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通用大模型(如GPT、文心一言等)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关于其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馆的讨论。然而,从功能定位、社会价值和技术局限性来看,大模型与图书馆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与协同发展的关系。通用大模型不会取代图书馆,但将推动其向“智慧知识中枢”转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文化遗产保存、权威知识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仍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未来的图书馆将整合大模型的效率优势,强化自身的专业化与人文属性,形成“AI处理信息,图书馆守护知识”的共生生态。技术革新不是终结,而是图书馆进化的重要契机。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参考咨询工作不管名词如何调整或变革,实际仍为体现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工作。通用大模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发展趋势如何?笔者借助“文心大模型4.0工具版”给出“参考答案”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用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通用大模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大模型如何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升咨询效率,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通用大模型对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影响
1. 服务模式的创新
通用大模型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信息匹配和内容生成能力,这些能力为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例如,通过智能问答系统,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提问,快速获得准确的答案,极大地提高了咨询效率。此外,大模型还能根据用户的检索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2. 知识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通用大模型能够实现精准的语义理解和复杂的文本分析,自动化地生成和丰富元数据,构建起揭示知识内在联系的知识图谱。这有助于图书馆深化知识管理与服务,提升在知识组织、存储、检索以及服务提供上的效率和深度。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模型对馆藏资源进行智能化分类和标注,提高资源检索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知识图谱的构建,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系统的知识呈现。
3. 任务处理的自动化
通用大模型具有强大的内容生成和处理能力,能够自动化执行繁琐的任务,从而释放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大模型可以协助馆员处理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文献综述任务,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服务成为主流
在通用大模型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将逐渐实现智能化。未来,智能问答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等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大模型对用户的咨询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准备相关资源和信息,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2. 个性化服务得到深化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等信息,为其推荐相关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咨询历史和行为模式,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3. 跨学科咨询服务兴起
通用大模型具有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能力,为跨学科咨询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图书馆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为用户提供跨学科的咨询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知识库和专家库,为用户提供跨学科的文献检索、学术咨询等服务;同时,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4. 人机协作模式成为常态
在通用大模型环境下,人机协作模式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常态。大模型将协助馆员处理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文献综述任务,提高咨询效率;而馆员则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用户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咨询服务。这种人机协作模式将充分发挥大模型和馆员的优势,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5. 服务渠道多样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渠道将更加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渠道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体验。
三、高校图书馆应对通用大模型环境的策略
1. 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
图书馆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大模型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馆员了解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同时,还可以鼓励馆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和项目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服务流程和模式
图书馆需要根据大模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和模式。例如,可以建立智能化的咨询服务平台,实现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资源的精准匹配;同时,还可以探索人机协作的服务模式,提高咨询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跨学科资源建设
图书馆需要注重跨学科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为用户提供跨学科的咨询服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知识库和专家库,收集和整理不同学科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图书馆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跨学科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4. 关注用户需求和反馈
图书馆需要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在线反馈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模型技术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依据。
四、结语
通用大模型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优化服务流程和模式、加强跨学科资源建设以及关注用户需求和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通用大模型环境下不断提升参考咨询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延伸阅读:
(1)依据《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参考咨询服务(Reference service)为“针对用户需求,以各类型权威信息源为依托,帮助和指导用户检索所需信息或提供相关数据、文献资料、文献线索、专题内容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参考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为“图书馆从事参考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其职责为负责解答用户咨询、帮助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与服务。(注:根据参考馆员的知识、经验和所承担的任务,可以有初级参考馆员和资深参考馆员等不同配置。)”参考咨询服务业务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寻求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布.WH/T 71-2015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S].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笔者认为,该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遗憾的是,实践中并没有多少图书馆在认真参照执行。
(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中有几个与参考咨询服务有关的名词。参考咨询为“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图书馆和寻求知识、信息方面提供帮助的活动。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参考咨询馆员为“图书馆中从事参考咨询工作的图书馆员。一般具有比较广博的检索专业知识,具有专业的检索技能,熟悉馆藏及各种参考源,并熟练掌握参考咨询业务技能。”信息咨询为“针对用户提问,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传递,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的行为。在图书馆界通常指情报化、社会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