做到了“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文化中心、休闲中心”。因此,干什么要到图书馆,得看具体情况。满意度方面,多方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三方机构公开的情况看,好的真的挺好。总体来说,算的上好的,并不是很多。总的来说,确实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个人观察所了解的一点情况,仅供参考。

(8)王启云:张厚生先生的学术理念为:“跳出图书馆的圈子,借助于公共媒体宣传书苑,向公众推广图书馆和图书利用的方法和知识。这是张厚生主张和试图力行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和民族不仅需要大批的科技精英,更需要能够进行信息分析、组织和检索,帮助与支持教学科研,从事知识培养的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实务工作者,有了他们,文化才得以传承,科技的进步才得以建立在厚实的信息资源的土壤里。”(引自:张厚生.书苑文丛.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514-515.)

(9)王启云:大学图书馆是什么?还有许多表述,比如科研基础设施、知识基础设施等等。对于这样的表述,高校教师群体的感知与认知,或许是比较弱的。比如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会说,我多少年未进图书馆(未借图书馆一本书,未进图书馆一次门),潜台词是图书馆对自己来说是无用的。实际上,对于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很有可能是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深度用户“,是切实的受益者。

(10)2024年11月3日圕人堂成员叮咚评论:

不管是阑尾还是心脏,不管是图书馆还是未来学习中心,如果不想被边缘化,想主动有所作为,最重要的还是馆员。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优秀的馆员甚至能做到无米之炊。

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的人事制度尤其招聘流程、人员调动、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因素,都不利于优秀人才流向图书馆,反而考核少、保稳定等优势总是吸引养老的人过来,那么谁来支撑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或者职能转变?

或者兜兜转转又回到之前的话题:如何让现有的馆员发光?

(11)籍利平 :我看到的是,某研究院图书馆(阅览室)偶尔充当了小会议室,或者病儿托管处。门可罗雀。数字化文献对纸质文献冲击较大,还有就是查阅纸刊时,使用不方便。比如,某期刊分量太重,单手举起一侧放回期刊架竟然险些扭伤手腕。更不要说清理年度期刊了。我觉得,图书馆不是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阑尾、心脏,是看不见的手。助手,有时候需要。有时候貌似累赘。适当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我觉得是可以的。与其租用会议室,何不利用图书馆(阅览室)?

(12)12月5日,圕人堂麦子评论:

写了半天,这篇东西还是老思路:学校应该多给钱,多给人发工资。但如果你换为思考,学校凭什么这么做?图书馆只知道浪费钱,没想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一直用老旧的,以防万一的,传统藏书楼模式建资源,买了一堆95%以上没人看的东西,另外花大钱盖馆舍来储存这些垃圾。这样,当然也就没有钱来发工资了。我基本知道大家的反应:我们比你更知道这些,但国内有国情,所以,还是需要大家把我们看成是心脏,相信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在繁重的业务的同时还做科研评职称的,希望学校领导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多给点钱吧?其实,看看这些,我觉得是蛮可惜的:国内图书馆钱不少,但就是制度性问题,只能看着这船沉下去,而且应该挽救的好时间已经过去。最近30年,和国外交流不少,但基本是没有学到什么,主要问题是,和你交流的,要么是很边缘业务的人了(不好意思说名字,都是朋友嘛), 要么是做最前沿的,缺的其实是做最基本业务的人。好比说,我们需要开一个餐馆,但我们请来给我们做指导的是店前面拉顾客的,管理店里安全消防的,做汤的做小点心的,但就是没有一个炒锅的来指导你炒菜,选食材。

(13)12月7日,圕人堂麦子评论:

其实,只要还有工作,心脏阑尾都是不重要,只要还是身上一块肉就可以,最好让上级领导彻底忘掉,最拍万一领导想减肥,忽然想起来这还是有一块肉可以减,那就麻烦了。

2 圕人堂微信公众号部分

(图谋注:有些言论情绪化较重;有些言论用户自身删除;有些言论被系统屏蔽或删除(“留言因违反相关规定已不可见”)。个别言论,图谋没有设为精选,未公开。)

(14)石渠山人:审视大学图书馆整个发展历史,虽然肯定不能说是心脏,但也绝对不是阑尾,要回归职责思考,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如果二者都不干,恐怕就只能割除。

(15)❣ H M ❣:在一些西方社會,圖書館作爲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最貼近大眾,最親民的公共空間。2018年12月5日正式開放的芬蘭赫爾辛基的頌歌中央圖書館,地處市中心,體現了他們將圖書館看作“心臟”的理念。

(16)风起沙扬:图书馆从来都不是心脏,未来,只能是阑尾。

(17)刘慎河: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微波炉困境”中如何体现如下价值:

 1. 利用智能技术优化检索与推荐,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借助数据分析了解需求,精准配置资源与服务。

3. 整合数字化资源与构建知识图谱,助力系统学习。

4. 创新服务,如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等。

5. 打造创新学习空间,激发创新思维。

6. 加强合作交流,与校内部门、其他高校及外部机构协同发展。

7. 通过评估与反馈持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支持机构。

(18)椒盐小白兔儿:只有图书馆自己觉得自己是心脏,其实做个自习室也没什么不好的。做为曾经的图书馆人,在课堂上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甚至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走进图书馆,结果收效甚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那些还愿意读书的学生80%以上都在用手机APP读电子书。老师们会依赖图书馆搞科研吗?显然也不会,这个已经无需多言。

(19)老虎:公共图书馆的境遇还不如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从业十六年的公共图书馆从业者,感到很迷茫。

(20)林雨Franz:不是心脏,也不是阑尾。在网络时代,只有平等地与各要素融合,不自诩为心脏,才不会沦为阑尾。

(21)漠北行南:一个行业存活了几千年差不多了,电子书,数据库,前沿的AI,哪一个是你的,醒醒吧。作为一个文化场所,你为别人提供了什么了不起的服务,或者情绪价值。

(22)Ditto:公共图书馆是眉眼,高校图书馆是阑尾。

(23)学者:最需要讨论的是公共图书馆,那么公图是心脏还是阑尾呢。

(24)夏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实训场地???这就是空想,实训什么??你图书馆员能教吗?

(25)老朱:炒概念而已,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正如所说,图书馆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26)无忧:提高图书馆竞争力,智慧化,服务活动品牌化,核心馆员,读者包括粉丝读者,从来不进图书馆的潜力读者……

(27)Joan:图书馆研究员的贡献很多是文献学研究 研究收藏的竹简 帛书 之类的 日常人在搞研究 普通读者日常接触的可能更多是管理员级别的工作人员 图书馆发展也就是变成一个中心 可以提供各种会议室 /活动场地 数智这部分一般就是提供数据库利用 不明白所谓的温暖 常识具体诉求是什么?

(28) wenlydau:说实话,微波炉已经够好听了,图书馆的馆员大多连常识都没有,也无需指望能做出什么贡献,也许永远不会被裁,终究逃不过日渐鸡肋与边缘化。

(29)Joan:图书馆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主要是文献检索向的 研究员级别的本身就是文科专门研究人员 我记得徐汇藏书楼招聘的已经是博士/博士后 工作也是对馆藏文献的专业研究 另外不明白什么叫没有常识 也不明白冷冰冰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超越知识的智慧 基层员工就是做自己岗位的工作而已

(30)大亨:知识和信息不是图书馆独有,这是图书馆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图书馆丢掉了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人,图书馆员的知识深度,人文素养,博学多闻,输出有品牌知名度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这样的图书馆才有吸引力。产出大师的图书馆就是大师图书馆,没有内核和超越知识的智慧,图书馆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和藏书,没有多大意思。人的温度和凝聚力太重要了。

(31)觋:个人见解~图书馆员是服务人员~服务去找到哪些著作~超越知识的智慧了就去著书立传了~也都是普通人为了生存~图书馆是搜集知识与信息储存知识与信息以供人来这里查阅与学习知识~(建筑与藏书都是冰冷的~有温度的是人心~)个人见解~

(32)顺水的船:图书馆馆员有什么理由会比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水平高?理工科的自不用说,就是文科的专门研究人员为什么会专业素养不如图书馆员?

原来图书馆员相对水平高是因为拥有知识载体主要为纸质资料,现在知识载体已经彻底改变,还有什么优势?

(33)毛毛:馆员建设很重要。

(图谋注:31-33为30的回复)

(34)风的诱惑:如果现在要用智慧作定语图书馆,那么再后面我们还有词可用吗?中国文字里面的智慧一词,我们小学都学过,能随便乱用?反正我的认知里挺神圣的,而数智就是数字和智能,这样的定语才是切合实际的,没有必要为迎合去拔高,自说自嗨。

(35)心平气和:“专业馆员队伍转型升级的梦想是从辅助教学到参与教学再到承担教学”这个发展路径是错误的。如果真有教学的能力和知识,就调离图书馆专心教学,如果没有就好好做图书馆工作,不要老想干不是自己的事情。

(36)路人甲: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就是个自习室,究竟有多少人看书查资料。

(37)Mars,夏天: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培养学生,研究生的能力,否则就只能是边缘。不论造什么空间,大也好,小也好,但是没有真正的内容,高校图书馆这么多年来,对于自己最大的资源,纸质图书的揭示,还是停留在表层,没人研究书,没人深层揭示图书,甚至看不起那些图书加工人员,更没有什么拿的出的学术成果,这就和大学发展要求越来越远。

(38)阿樑:十多年前就在讨论这事,当下没必要再讨论,纯粹是图书馆从业者自己在玩。

(39) 书小圈:是脾胃。

(40)王燕平:为“融合多种职能的学习支持中心”的提法点赞。

因为我们4万平米新馆上校长办公会的项目名称就是这个。

我们的新馆建设基本上已兑现校长办公会审批的方案。

守地(空间别丢)+抢钱(争取投资)+洗池子(人力资源大置换,为服务升维转段做好准备),这个是图书馆在新馆建设中的三项核心工作。

(41)静婷: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是安静的自习室,国家不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思考的人才吗?图书馆可以打破以往的设定,同学们可以就一个问题,在图书馆里高效的查阅资料的同时,小组(可以是两人,可以是多人)的成员也做着激烈的探讨,这时的图书馆可能是非常热闹的,不再是安静的!

(42)月宝:图书馆可以同城整合集中管理,即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又能丰富知识维度

(43)林中行:图书馆是服务出身,机关定位,所以,一直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能扎扎实实搞服务,而不是弄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图书馆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44)日出东南:图书馆是重要平台,承上启下。是每一所高校的象征。必不可少,现代高校图书馆更需要的是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不是太多的电子产品!

(45)纸研武斋郭大树:眉毛。而已。

(46)大蜀山人:高校图书馆的不可替代性客观上已经有所动摇。但其学习空间的独特性还是应该肯定的。纸质图书和杂牌数据库确实是浪费资金了。所谓的智慧图书馆,更是自欺其人的大忽悠!

(47)大桶:一切都结束了,不需要图书馆和馆员了,教学的话老师也太不需要了,AI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现存所有的知识了,现在智商120了,相当于博士生,以后还会不断进化。

(48)Yuu:图书馆这座具有历史性的庞然大物,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融入现代发展。

(49)ZZ: 图书馆既不是心脏,也不是阑尾,就是坨脂肪。经济好就多搞搞,装装门面。没钱了就少搞点,甚至可以不搞,毕竟没有图书馆,学校也能开门!

 (50)  栴悦斋:

高校馆之所以有如此困境,完全是自找的。做着服务工作,却总期待着衙门地位,一边高喊着要服务于广大师生,一边却做着服务于政绩观的事情。这就是当今高校馆的普遍心态与现实。基于此矛盾,让外界产生了图书馆是个自诩为中心的阑尾这般认识。

愚以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师生学习科研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单一机构的图书馆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融合多种职能的学习支持中心,图书馆将以全新的名称、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51)学者:作为县级公共馆从业36年的老基层公图人 从八九十年代的坚守  到2000年后几年的苦干  到2010以来从各地新馆建设热觊觎一点希望  之后感到的是无望到绝望  看到各路专家谈图书馆如何无限服务就反感  看到各路专家构想数智化就痛恨   因为至今大比例的县级馆人员经费还完全没保障  为啥不集中所有的专家与官员力量为基层公图呼吁具体有力的保障呢  为啥不强力呼吁敦促文旅部为县级图书馆而督查各地政府的公图保障问题呢  只有县级馆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后  才有服务的无线延伸拓展的研讨

(52)wenlydau:聊这些问题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图书馆本身就是日益鸡肋且边缘化

(53)momo:现在是大学的肛门。专门用作生产学术垃圾的地方,大批人从这儿熬夜奋战出各种的废物,之后从这里出去。

(54)乌龙江大侠:大学图书馆就是自习室。大学图书馆就是大学消化所谓引进人才家属的地儿。大学图书馆就是给大学中层干部提供休闲位置的地儿。大学图书馆成了大学不务正业的地儿(比如整个网吧、咖啡吧或者民族团结工作室)。

(55)和而不同:图书馆仍然是知识资源密集的地方。图书馆以后可以变成一个数据库,特别是有些资料,个人买不起,图书馆买来大家共用。既然电子阅读企业能挣钱,那么图书馆就必然还有其意义。但是图书馆最好不要搞成封闭的,如果搞成封闭的,让一部分无法在线阅读,那就会走向消亡。另外,图书馆搞知识直播和讲座有先天优势。

(56)铁山青士:可以肯定的是,不专门承担人类或中华文明保存职能、不系统收藏人文或科学领域知识积淀的图书馆,基本上就只有茶饮店、食杂店之属的有限实用功能了,搞得再花哨也没有核心竞争力。

(57)天一生水:数字化害死图书馆

(58)gj:大脑接λ因特网,从此不要图书馆

(59) 轱辘:可是还在用生均纸质藏书量考核高校图书馆 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还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少招是现在大家在评估时常用的手段,但是这也是双刃剑,少招就意味着生均经费的减少,老师课酬的减少等等。《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所有参加升本、转设、合格评估的学校都要达到合格标准。

(60)木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考核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可能校长一分钱都不投了,别说7千3千了,连3百块都没了。

(61)占卜师在卢萨卡晒太阳:我没见哪个大专成为双高院校的时候考核这个。你这个问题少招生是不是就能解决。

(62)MJ_LI:纸质书目前最明显优势是不能远程审查。

(63)我爱我家:图书馆的功能减弱是因为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单轮知识获取来说图书馆的功能还是在的,只要是现在读者获得的都是碎片化的在七杂八的知识,想要形成体系和思想还是需要系统的学习,之后图书馆就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认现在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成为了窗明几亮的自习室,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我感觉做好定位就可以了,图书馆本来就是一个服务部门,只要做好读者服务,让读者能安心的在图书馆学习看书,帮助有需要的科研人员进行文献的检索。再智慧再创新都是为了服务,把服务做好了,我感觉这才我们应该去干好的事情。

(64)王轩: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肯定要有安排人的功能,在有几个干活人的岗位,所以他不会消亡。

(65)momo: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想担当成为学校的核心其实应该来自它对信息资源采访组织并且为需求群体提供对应服务的功能,但是实际上现在来看大部分图书馆都已经在弱化甚至失去这些功能了。

(66) 荞公子:现在哪有这种功能啊?本身有需求的人也不会向图书馆求助,他们认为图书馆的技术能力要远远低于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怎么可能去求助图书馆呢!

(67) 王辉:问题在于现在还有群体需求吗,,写论文,著书所需资料,在网上不是可以完成吗,,?买书:网上书店还可以打折呢?所以你所定义的核心不准确!

(68)shallby:国内的图书馆从来也不是学校的核心部门,未来也不是。

(69)少年:图书馆是图书馆,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图书馆还是图书馆吗?

(70)心平气和:图书馆这地方什么时候成为过学校的中心?过去说是三大支柱之一算是勉强吧,说是中心则是过于夸大了。

(71)江南看客:对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条件是相当高的,如师生人均面积、图书数量、报刊种数、数据库数量、馆员数量、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利用率等。

(72)胡琦峰:干了两年馆长,逐渐意识到图书馆已不需要按传统生存逻辑挣扎下去了。

(73)小米加咖啡:图书馆因资源共享而生,又会因资源共享而灭。

(73)CCDD:看看图书馆专业期刊上发表的都是些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文章,就知道图书馆专业要完犊子啦。

(74)王辉:图书馆员工也要稻梁谋,也要评职称,如果不写些莫名其妙的文章拿什么去评,,?这些刊不是哪么好发的,人多粥少,学阀占领,发篇文章比找个老婆都难。

(75)草言:依赖资源的图书馆也许会消亡,即资源论=消亡论的逻辑。为延长图书馆的寿命,催生了场所论(空间论)。自主学习应是图书馆的第一功能,图书馆应由过去获取知识的地方转变为让人静心下来消化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场所。据最近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借阅人次仅为到馆人次的2.7%,即97.3%的人次到馆也不借阅了。另在馆内被看阅的书不到外借书数量的50%。图书馆的书很少被借阅了,如果又不给学生学习,图书馆的作用,尤其场所价值就更无从淡起了。

(76)图书馆过剩,图书馆服务过剩,图书馆队伍过剩,只要套用到经济理论当中一切就明明白白,即图书馆资产负债表衰退了。

(77)夏至: 自习室也不错了,作为科研图书室工作人员,庆幸能申请提前退休,没有国家拨款迟早要消亡。

(78)胡:现代高校图书馆是角色转变,从纸质知识中心转为学习创新的阵地,依托庞大的知识库和数据库,利用现代化信息化设备,为同学提供学习和创新的环境。是一个服务者,一个高于校园学习氛围的地方

(79) 神已降临:在考研,考公维持稳定生活的浪潮压力下,图书馆已经放弃了其发挥的知识参考功能,逐渐沦为了一个满足学生自习的场所,图书馆功能的转变,预视了图书馆功能的消亡。

(80) Unknow:期末的时候,图书馆是神中神。

(81) 9029:图书馆沦为自习室,藏书质量要付很大的责任。我学校图书馆(只有一层,上面几层是教室)好多书都是滥竽充数的,都是为了量而买的。

(82)姚曦颖:妈呀,以前我是在大学的某一个小校区里,那个图书馆简直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因为校区主要是工科专业,所以图书馆里基本上都是工具书。但那玩意儿都是几十年前的,翻一翻我还怕弄坏赔钱呢。所以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几乎为零。

(83)张慨:没错,藏书质量差!藏书质量的好的也不让看。

(84)ygde:还有就是管理不善,有的炒的很贵的书,图书馆检索系统有,孔夫子旧书网有,就图书馆阅览室没有。

(85)黄汉清:图书馆里一大堆落伍过时的书,看的人很少。

(86)漠北行南:我们装修图书馆4年,面积缩小很多,也不影响学生学习毕业,所以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折腾给国家省点就算积德了。

(87)ygde:现在这个时候,论检索技术,图书馆早就远远落后好几代了,目前的核心就是那些稀有独家的文献档案原本,这些东西是一般的平台检索不到的,所以才和其他平台有比较优势。很多大学图书馆进一批质量很差的新书,把很多高质量的绝版老书扔了卖了是非常可惜的。

(88)storm center:情报还需要,还有很多呢。不必悲观。

(89)ygde:除了一些有独家资源的图书馆,图书馆的科技情报系统都是半死不活,查新还没大学生做的好。

(90)ygde:除了那种垄断稀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图书馆,其他的就是大号自习室

(91)神经蛙:说心脏谈不上,说阑尾不至于。随着时间发展,融合变通或者成为历史都符合发展的需求,我们图书馆人不因循守旧盲目强调自我存在才是真的。找到我们在一定阶段的意义,发挥我们的价值,就是最大贡献。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单元,实际上就是自习室;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实际上就是文化休闲场所。接受社会的需求转变,认可自我的实际价值不好吗突破下历史局限吧,“专业技术”退出历史舞台吧,当然,好像有点激进啦,哈哈哈哈

(92)心平气和:高校图书馆既不是心脏也不是阑尾,只不过是一个必备的设施而已。人体器官不一定都是心脏,但可有可无的不多。高校图书馆是围绕大学的使命任务的完成而存在的,当然要围绕大学的需求而发展,不能图书馆说了算。

(93)楠:心脏坏了能够换人工心脏,阑尾坏了可以直接切除,按图书馆本身的定位来看,或许储存记忆,掌管思考的“大脑”才是发展方向。

(94)一枚硬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应该是培养做人的“道”,课堂上培养就业的“术”,但在当下大多数人浮躁而急功近利只看重术忽略了道。图书馆微波炉困境只充当了课堂的“术”做个助手!

(95)万物皆备: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图书馆人必须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心脏”。如果图书馆人自己都没有这样的认识和信念,图书馆怎么可能朝着“心脏”的方向发展?

小说《三体》里面有一个叫做思想钢印的概念,是通过技术对人的大脑在某一命题真伪的判断上进行强制选择。那么我认为,图书馆人需要给自己一个“图书馆始终是重要的心脏”这一命题为真的思想钢印。如果一个学科或者行业对自己都失去信心了,别人凭什么认同你?

(96)风的诱惑: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说法原本就是图书馆馆界的一厢情愿(虽是哈佛某校长说的),一直是教学科研重要的支撑保障之一而已。未来的图书馆作用会进一步弱化,目前炒热的学习空间理念,教育部的文件中的解读我的理解并不是指图书馆,是一个大概念,围绕教学资源集中

(97)无极真炁:我觉得图书馆一直就是处于大学的边缘地带,图书馆的定位就是教辅部门,说是学校的心脏,那只是表面的话罢了。

(98)我心飞翔:图书馆再不济,也是个门面,远没有那么悲观。各种危机论,各种卷可能涉及到各种名利,做好基本图书馆服务,顺势而为,就是合格的图书馆。

(99)“以前常说大学是知识的中心,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现在依然有如此的底气吗?今天,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而大学本身也不断失去原有的知识中心的地位。知识包括其产权正在转移至商业出版社及代理商手中,大学生产了知识,又不得不花巨资将它们买回来,即使如此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同时资源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形成深深的科学鸿沟,那些缺乏经费、尤其是位于全球南方的科研机构及人员往往徘徊在鸿沟的另一端。”

(100)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现在单位基本都不怎么买纸质书了。

(101)。。。:感觉普通高校图书馆还因为高基报表要每年买书,公共馆更糟糕

延伸阅读:

图谋.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7125.html

高校图书馆的今天,面临“微波炉”困境,是“亚健康”状态;高校图书馆的明天,亟待转型与升级,是“忧郁型”状态(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思维迟缓,三无症状:无用,无助,无望。)。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期待高校图书馆的明天会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3408.html

上一篇:大语言模型与信功能障碍
下一篇:金佳丽:面向“四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收藏 IP: 114.237.94.*| 热度|

2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8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