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图书馆两项职能: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1987年彭珮云所做的《适应时代要求 明确发展方向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在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较好地达成“适应时代要求,明确发展方向”愿望。两项职能的提法,自2002版开始将“情报职能”替换成了“信息职能”,实质内涵大同小异。今天,我们仍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两项职能,有传承,有发展,有的放矢,与时俱进。信息素养类课程可以说是两项职能体现的交汇点。
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高校的信息素养类课程开设情况不甚理想,由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承担信息素养类课程教学工作的情况更为弱化。信息素养类课程,很多学校无法纳入必修课范畴,原因有很多,教学改革要求精简课程等等。也有部分学校部分专业纳入了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范畴,但师资与图书馆无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类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源的认知与选取、信息的查询与获取、信息的管理与利用、信息的伦理与安全等5个方面)培养、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均是有必要的。信息素养类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实在是太难了。
说怪也怪。信息素养类课程,可以说“历史悠久”。国家教委自1984年起先后四次正式行文,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检索文献信息的技能,从而促进大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前,信息素养类课程的教材很丰富。我使用读秀学术搜索粗略检索。书名含“信息素养”,找到相关的中文图书 285 种;书名含“信息检索”,找到相关的中文图书 1639 种;书名含“文献检索”,找到相关的中文图书 1311 种。考虑到检索词存在并存及修订再版情况,信息素养类课程图书超过3000种。近年出版的,吸引我注意力的有3种(见延伸阅读部分)。
我自身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始终保持着观察与思考,并实际开展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具体工作。有些内容是常学常新的,比如近期针对EBSCO数据库我在所在高校学科服务群做了点工作。EBSCOhost数据库,学术检索大全(ASU)、商管财经专业检索平台(BSU),我校可使用的内容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是相同的。ASU收录17932种期刊的索引及摘要,提供12032种全文期刊(其中10551种为同行评审),其中3120种全文期刊被Web of Science收录,5995种被Scopus收录。BSU为商管财经全文数据库,收录6780种期刊索引及摘要,提供5300余中全文期刊,其中有658种被Web of Science收录,1330种被Scopus收录。EBSCOhost数据库(https://search.ebscohost.com/),这个界面上,“BSI商管财经专业检索平台”的BSI是什么意思?这些年名字变化比较频繁。比如BSI,之前还有BSU、BSC、BSP等,普通用户会很困惑。ASU中的期刊文献种数包含BSU中的期刊文献种数吗?ASU的中文意思为学术检索大学(全学科),字面上看包含商业经济类学科?BSI 英文全称是business search interface,专门查找商科类资源的界面。 他里面的内容和BSU是一样的,只是界面长得不一样。ASU和BSU是不一样的,字面上看起来好像ASU是全学科,应该包含商科,但是实际上数据库里面含的期刊是不一样的,推荐商科的老师和学生专门使用BSU,找到的专业资料更丰富。 ASU是其他专业的老师查资料的时候有时候用到交叉学科查找,比如老师是心理学的,他要查找组织行为学,又叫管理心理学这门课,会用到交叉学科,那肯定要用ASU查找多学科。此外,群文件中提供有EBSCO培训课件:江苏海洋大学EBSCO培训ASBS.ppt (2023年11月,EBSCO专业培训师);AS系列数据库使用指南-2024.pdf;BS系列数据库使用指南-2024.pdf;江苏海洋大学EBSCO培训录屏.mp4(2022年10月,EBSCO专业培训师)。ASU、BSU两个数据库,这两个库全文刊的数量2万余种,包括像Science这样的顶刊(单独订购,得几万美元)。此外,BSU中还有哈佛商业评论这样的刊,一本也要两千美元左右,该数据库无延迟收录到1922年的第一卷第一期。我做这样的总结与梳理,实际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的,还曾专门向数据库营销人员、数据库专业培训师请教。 该数据是我校购买的重要外文数据库之一,期待我校师生更好地关注与利用。
这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相关产品与服务日新月异。我实际体验过数种,给我的触动是深刻的。一方面,必须得承认,确实有“神功”“奇效”;一方面,很难弄清楚“哪句是真那句是假”,“捉摸不定”。我的信息素养还要不要养?如果要养,该怎么养?“素”养怎么素法?“荤”养行不行?……琢磨过多,大脑缺氧,不如选择老老实实地“浑”养或“混”养。
延伸阅读:
1.袁曦临,宋歌. 信息素养与科研训练[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3.02.ISBN号 :978-7-5766-0498-6
本教材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研学周期,以研究生培养阶段不同研学情景为主线,包括科研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申报专利,查找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或者调查等,系统培养研究生的判断力、分析力、学习力和创新能力。全书分为3个模块:人门篇、进阶篇、拓展篇。内容由浅人深,覆盖全面,既包括媒介素养、数据素养、安全索养、网络素养等数字化生存与学习技能,也包括科研中的问题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训练,以及学术规范、成果出版、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本书是面向学术新人的工具类通识教材,适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和学习使用。
第1章 绪论(信息素养、网路媒介素养、核心素养、网络伦理与安全)
第2章 科研素养(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研究范式、研究流程、学术规范)
第3章 图书馆素养(认识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查找、面向读者的文献服务、面向读者的延伸服务)
第4章 学术资源概述(学术图书、学术论文、其他出版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情境导入)
第5章 信息检索(检索原理与工具、检索策略与方法、数据库检索、情境导入)
第6章 科研选题(选题规划、扫描专业领域、文献研读、文献综述、情境导入)
第7章 科研设计(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数据驱动研究)
第8章 信息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工具、情境导入)
第9章 学术成果写作与规范(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技报告、参考文献规范、情境导入)
第10章 学术交流与合作(论文投稿、学术会议、学术社交网络、情境导入)
第11章 科学数据管理(关于科学数据的管理、科学数据知识库、科学数据出版、数据管理政策、情境导入)
第12章 学术出版管理(学术出版、开放出版、虚假出版陷阱、情境导入)
第13章 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评价概述、学术成果评价指标、科技项目查新、情境导入)
第14章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的概念与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服务类型、专利申请、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情境导入)
2. 郝建华,王雅戈主编.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第2版[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2.ISBN:978-7-305-25117-7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和科学方法课程。本书采用纸本教材加二维码动态演示的方式,试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科技文献信息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了解和掌握科技类专业科技论文,尤其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和基本写作要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较高的信息素养。为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学术论文发表、就业、毕业后继续求学深造及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全书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类型与图书馆中的专业文献资源、国内重要专业文献资源检索、国外重要专业文献资源检索、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科技论文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文献综述的写作、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科技论文中的图表、实验数据分析、毕业论文的答辩及学术论文的发表。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广大科技人员及科技爱好者参考。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
第二章 国内重要专业文献资源检索
第三章 国外重要专业文献资源检索
第四章 文献管理
第五章 科技论文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
第六章 工科毕业设计
第七章 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
第八章 科技论文中的图表
第九章 试验设计与实验数据分析
第十章 毕业论文答辩及学术论文发表
第十一章 学位论文内容索引编制
3.王敏,仲超生主编. 信息检索教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01.ISBN号 :978-7-305-23442-2
本书介绍了信息检索概念和原理、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效果、检索语言、信息著录和标引、印刷型工具书检索、计算机检索概述、联机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特种文献检索等。尤其对网络环境下检索语言的发展、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和方法、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网络数据库等进行了重点解析。修订后的本教材继续为读者提供完整的信息检索理论框架,同时补充丰富了信息检索领域新进展的相关内容,新增了信息检索的实践案例,努力突出基础性强、实用性好、新颖性明显、结构清晰、适用面广等特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走进图书馆
第3章 中文文献数据库及其检索
第4章 外文文献数据库及其检索
第5章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第6章 特种文献检索
第7章 信息检索策略与案例分析
第8章 信息伦理与学术规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