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一名图书馆领域权威专家的思想画卷——顾犇先生博文书系列推介

已有 907 次阅读 2024-1-22 11:3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谋推介语2024年1月22日收到顾犇先生惠寄博文书系列4册,堪称为当代图书馆领域权威专家的思想画卷(长卷)。粗略浏览之余,惊喜连连,与顾先生真是有缘——您我同行,携手同行,不胜荣幸!本文特此予以推介:一是助力新书营销;二是期待有助于圕人堂“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大讨论成果得到更好地关注与利用。

作者简介:顾犇,笔名书蠹精、三牛。图书馆领域权威专家,曾任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采编部主任、文献资源建设领域首席专家、外文采编部主任、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委员等。

顾犇先生博文书系列简介

[1]顾犇. 书蠹卅载[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3.12.

作者顾犇已经投身图书馆事业30余年,是图书馆业的专家。在这本新的作品中,顾犇将过去的所思所想集结成册,把近几年因读书所写的书评、因读书与诸位友人巧妙结下的缘分、走访各地时对书业的所见索闻整理起来,又添加了对音乐等生活中点点滴滴趣味的感悟与回忆,还在其中写下从业三十余年来对图书行业整体态势的深切感受。阅读时既给人带来读书之乐、得知音之趣,又令人感受到各地探索之苦乐、对行业态势之沉思,别有一番不同的趣味。这些文字在顾犇的笔下,犹如小号吹出的音符,精炼而鲜活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图谋注:精选顾犇先生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随笔。博文精选)

[2]顾犇. 书蠹精语[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8.08.

本书分为“阅读”“书香”“所思”三个部分,辑录了作者109篇随笔。每篇随笔均短小精悍,从书人、书事和书本身三个方面展开,内容涵盖读后感、与图书相关的活动、各地的图书馆及书店、图书馆工作等领域。(图谋注:精选顾犇先生2016年至2018年随笔。博文精选。)

[3]顾犇. 书人乐缘[M]. 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6.11.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近几年所写的一些书评、有关书业的文章、各地书业见闻录等,可以说是作者从业三十年来对图书这一行业的记录。其中有着自己对整个行业的深切的感触,也展现了其与众多书人的友谊和情义。此外,作为音乐爱好者,作者将平时记录的一些与音乐界朋友交往的经历,还有初中时代管弦乐队的故事,以及一些同学的文章一并串联起来,作为他所经历过的时代的记录。(图谋注:精选顾犇先生2013年至2016年随笔。博文精选。)

[4]顾犇. 书山蠹语[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06.

本书是作者以书蠹精为名所写博文的精选,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各个方面。第一部分“书城印记”,是作者参加各种工作的记录,也包括一些对国家图书馆人和事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分包括作者业余生活和社会兼职相关的感想。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第五部分是“生活体验”,包括作者对故乡上海的回忆与思考,还有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体会。(图谋注:精选顾犇先生2008年至2012年随笔。博文精选。)

延伸阅读:

(1)顾犇:我这30年 ——一个图书馆员的心路历程.https://mp.weixin.qq.com/s/80q3Ex4H7xad0zQDz_eksA 

一提起“30年”,就有人问:“什么是30年?”从官方来说,是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以下简称“国图一期”)建成开馆30周年;而从个人来说,是我在国图从业30年。

顾犇,生于上海,管理学博士;研究馆员;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网上书店售书地址:https://item.jd.com/13984815.html

《书蠹卅载》(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精选顾犇先生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随笔,有一些曾在报刊上发表,其他都在新浪博客中发布。该书作为作者之前三部随笔《书山蠹语》《书人乐缘》《书蠹精语》的续集,因出版时适逢从业30年,顾取名《书蠹卅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8914.html

上一篇:《图谋博客书系列背后的故事》发布后的互动交流
下一篇:[转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
收藏 IP: 172.233.130.*| 热度|

3 宁利中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